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通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543447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1710944661.3

    申请日:2017-09-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通风装置,属于热交换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多个通风道,多个所述通风道沿冷却塔的进风口的圆周径向均匀布设,所述通风道的断面为拱形,所述通风道的断面尺寸自外向所述进风口的中心递减。本发明提供的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通风装置,是在冷却塔内增设通风道,可以将冷空气直接送入到冷却塔的中心部位,增加冷却塔中心换热的风量和风速,有效地加强了冷却塔中心区域的换热,降低了出塔水温,提高机组的效率和经济性。

    利用亚临界热力发电系统构建的超临界热力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948244A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510364324.8

    申请日:2015-06-29

    Abstract: 一种利用亚临界热力发电系统构建的超临界热力发电系统,包括超临界直流锅炉、前置汽轮机、增压泵和亚临界热力发电系统的下游发电机组,超临界直流锅炉的主蒸汽带动前置汽轮机组做功,前置汽轮机内做完功的蒸汽参数转变为亚临界蒸汽,然后通过管道进入亚临界热力发电系统的下游发电机组做功。本发明所提供的超临界机组热力系统与现有同容量超临界热力发电系统效率相当,远高于原亚临界热力发电系统效率。采用本发明的设计,在降低超临界热力发电系统建设成本的同时,可避免因改建而拆除服役期亚临界热力发电系统所造成的浪费,是一种具有较高性价比、经济实用,以及较快改建速度实现热力系统以小换大、以“亚”换“超”的理想途径。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指导混合多胺CO2吸收剂搭配设计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78474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968310.1

    申请日:2023-08-03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CO2捕集领域,提供了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指导混合多胺CO2吸收剂搭配设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单胺的选择;结构优化;过渡态计算;氢键计算;数据统计和能垒预测。本发明在B3LYP水平上,考虑溶剂化模型,对混合多胺溶液吸收CO2反应中质子转移过程各部分进行结构优化和频率计算,并计算反应过渡态,在高精度泛函下对各部分结构进行自由能修正,方便快捷地得到反应的能垒和转移前复合物微观结构;对所得复合物结构进行弱相互作用分析和氢键计算,以获得代表氢键强度的相关参数,通过线性拟合发现氢键强度和反应能垒之间有极好的相关性,证明可以从氢键强度去预测反应能垒,为不同需求下的混合多胺溶液搭配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种燃煤电厂制甲醇系统集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10638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229205.6

    申请日:2023-0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煤电厂制甲醇系统集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提供工质;步骤二,工质预热;步骤三,甲醇合成;步骤四,两级放热;步骤五,再沸器回水放热;步骤六,甲醇分离;本发明相较于现有的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方法,将合成甲醇过程与燃煤电厂进行合理的系统集成设计,采用抽汽式汽轮机为再沸器供能,将捕集到的二氧化碳引入到甲醇制备环节中,制甲醇过程放出的热量与再沸器回水放热共同用以加热电厂凝结水,同时取消燃煤电厂全部低压加热器的布置,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且这样的集成方式使燃煤电厂热力系统中的汽轮机低压抽汽系统得到了简化,可以减少电厂成本,同时达到提高燃煤电厂效率的目的。

    一种二次再热机组集成脱碳装置的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649691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610012801.9

    申请日:2016-01-11

    Abstract: 一种二次再热机组集成脱碳装置的方法和系统,建立一台为脱碳装置提供汽源的脱碳汽轮机,将二次再热机组的超高压缸排汽分为两部分或三部分,超高压缸排汽分为两部分时一部分送入锅炉进行一次再热,另一部分送入脱碳汽轮机;超高压缸排汽分为三部分时第一部分进入一台高压加热器加热给水、第二部分送入热锅炉进行一次再热、第三部分送入脱碳汽轮机;超高压缸排汽压力为8-13MPa,脱碳汽轮机排汽压力为0.2-0.4MPa。本发明脱碳汽轮机压差高、流量大,保证了高效率,并可以满足脱碳装置的连续运行。脱碳汽轮机的抽汽供给部分高压加热器及低压加热器,避免由高、中压缸抽汽供给而引起的较大不可逆损失,提高整个系统的热经济性。

    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通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543447A

