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现浇连接方式的预制剪力墙

    公开(公告)号:CN105604208B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610118117.9

    申请日:2016-03-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现浇连接方式的预制剪力墙,其包括墙体、墩头、底部上凹段以及底部外侧板;其中,所述墙体的两侧分别设置侧边,各侧边中间位置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上下贯通墙体;所述墙体内布置有墙体竖向钢筋;所述底部上凹段均布于墙体的底部;相邻两底部上凹段之间设有所述墩头;所述底部上凹段的中间位置的上方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通过管道和底部上凹段连通;所述墩头厚度和墙体厚度相同,其内设有孔洞;所述底部外侧板和墙体一体,并位于底部上凹段的外侧;所述墙体靠近侧边处、底部上凹段的上方以及墩头上均预埋有内螺纹管。本发明的采用现浇连接方式的预制剪力墙具有结构牢固,施工方便,连接可靠等诸多优点。

    一种地埋热交换系统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34768A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210570737.8

    申请日:2012-12-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埋热交换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首先根据地埋热交换系统的地埋区域计算出地埋管换热器间距d,且地埋时最外层地埋管(1)间距取内部地埋管(2)间距的0.9倍;2)接着根据地埋管换热器间距d及岩土热物性参数,计算出地埋管换热器在动态负荷作用下的等效热交换能力设计值;3)然后将建筑负荷需求总值与等效热交换能力设计值相除计算每根地埋管换热器的地埋管深度,得到地埋管的实际深度值,从而完成整个地埋热交换系统的设计。本发明大大简化了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的热交换能力设计计算,提高了地埋热交换系统的科学性、合理性,可降低系统的一次投资。

    一种采用现浇连接方式的预制剪力墙

    公开(公告)号:CN105604208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610118117.9

    申请日:2016-03-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B2/00 E04B2103/02 E04C2/4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现浇连接方式的预制剪力墙,其包括墙体、墩头、底部上凹段以及底部外侧板;其中,所述墙体的两侧分别设置侧边,各侧边中间位置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上下贯通墙体;所述墙体内布置有墙体竖向钢筋;所述底部上凹段均布于墙体的底部;相邻两底部上凹段之间设有所述墩头;所述底部上凹段的中间位置的上方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通过管道和底部上凹段连通;所述墩头厚度和墙体厚度相同,其内设有孔洞;所述底部外侧板和墙体一体,并位于底部上凹段的外侧;所述墙体靠近侧边处、底部上凹段的上方以及墩头上均预埋有内螺纹管。本发明的采用现浇连接方式的预制剪力墙具有结构牢固,施工方便,连接可靠等诸多优点。

    一种预制整浇井字形楼盖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4847045A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10237619.9

    申请日:2015-05-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制整浇井字形楼盖结构,其包括预制叠合次梁预制构件、预制叠合框架梁预制构件、预制叠合板预制构件以及叠合现浇结构;其中,所述预制叠合次梁预制构件和预制叠合框架梁预制构件呈井字形排布,并垂直相交设置;所述预制叠合板预制构件放置于预制叠合次梁预制构件与预制叠合框架梁预制构件上;所述叠合现浇结构浇筑于预制叠合次梁预制构件、预制叠合框架梁预制构件、预制叠合板预制构件上。本发明的预制整浇井字形楼盖结构具有结构轻巧、施工简单快捷、节省人工和材料且成本低等诸多优点。

    一种地埋热交换系统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34768B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210570737.8

    申请日:2012-12-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埋热交换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首先根据地埋热交换系统的地埋区域计算出地埋管换热器间距d,且地埋时最外层地埋管(1)间距取内部地埋管(2)间距的0.9倍;2)接着根据地埋管换热器间距d及岩土热物性参数,计算出地埋管换热器在动态负荷作用下的等效热交换能力设计值;3)然后将建筑负荷需求总值与等效热交换能力设计值相除计算每根地埋管换热器的地埋管深度,得到地埋管的实际深度值,从而完成整个地埋热交换系统的设计。本发明大大简化了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的热交换能力设计计算,提高了地埋热交换系统的科学性、合理性,可降低系统的一次投资。

    一种梁结构损伤监测装置及其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01542A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310117530.X

    申请日:2013-04-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梁结构损伤监测装置及其监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梁结构上放置一个可移动的质量块,利用质量块的重力对梁结构进行静力加载,然后按照移动规律逐次移动质量块,来实现对梁结构进行多次静力加载;2)利用无线位移传感器、无线数据采集仪器测量获得每次加载后梁结构的挠度参数;3)定期重复上述过程来采集挠度参数;4)依次将每相邻两期所采集的挠度参数作为一组输入到损伤监测器中,即可监测出梁结构是否发生损伤,损伤的部位以及严重程度。本发明无需要求事先大概知道损伤位置,克服了现有技术预判性较差的缺陷;同时,本发明所需设备简单,成本低廉,易于操作实施,能对梁结构的健康工作状况作长期监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