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701757A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610024547.4
申请日:2016-01-13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广州市人民印刷厂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T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数字水印和图形码的产品防伪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获取产品防伪标识的底纹图像和待嵌入水印对应的水印信息,对底纹图像和水印信息进行预处理,得到标准编码格式的底纹图像和加密水印信息;对标准编码格式的底纹图像进行空间颜色变换并提取亮度分量;将加密水印信息嵌入提取的亮度分量;根据嵌入加密水印信息的亮度分量生成嵌入数字水印的底纹图像,根据产品的种类确定需要喷印的图形码图像,将图形码图像与嵌入数字水印的底纹图像叠加,并将叠加后的图像作为产品防伪标识喷印在产品表面。本发明无需针对不同种类产品分别制作基于图形码的数字水印图像,降低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适用于批量产品的防伪标识喷印。
-
公开(公告)号:CN105701757B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610024547.4
申请日:2016-01-13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广州市人民印刷厂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T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数字水印和图形码的产品防伪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获取产品防伪标识的底纹图像和待嵌入水印对应的水印信息,对底纹图像和水印信息进行预处理,得到标准编码格式的底纹图像和加密水印信息;对标准编码格式的底纹图像进行空间颜色变换并提取亮度分量;将加密水印信息嵌入提取的亮度分量;根据嵌入加密水印信息的亮度分量生成嵌入数字水印的底纹图像,根据产品的种类确定需要喷印的图形码图像,将图形码图像与嵌入数字水印的底纹图像叠加,并将叠加后的图像作为产品防伪标识喷印在产品表面。本发明无需针对不同种类产品分别制作基于图形码的数字水印图像,降低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适用于批量产品的防伪标识喷印。
-
公开(公告)号:CN110684395A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911096113.5
申请日:2019-11-11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广州市人民印刷厂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9D11/037 , C09D11/0235 , C09D11/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结构色油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按质量百分数计,所述结构色油墨包括以下组分:颜料10%~15%、树脂20%~40%、溶剂50%~65%以及助剂2%~5%;所述颜料包括光变颜料和珠光颜料;所述树脂选自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及硝化棉液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溶剂选自醇类溶剂和/或酯类溶剂。所述结构色油墨为醇溶性油墨,绿色环保,抗沉淀性能和稳定性优异,而且具有较高的色纯度、柔和的变色效果、随角度变化具有变色和闪烁效果,在中高端包装的丝网印刷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684395B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1911096113.5
申请日:2019-11-11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广州市人民印刷厂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9D11/037 , C09D11/0235 , C09D11/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结构色油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按质量百分数计,所述结构色油墨包括以下组分:颜料10%~15%、树脂20%~40%、溶剂50%~65%以及助剂2%~5%;所述颜料包括光变颜料和珠光颜料;所述树脂选自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及硝化棉液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溶剂选自醇类溶剂和/或酯类溶剂。所述结构色油墨为醇溶性油墨,绿色环保,抗沉淀性能和稳定性优异,而且具有较高的色纯度、柔和的变色效果、随角度变化具有变色和闪烁效果,在中高端包装的丝网印刷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119660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085138.6
申请日:2024-08-08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广州市洲星食品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紫外线阻隔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明的紫外线阻隔薄膜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聚乙烯醇:20%~40%;羧甲基纤维素钠:20%~30%;碳量子点:5%~10%;马蹄淀粉:30%~45%。本发明的紫外线阻隔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聚乙烯醇溶液、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碳量子点分散液和马蹄淀粉溶液;2)制备糊化混合浆液;3)将糊化混合浆液流延成膜,再进行干燥,即得紫外线阻隔薄膜。本发明的紫外线阻隔薄膜具有紫外线阻隔性能优异、水分阻隔性能好、力学强度高、透明度高、绿色环保、可降解等优点,可以用作包装材料,且其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适合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和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591728B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210065449.0
申请日:2022-01-20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广州商华彩印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伪颜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防伪颜料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纳米纤维素:12%~22%;有机荧光染料:2%~5%;光学透明树脂:73%~83%;荧光助剂:2%~6%。本发明的防伪颜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纳米纤维素和有机荧光染料于避光条件下分散在水中,得到混合分散液;2)将混合分散液和荧光助剂分散在光学透明树脂中,再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和粉碎,即得防伪颜料。本发明的防伪颜料在紫外光照射下发光强度高、颜色鲜艳、抗荧光淬灭性强,具有优异的荧光防伪效果,且机械强度高、透光性强、耐光性好、安全环保、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应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15075056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706931.8
申请日:2022-06-21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燃料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定向水传输功能的碳纤维纸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聚四氟乙烯和去离子水分散均匀,得到聚四氟乙烯乳液;使用聚四氟乙烯乳液处理碳纸,得到疏水碳纸;将得到的疏水碳纸的一面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制得具有定向水传输功能的碳纤维纸。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备工艺简单,易于操作,适于工业化生产;所得产物能够增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的输气排水功能,有效防止水淹现象的发生,并且增强碳纤维纸强度,有利于气体扩散层后续加工处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467845B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1910688826.4
申请日:2019-07-29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广州富士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9D11/50 , C09D11/06 , C09D11/103 , C09D11/037 , C09D11/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油基荧光防伪油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一种植物油基荧光防伪油墨,由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制得:植物油连接料70~80%、荧光颜料10~20%、荧光增白剂3~5%、植物型油墨干燥剂1~3%、消泡剂1~3%和超分散剂1~2%,其中,所述植物油连接料包含大豆油30~40%,桐油10~20%,松香改性酚醛树脂40~50%和抗氧化剂1~2%。本发明制备的植物油基荧光防伪油墨环保性能好、发光强度高、印后荧光呈色效果美观、耐性及固着性能良好、适用于多种印刷方式,可应用于商品包装和票证的防伪。
-
公开(公告)号:CN110103515B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1910392733.7
申请日:2019-05-10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B31D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D打印裁切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涉及3D打印机械设计制造技术领域,该3D打印裁切方法应用于3D打印装置的裁切平台,首先获取待打印模型的分层后的单层模型信息,该单层模型信息包括待裁切的图形轮廓的轮廓信息;然后基于上述轮廓信息,控制裁切平台的旋转刀对相应的介质层进行裁切以得到待拆除介质层;最后控制旋转刀在待拆除介质层裁切出拆除辅助线,以拆除待拆除介质层的废料。在发明实施例中,裁切平台采用旋转刀对介质层进行切割,增加了切割后的缝隙,有利于模型成型后废料的拆除,有效缓解由于刀头往复滑动时偶尔会破坏所需的部分,降低模型精度,甚至会导致整个模型损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447590B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610887106.7
申请日:2016-10-11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G06T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字图像中水印的加入及提取方法,上述数字图像中水印的加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载体图像和待加入的水印图像;对目标载体图像进行编码处理;将得到的第一彩色编码载体图像进行频域转换和第一量化编码处理;对水印图像进行奇异值分解处理,将得到的第一对角矩阵嵌入编码的第一高频频带信号中;将得到的U矩阵和V矩阵嵌入编码处理的第一低频频带信号中;根据两次嵌入的结果,得到含有水印图像的第二彩色编码载体图像;其使得含水印的第二彩色编码载体图像经过打印扫描后依然可以提取完整水印信息,并最终使含水印的第二彩色编码载体图像可以解码,取得字符信息,达到彩色二维码和数字水印相结合进行版权保护和防伪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