    公开(公告)日:2018-01-05

    申请号:CN201710944661.3

    申请日:2017-09-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通风装置,属于热交换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多个通风道,多个所述通风道沿冷却塔的进风口的圆周径向均匀布设,所述通风道的断面为拱形,所述通风道的断面尺寸自外向所述进风口的中心递减。本发明提供的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通风装置,是在冷却塔内增设通风道,可以将冷空气直接送入到冷却塔的中心部位,增加冷却塔中心换热的风量和风速,有效地加强了冷却塔中心区域的换热,降低了出塔水温,提高机组的效率和经济性。

    一种集成碳捕集的二氧化碳双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859539B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1711239802.8

    申请日:2017-1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碳捕集的二氧化碳双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包括主循环、底循环和碳捕集系统,主循环包括通过主循环工质管路连接的余热换热器、预冷器、主压缩机、再压缩机、低温回热器、高温回热器、高压CO2透平、低压CO2透平、主循环发电机和锅炉,底循环包括通过底循环工质管路循环连接的CO2透平、第二压缩机、二号预冷器、第一压缩机、底循环发电机和水‑CO2换热器,碳捕集系统包括再沸器、储藏罐、塔顶冷凝器、压缩装置、汽水分离器、冷凝器、再生塔、吸收塔、贫富液交换器、富液泵和贫液泵,本发明整个系统的集成提高了主循环发电系统的余热利用率,解决了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的循环工质来源问题及捕集到的二氧化碳用途问题,降低了发电厂CO2减排的成本。

    一种集成碳捕集的二氧化碳双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859539A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711239802.8

    申请日:2017-1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K25/103 F22B1/1807 F22B31/08 F23J15/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碳捕集的二氧化碳双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包括主循环、底循环和碳捕集系统,主循环包括通过主循环工质管路连接的余热换热器、预冷器、主压缩机、再压缩机、低温回热器、高温回热器、高压CO2透平、低压CO2透平、主循环发电机和锅炉,底循环包括通过底循环工质管路循环连接的CO2透平、第二压缩机、二号预冷器、第一压缩机、底循环发电机和水-CO2换热器,碳捕集系统包括再沸器、储藏罐、塔顶冷凝器、压缩装置、汽水分离器、冷凝器、再生塔、吸收塔、贫富液交换器、富液泵和贫液泵,本发明整个系统的集成提高了主循环发电系统的余热利用率,解决了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的循环工质来源问题及捕集到的二氧化碳用途问题,降低了发电厂CO2减排的成本。

    一种二次再热机组集成脱碳装置的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649691B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610012801.9

    申请日:2016-01-11

    Abstract: 一种二次再热机组集成脱碳装置的方法和系统,建立一台为脱碳装置提供汽源的脱碳汽轮机,将二次再热机组的超高压缸排汽分为两部分或三部分,超高压缸排汽分为两部分时一部分送入锅炉进行一次再热,另一部分送入脱碳汽轮机;超高压缸排汽分为三部分时第一部分进入一台高压加热器加热给水、第二部分送入热锅炉进行一次再热、第三部分送入脱碳汽轮机;超高压缸排汽压力为8‑13MPa,脱碳汽轮机排汽压力为0.2‑0.4MPa。本发明脱碳汽轮机压差高、流量大,保证了高效率,并可以满足脱碳装置的连续运行。脱碳汽轮机的抽汽供给部分高压加热器及低压加热器,避免由高、中压缸抽汽供给而引起的较大不可逆损失,提高整个系统的热经济性。

    一种带有碳捕集功能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双布雷顿循环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7598304U

    公开(公告)日:2018-07-10

    申请号:CN201721640733.7

    申请日:2017-11-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碳捕集功能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双布雷顿循环发电装置,包括主循环、底循环和碳捕集系统,主循环包括通过主循环工质管路连接的余热换热器、预冷器、主压缩机、再压缩机、低温回热器、高温回热器、高压CO2透平、低压CO2透平、主循环发电机和锅炉,底循环包括通过底循环工质管路循环连接的CO2透平、第二压缩机、二号预冷器、第一压缩机、底循环发电机和水-CO2换热器,碳捕集系统包括再沸器、储藏罐、塔顶冷凝器、压缩装置、汽水分离器、冷凝器、再生塔、吸收塔、贫富液交换器、富液泵和贫液泵,本实用新型对整个系统的集成提高了主循环发电系统的余热利用率,解决了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的循环工质来源问题及捕集到的二氧化碳用途问题,降低了发电厂CO2减排的成本。(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