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291221B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610918144.4
申请日:2016-10-20
Applicant: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相邻线断线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采集线路保护安装处的三相电流和三相电压;步骤2,计算线路保护安装处的零序电流和零序电压;步骤3,根据线路保护安装处零序电压、零序电流及输电线路零序阻抗推算虚拟零序电压;步骤4,比较线路保护安装处的零序电压以及推算的虚拟零序电压相位关系,若线路保护安装处的零序电压超前虚拟零序电压相位接近于180度,则判定线路保护安装线路的相邻线发生断线。此种方法可有助于在同塔双回输电线路中,避免非断线线路继电保护误动作。
-
公开(公告)号:CN106291221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918144.4
申请日:2016-10-20
Applicant: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相邻线断线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采集线路保护安装处的三相电流和三相电压;步骤2,计算线路保护安装处的零序电流和零序电压;步骤3,根据线路保护安装处零序电压、零序电流及输电线路零序阻抗推算虚拟零序电压;步骤4,比较线路保护安装处的零序电压以及推算的虚拟零序电压相位关系,若线路保护安装处的零序电压超前虚拟零序电压相位接近于180度,则判定线路保护安装线路的相邻线发生断线。此种方法可有助于在同塔双回输电线路中,避免非断线线路继电保护误动作。
-
公开(公告)号:CN103683233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717326.1
申请日:2013-12-24
Applicant: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IPC: H02H7/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自动适应输电线路功率倒向的纵联保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保护的正、反方向识别元件,根据正反方向元件动作先后顺序判别输电线路是否出现功率倒向情况;计算区外故障断路器分闸时间和允许式命令纵联保护通道传输时间,当判定输电线路出现功率倒向时,将前述两个时间处理形成附加延时,通过对纵联保护附加延时,使其在功率倒向时不发生误动作;当判定为非功率倒向时,纵联保护不增加附加延时。此种纵联保护方法可避免功率倒向时纵联保护不正确动作。
-
公开(公告)号:CN108955943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421790.9
申请日:2018-05-04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IPC: G01K1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K13/00
Abstract: 一种就地化安装继电保护装置的温度监视方法,涉及一种温度监视方法。就地化安装的继电保护装置对温度的监控显得尤为重要。本发明包括步骤:1)采集继电保护装置内部的环境温度和DSP芯片的工作温度;2)对采集的环境温度和或DSP芯片的工作温度是否处于工作温度范围进行判断;或者对环境温度和芯片工作温度的比值是否在正常工作比值范围内进行计算和判断;3)超过工作温度范围或超过正常工作比值范围,则继电保护装置发出警告信息;4)闭环反馈调整以降低温度,并对通信口温度和温度告警信息进行上送。本技术方案能够方便地实现对环境温度和芯片温度的实时监视和动态调整继电保护装置的工作,提高保护装置的运行寿命和运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683233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310717326.1
申请日:2013-12-24
Applicant: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IPC: H02H7/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自动适应输电线路功率倒向的纵联保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保护的正、反方向识别元件,根据正反方向元件动作先后顺序判别输电线路是否出现功率倒向情况;计算区外故障断路器分闸时间和允许式命令纵联保护通道传输时间,当判定输电线路出现功率倒向时,将前述两个时间处理形成附加延时,通过对纵联保护附加延时,使其在功率倒向时不发生误动作;当判定为非功率倒向时,纵联保护不增加附加延时。此种纵联保护方法可避免功率倒向时纵联保护不正确动作。
-
公开(公告)号:CN107991583B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711473641.9
申请日:2017-12-29
Applicant: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交流出线故障判别方法及系统,在线路保护中实现;所述方法的内容是:线路保护新增参数,选择将本侧保护设置为换流站侧或者换流站对侧;对于换流站侧线路保护,当负序电流小于门槛定值,零序电流大于门槛定值,且零负序电流满足相互比例关系时,该侧线路保护判为正方向故障;对于换流站对侧线路保护,当负序电流大于门槛定值,零序电流小于门槛定值时,该侧线路保护判别为正方向故障;两侧线路保护进行信息交互,当两侧均判为正方向故障时,确定本线路区内发生故障。此种方法能够适应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交流出线应用场景,提升该线路中保护动作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991583A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711473641.9
申请日:2017-12-29
Applicant: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交流出线故障判别方法及系统,在线路保护中实现;所述方法的内容是:线路保护新增参数,选择将本侧保护设置为换流站侧或者换流站对侧;对于换流站侧线路保护,当负序电流小于门槛定值,零序电流大于门槛定值,且零负序电流满足相互比例关系时,该侧线路保护判为正方向故障;对于换流站对侧线路保护,当负序电流大于门槛定值,零序电流小于门槛定值时,该侧线路保护判别为正方向故障;两侧线路保护进行信息交互,当两侧均判为正方向故障时,确定本线路区内发生故障。此种方法能够适应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交流出线应用场景,提升该线路中保护动作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937721B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010673597.1
申请日:2020-07-14
Applicant: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限流电抗器的输电线路的继电保护系统,包括在架空线路两侧分别配置的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在限流电抗器两侧中不与架空线路相连的一侧配置的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在含限流电抗器的整条输电线路两侧分别配置的集成限流电抗器保护功能的线路保护装置;一侧线路保护动作后,跳开本侧断路器,并联跳对侧断路器。本发明只需增加一次系统测点,无需增加继电保护装置,无需改变原有线路保护定值,保护范围不仅包括原有架空线路,还包括限流电抗器,且适用于限流电抗器投入与退出两种运行方式。
-
公开(公告)号:CN118801305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909759.5
申请日:2024-07-05
Applicant: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电网网格化保护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该方法包括从配电网线路的各个开关中确定出边界开关;根据边界开关划分配电网线路,以确定出负荷网格、支线网格以及主线网格;根据预设负荷网格规则确定负荷网格中的边界开关的两段过流保护机制;根据支线网格所对应的配电网区域中的第一保护配置信息,确定支线网格的边界开关的支线保护动作时长;根据支线保护动作时长,确定支线网格的边界开关的两段过流保护机制;根据主线网格所对应的配电网区域中的第二保护配置信息,确定主线网格的边界开关的主线保护动作时长;根据主线保护动作时长,确定主线网格的边界开关的方向纵联保护机制。
-
公开(公告)号:CN118625043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310234087.8
申请日:2023-03-10
Applicant: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行波故障测距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根据行波采集装置的安装位置、线路长度参数形成邻接信息矩阵;接收各行波采集装置的故障行波电流波形,选择基准行波采集装置;基于行波波头时刻数据修正邻接信息矩阵;根据修正后的邻接信息矩阵获取基准行波采集装置的所有邻接行波采集装置,划分上游邻接组和下游邻接组;分别对所述上游邻接组和下游邻接组执行行波测距,得到两组测距结果;根据上游邻接组和下游邻接组的测距结果判断故障所在邻接组确定最终测距结果。本发明方案不依赖工频分量,能够适应各种线路拓扑,对行波采集装置的安装位置无特殊要求,信息容错能力强,提升了分布式行波故障测距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