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37976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627150.4
申请日:2023-05-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竹塑组合框架结构梁柱节点,通过连接节点将竹塑立柱和竹塑横梁连接;连接节点包括空心矩形钢、两块内隔板、梁连接部;空心矩形钢内设置两块内隔板,两块内隔板之间灌注混凝土,竹塑立柱插入空心矩形钢内,且竹塑立柱与空心矩形钢之间通过高强螺栓连接;梁连接部包括位于上方的T形板和位于下方的工形板,T形板和工形板均焊接在空心矩形钢的外侧;竹塑横梁的端部设置T形槽和工形槽,T形板插入T形槽中,工形板插入工形槽中,T形板、工形板均与竹塑横梁通过高强螺栓连接。本发明能够推动竹塑复合材料在装配式建筑领域的应用,便于工人现场施工,属于建筑结构工程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6623875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627206.6
申请日:2023-05-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共挤出成型的竹塑组合框架结构柱,作为结构承重柱,包括竹塑内圈、竹塑外圈、竹塑隔层,管状的竹塑内圈位于内侧,管状的竹塑外圈位于竹塑内圈外侧,多层竹塑隔层位于竹塑外圈和竹塑内圈之间,竹塑隔层的外端与竹塑外圈的内侧相接,竹塑隔层的内端与竹塑内圈的外侧相接,从而在竹塑内圈和竹塑外圈之间形成一圈格构式结构。本发明还涉及另一种共挤出成型的竹塑组合框架结构柱。本发明竹塑材料一般作为装饰材料用,申请人偶然发现,其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设计成格构式结构后,能用作结构承重构件,属于结构承重构件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6623873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627168.4
申请日:2023-05-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共挤出成型的竹塑组合框架结构梁,作为结构承重梁,包括竹塑外圈和竹塑层板,矩形管状的竹塑外圈位于外侧,多层竹塑层板位于竹塑外圈内侧,竹塑外圈和竹塑层板之间围成格构式结构。具体分为两种:一种是竹塑层板包括竹塑内圈和竹塑隔层,矩形管状的竹塑内圈位于竹塑外圈的内侧,多层竹塑隔层位于竹塑外圈和竹塑内圈之间;一种是竹塑层板包括多层竹塑隔层,多层竹塑隔层位于竹塑外圈以内,多层竹塑隔层纵横交错呈栅格状。本发明还涉及另一种共挤出成型的竹塑组合框架结构梁。本发明竹塑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设计成格构式结构后,能用作结构承重构件,应用于建筑结构中,增强了组合梁的耐久性与延性,属于结构承重构件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219690766U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21349555.8
申请日:2023-05-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竹塑组合框架结构梁柱节点,通过连接节点将竹塑立柱和竹塑横梁连接;连接节点包括空心矩形钢、两块内隔板、梁连接部;空心矩形钢内设置两块内隔板,两块内隔板之间灌注混凝土,竹塑立柱插入空心矩形钢内,且竹塑立柱与空心矩形钢之间通过高强螺栓连接;梁连接部包括位于上方的T形板和位于下方的工形板,T形板和工形板均焊接在空心矩形钢的外侧;竹塑横梁的端部设置T形槽和工形槽,T形板插入T形槽中,工形板插入工形槽中,T形板、工形板均与竹塑横梁通过高强螺栓连接。本发明能够推动竹塑复合材料在装配式建筑领域的应用,便于工人现场施工,属于建筑结构工程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219690889U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21349421.6
申请日:2023-05-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共挤出成型的竹塑组合框架结构梁,作为结构承重梁,包括竹塑外圈和竹塑层板,矩形管状的竹塑外圈位于外侧,多层竹塑层板位于竹塑外圈内侧,竹塑外圈和竹塑层板之间围成格构式结构。具体分为两种:一种是竹塑层板包括竹塑内圈和竹塑隔层,矩形管状的竹塑内圈位于竹塑外圈的内侧,多层竹塑隔层位于竹塑外圈和竹塑内圈之间;一种是竹塑层板包括多层竹塑隔层,多层竹塑隔层位于竹塑外圈以内,多层竹塑隔层纵横交错呈栅格状。本发明还涉及另一种共挤出成型的竹塑组合框架结构梁。本发明竹塑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设计成格构式结构后,能用作结构承重构件,应用于建筑结构中,增强了组合梁的耐久性与延性,属于结构承重构件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219690895U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21349534.6
申请日:2023-05-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共挤出成型的竹塑组合框架结构柱,作为结构承重柱,包括竹塑内圈、竹塑外圈、竹塑隔层,管状的竹塑内圈位于内侧,管状的竹塑外圈位于竹塑内圈外侧,多层竹塑隔层位于竹塑外圈和竹塑内圈之间,竹塑隔层的外端与竹塑外圈的内侧相接,竹塑隔层的内端与竹塑内圈的外侧相接,从而在竹塑内圈和竹塑外圈之间形成一圈格构式结构。本发明还涉及另一种共挤出成型的竹塑组合框架结构柱。本发明竹塑材料一般作为装饰材料用,申请人偶然发现,其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设计成格构式结构后,能用作结构承重构件,属于结构承重构件技术领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