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04774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02282.9
申请日:2024-07-25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7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层复合吸液芯均热板热阻预测方法,包括:将分层复合吸液芯分成若干层,获取每一层吸液芯的计算参数;综合考虑充液率和加热功率确定每层吸液芯的有效热传导厚度;分析分层复合吸液芯导热部分串并联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均热板热阻网络模型,对分层复合吸液芯均热板热阻进行预测。本发明着眼于分层复合吸液芯均热板设计过程,解决传统预测方法难以对分层复合吸液芯均热板热阻进行预测,只能通过加工样品,多次实验测量确定的问题,可大幅提高设计效率,降低验证过程耗费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004774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002282.9
申请日:2024-07-25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7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层复合吸液芯均热板热阻预测方法,包括:将分层复合吸液芯分成若干层,获取每一层吸液芯的计算参数;综合考虑充液率和加热功率确定每层吸液芯的有效热传导厚度;分析分层复合吸液芯导热部分串并联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均热板热阻网络模型,对分层复合吸液芯均热板热阻进行预测。本发明着眼于分层复合吸液芯均热板设计过程,解决传统预测方法难以对分层复合吸液芯均热板热阻进行预测,只能通过加工样品,多次实验测量确定的问题,可大幅提高设计效率,降低验证过程耗费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004775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002566.8
申请日:2024-07-25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7 , G06F119/08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热阻网络模型的均热板传热性能预测方法及系统,包括:构建均热板热阻网络模型,考虑热量在蒸发端壁面的热扩散、支撑柱与粉环的热传导过程以及不同加热功率下吸液芯内部工质液面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均热板传热性能预测方法及系统,以蒸发端壁面有效热扩散面积和工质温度结果是否收敛为标准,对均热板热阻网络进行迭代更新,最后对均热板传热性能进行预测。本发明解决了传统预测方法中对均热板工作过程简化程度高或算力需求极大,无法对各加热功率都拥有良好的预测精度的问题,实现了均热板传热性能的快速准确预测,代替均热板传统设计中多次重复实验过程,缩短设计周期,降低研发成本,促进均热板设计自动化。
-
公开(公告)号:CN119004775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02566.8
申请日:2024-07-25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7 , G06F119/08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热阻网络模型的均热板传热性能预测方法及系统,包括:构建均热板热阻网络模型,考虑热量在蒸发端壁面的热扩散、支撑柱与粉环的热传导过程以及不同加热功率下吸液芯内部工质液面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均热板传热性能预测方法及系统,以蒸发端壁面有效热扩散面积和工质温度结果是否收敛为标准,对均热板热阻网络进行迭代更新,最后对均热板传热性能进行预测。本发明解决了传统预测方法中对均热板工作过程简化程度高或算力需求极大,无法对各加热功率都拥有良好的预测精度的问题,实现了均热板传热性能的快速准确预测,代替均热板传统设计中多次重复实验过程,缩短设计周期,降低研发成本,促进均热板设计自动化。
-
公开(公告)号:CN118663221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829486.3
申请日:2024-06-25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ZIF‑8改性复合菌协同调控生物炭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复合菌的培养、生物质前处理、改性生物质的碳化、ZIF‑8复合材料的制备,将上述产物烘干后得到ZIF‑8@复合菌生物炭(ZIF‑8@BC)材料。所述方法以甘蔗渣为主要生物质得到的吸附材料制备成本低廉,绿色环保,合成步骤简单且含氮量较高,对CO2吸附效果较强,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有利于实现大规模的商业化生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