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空冷凝汽器喷雾增湿系统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03888B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010551368.9

    申请日:2010-11-19

    Abstract: 一种直接空冷凝汽器喷雾增湿系统优化方法,用于提高凝汽器的真空度,确保发电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其技术方案是:它通过数值模拟现有喷雾增湿系统下空冷凝汽器的工作性能,分析喷嘴至传热面之间距离、喷嘴安装高度和喷雾方向角对空冷凝汽器压力的影响,从而得出上述参数的最佳取值范围,确定雾化喷嘴的最佳布置方式。本发明通过数值模拟现有喷雾增湿系统下空冷凝汽器的工作性能,对喷嘴至传热面之间距离、喷嘴安装高度和喷雾方向角进行优化,从而得出上述参数的最佳取值范围,确定雾化喷嘴的最佳布置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凝汽器的真空度,确保发电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

    直接空冷凝汽器喷雾增湿系统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03888A

    公开(公告)日:2011-04-06

    申请号:CN201010551368.9

    申请日:2010-11-19

    Abstract: 一种直接空冷凝汽器喷雾增湿系统优化方法,用于提高凝汽器的真空度,确保发电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其技术方案是:它通过数值模拟现有喷雾增湿系统下空冷凝汽器的工作性能,分析喷嘴至传热面之间距离、喷嘴安装高度和喷雾方向角对空冷凝汽器压力的影响,从而得出上述参数的最佳取值范围,确定雾化喷嘴的最佳布置方式。本发明通过数值模拟现有喷雾增湿系统下空冷凝汽器的工作性能,对喷嘴至传热面之间距离、喷嘴安装高度和喷雾方向角进行优化,从而得出上述参数的最佳取值范围,确定雾化喷嘴的最佳布置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凝汽器的真空度,确保发电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

    一种有机工质朗肯循环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523056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0983134.9

    申请日:2016-11-08

    Inventor: 王智 李卫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K27/00 F01K2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工质朗肯循环系统,包括连接成回路的工质泵、蒸发器、向心透平以及冷凝器,向心透平的叶轮轴与工质泵的泵轴之间及工质泵的与发电机-电动机装置的转轴之间均传动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发电机-电动机装置在电动机状态及发电机状态间切换;初始状态下,发电机-电动机装置为电动机状态以驱动工质泵,当工质泵达到预设转速时,控制器将发电机-电动机装置切换为发电机状态;上述有机工质朗肯循环系统中的工质泵只需在初始阶段消耗电能,当其转速达到预设值后,依靠向心透平的动能驱动运转,不再需要发电机将向心透平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后再驱动其运转,避免了能量转化时的损耗,能够有效降低在余热回收时的消耗,提高系统效率。

    一种燃料参与涡轮叶片冷却的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1448781U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2020048567.7

    申请日:2020-01-10

    Inventor: 王庆五 李卫华

    Abstract: 一种燃料参与涡轮叶片冷却的系统,它属于燃气轮机结构领域。它包括燃料箱、涡轮静叶、油管、燃烧器、转子轴和涡轮盘。燃料箱和涡轮静叶之间有油管连接,涡轮静叶和燃烧器之间有油管连接,燃料箱和转子轴之间有油管连接。涡轮静叶设有依次连接的入口径向燃料通道、周向燃料通道和出口径向燃料通道,涡轮静叶的表面设有若干与出口径向燃料通道连接的燃料蒸发孔。涡轮盘和转子轴设有燃料孔,涡轮动叶设有与涡轮盘和转子轴燃料孔相连的燃料通道,涡轮动叶表面设有若干与燃料通道连接的燃料蒸发孔。涡轮静叶和涡轮动叶设有与燃料通道隔开的冷却空气通道。本实用新型减少了冷却空气的消耗量,减少了燃料的用量,提高了燃气轮机的单位输出功。

    一种用于直接空冷凝汽器喷雾增湿系统的喷嘴

    公开(公告)号:CN201862491U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1020615562.4

    申请日:2010-11-19

    Abstract: 一种用于直接空冷凝汽器喷雾增湿系统的喷嘴。其技术方案是:喷嘴由喷嘴本体、旋流器和顶丝构成,所述喷嘴本体为圆筒形,其前端收缩成喷雾角α为70~120°的喷孔,后端设置有内螺纹和外螺纹;所述旋流器为安装在喷嘴本体内的与喷嘴本体同轴且外径与喷嘴本体的内径相匹配的柱状体,其前端面与喷嘴本体围成锥形的旋流腔,侧面上设置有旋流槽;所述顶丝呈圆筒状,顶压在旋流器的后端面上,其外表面上设置有与喷嘴本体后端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本实用新型对喷嘴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能够获得理想的雾化效果,喷出的水雾更加细微、均匀,有效提高了凝汽器真空度。

    自然通风冷却塔均匀进风导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1302422Y

    公开(公告)日:2009-09-02

    申请号:CN200820106698.5

    申请日:2008-11-27

    Abstract: 一种自然通风冷却塔均匀进风导流装置,用于提高冷却塔进风量、进风均匀性和降低出塔水温。其技术方案是:在冷却塔雨区设有十字型隔板,同一直径上的两块隔板之间留有间距;在冷却塔底部外圆周围加装多个导流板,导流板为直面或曲面长方形板,沿冷却塔底部圆周外部均匀布置,导流板与冷却塔外圆周相切或与切线方向成一倾斜角。采用这种结构后,相邻隔板和导流板之间形成的进风通道,可将横向自然风整流为有利风,且均匀导入冷却塔,解决了有横向风时冷却塔进风不均和气水接触恶化的问题,降低了出塔水温。

    一种直接空冷凝汽器的进风导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1302388Y

    公开(公告)日:2009-09-02

    申请号:CN200820106699.X

    申请日:2008-11-27

    Abstract: 一种直接空冷凝汽器的进风导流装置,用于解决空冷凝汽器进风均匀和进风量的问题。其技术方案是:它由环绕在空冷凝汽器下边缘的下挡风墙构成,下挡风墙为四周封闭的、等高的板面,其上边缘与上挡风墙连接,板面为多个面连接组成的折面,内倾和外倾的横向面间隔排列,在内倾的面上均匀密布导流孔。本实用新型显著地提高了无自然风时边缘风机和有自然风时迎风面风机的进风量,使整个空冷凝汽器进风均匀,且总的进风量增加,从而提高了空冷凝汽器的换热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