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补给水系统中压紫外线杀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700219A

    公开(公告)日:2023-02-07

    申请号:CN202211281700.3

    申请日:2022-10-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锅炉补给水系统中压紫外线杀菌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导管、中压紫外线杀菌器、温度传感器、紫外线强度检测器、控制器、加热装置和石英套管;其特征在于,补给水经加热后进入紫外线杀菌装置,此时水温为紫外线灯最佳的工作温度,同时配置温度传感器和紫外线强度检测器共同监测,提高紫外线输出。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在预处理单元之后加装加热装置,为补给水加热至30‑40摄氏度,已达到紫外线灯最佳工作温度,提升紫外杀菌能力。并且通过温度传感器和紫外线强度检测装置的信息实时反馈,调整紫外线灯的输出,可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杀菌效率。

    一种锅炉补给水系统中压紫外线杀菌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650356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327857.5

    申请日:2022-10-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锅炉补给水系统中压紫外线杀菌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流量传感器、透光率传感器、紫外光强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中压紫外灯;流量传感器用于将导管内流经液体的流量转化为电信号传送给DCS控制系统;透光率传感器用于将导管内流经液体的透光率转化为电信号传送给DCS控制系统;温度传感器用于将导管内流经液体的温度转化为电信号传送给DCS控制系统;紫外光强度传感器用与将导管内的紫外光强度转化为电信号传送给DCS控制系统;DCS控制系统用于接收流量传感器、透光率传感器、紫外光强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传送的信号进行数据处理运算,并对紫外灯的功率以及启闭进行调节。由此可见,DCS控制系统可根据导管内液体情况对紫外灯功率进行调节。

    一种抗冲刷易维护疏水阀

    公开(公告)号:CN113915515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281472.5

    申请日:2021-11-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阀门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抗冲刷易维护疏水阀,包括阀体及设置在阀体内的均流罩、阀座、阀瓣和阀杆,均流罩的外壁与阀体贴合,均流罩的内孔为从上向下逐渐递增的三级阶梯孔,阀座的上端为圆环状且卡设在均流罩的第三阶梯孔内并与均流罩通过螺丝固定连接,阀座的下端外壁贴合阀体且下端的直径与均流罩的外径一致,阀杆的一端穿进均流罩和阀座后与阀瓣连接,另一端连接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动阀杆带动阀瓣在阀座底部与均流罩的第二阶梯孔内移动,均流罩的顶部设有填料,填料的上方设有填料压盖。本发明的阀门需拆卸时,提起阀杆就能取出阀门内件,便于阀门内件的拆卸及维修,实现了阀内件的一体式安装和拆卸。

    一种锅炉补给水系统中压紫外线装置的安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50977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275387.2

    申请日:2022-10-1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锅炉补给水系统中压紫外线装置的安装方法,属于电厂设备安装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从左至右,第一偏心大小头与第一管道焊接;将原有的管路取下,在该位置从最左端通过法兰依次连接第一阀门、第一偏心大小头和第一管道的组合体、中压紫外线装置;在原有的管路位置最右端安装第二阀门;并选取合适长度的第二管道,第二管道与第二偏心大小头焊接;通过法兰依次连接中压紫外线装置、第二管道和第二偏心大小头的组合体、第二阀门;为整条管路安装支撑架,完成设备管路的安装工作;使用该安装方法使整条管路可以通畅运行,同时提高了管路的安装效率,并且工作人员可以更加便捷的修复或更换已经腐蚀或损毁的部分管路,减少了工作量。

    一种组合式阀杆连接件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0452427U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22076871.9

    申请日:2023-08-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性运动小直径阀门领域,具体是一种组合式阀杆连接件,用于连接推杆与阀杆,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设置在第二连接件之上且两者之间通过紧固件锁紧;第一连接件包括从上至下的第一凸台和第一底座,第二连接件包括从下至上的第二凸台和第二底座,第二底座与第一底座贴合设置;推杆伸入第一凸台和第一底座内并与两者固定连接,阀杆伸入第二凸台和第二底座内并与两者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上下对夹结构,无需借助任何工装或特种设备,利用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作为装夹位,完成底座平面及与推杆(螺杆)连接孔的加工,加工效率高,整体加工成本低且通用性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