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669184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19892.9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IPC: G06F30/20 , G06F17/10 , G06F17/11 , G06F113/08 , G06F119/1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雷电弧根滑行运动的仿真建模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步骤:S1、对避雷线周围的风速分布建模得到考虑边界层影响的风速;S2、建立雷电弧链式模型;S3、基于雷电弧链式模型及考虑边界层影响的风速,计算在总仿真时间内雷电弧根对应的电流微元的滑行位移;S4、将空间边界不断缩小,重复步骤S 2至步骤S3,得到各空间边界对应的滑行位移,当滑行位移的误差达到期望精度,得到期望空间边界;S5、将空间边界设为期望空间边界,将总仿真时间设为雷电多重回击的持续时间,重复步骤S 2至步骤S3,得到多重回击作用下雷电弧根对应的电流微元的总滑行位移。本发明提高了雷电弧根滑行位移的计算精确性,减少了计算开销。
-
公开(公告)号:CN117669183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19890.X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IPC: G06F30/20 , G06F30/18 , G06F17/10 , G06F119/12 , G06F119/08 , G06F113/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避雷线热烧蚀数值建模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其方法包括步骤:S1、设定总仿真时间并均分为若干个时间段tk;S2、构建雷击避雷线的几何模型;S3、设置雷电弧根的初始位置及边界条件;S4、构建通用电热耦合场模型并计算避雷线的温度时空分布;S5、构建雷电弧链式模型并计算雷电弧根的滑行位移,得到雷电弧根的位置;S6、判断各时间段的累加和是否达到总仿真时间:若否,更新雷电弧根的初始位置及边界条件,重复步骤S3至步骤S5;若是,则汇总各时间段避雷线的温度时空分布;S7、评估避雷线热烧蚀情况。本发明实现雷电弧根滑行运动与通用电热耦合场求解的耦合,提高了避雷线热烧蚀评估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669182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19888.2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IPC: G06F30/20 , G06F30/18 , G06F17/10 , G06F113/16 , G06F119/12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相变效应的避雷线雷击热烧蚀评估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步骤:S1、建立雷击避雷线的几何模型;S2、设置比热容分段函数Ceq用于等效相变潜热;S3、设置总仿真时间并划分为若干个时间段;S4、通过通用电热耦合场模型求解时间段内避雷线的温度时空分布;S5、根据避雷线的温度时空分布计算等温面,根据等温面对等效后的几何模型修正;S6、对修正后的几何模型更新边界条件,重复步骤S4至步骤S5,直至各时间段的累加和等于总仿真时间,汇总各个时间段内避雷线的温度时空分布;S7、进行热烧蚀评估。本发明实现有效模拟相变效应对避雷线雷击热烧蚀的影响,提高了热烧蚀评估的准确性,降低了数值法的计算开销。
-
公开(公告)号:CN116861722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666105.X
申请日:2023-06-06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1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引入发光的空间段的三维雷电先导仿真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引入发光的空间段的三维雷电先导仿真模型并设定初始参数,然后根据仿真需求对所述引入发光的空间段的三维雷电先导仿真模型中仿真空间、雷电先导通道和发光的空间段进行参数设定;S2将所述的引入发光的空间段的三维雷电先导仿真模型文件与Matlab软件进行关联;S3根据三维雷电先导仿真算法对所述引入发光的空间段的三维雷电先导仿真模型进行仿真;S4仿真结束,自动保存仿真结果文件。本发明通过对发光的空间段进行建模并加入到三维雷电先导仿真模型的雷电发展机制,使得三维雷电先导的仿真结果更接近于实际结果,提高仿真的真实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