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型叶片除雾器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362037A

    公开(公告)日:2009-02-11

    申请号:CN200810156131.3

    申请日:2008-09-28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一种脉冲型叶片除雾器,它包括气体进口、箱体、液体出口和气体出口,气体进口和气体出口分别位于箱体相对的两侧,液体出口位于箱体的下部,箱体内排列有波形折流薄片组,所述的波形折流薄片平行于气流方向竖直排列,每两片波形折流薄片之间的间距S为气流的通道,所述的波形折流薄片是沿气流方向弯曲成大三角波形或大正弦波形的、在波面上有小波形的金属薄片或塑料薄片,并且每相邻的两片波形折流薄片的小波形位相相差180°,使每相邻的两片波形折流薄片的小波形成平面对称排列。本发明的脉冲型叶片除雾器,脱水除雾效率高,可达到98-99.98%,运行阻力比丝网式除雾器降低很多,仅为200-600Pa,不易堵塞,不易结垢,设备能够稳定运行。

    陶瓷规整填料防壁流多功能圈

    公开(公告)号:CN1125673C

    公开(公告)日:2003-10-29

    申请号:CN01108264.X

    申请日:2001-02-28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一种陶瓷规整填料防壁流多功能圈,它由耐温、耐腐蚀的材料制成,它是一个高为20-100mm,厚为1-10mm的包扎环,在包扎环的上沿外有一圈凸出的肩圈,肩圈宽为5-50mm,肩圈剖面呈劈形,肩圈外沿厚为1-5mm。采用本发明的防壁流多功能圈后,充填有陶瓷规整填料的塔器的壁流量明显降低,塔效率明显提高。

    脉冲型叶片除雾器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362037B

    公开(公告)日:2011-08-17

    申请号:CN200810156131.3

    申请日:2008-09-28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一种脉冲型叶片除雾器,它包括气体进口、箱体、液体出口和气体出口,气体进口和气体出口分别位于箱体相对的两侧,液体出口位于箱体的下部,箱体内排列有波形折流薄片组,所述的波形折流薄片平行于气流方向竖直排列,每两片波形折流薄片之间的间距S为气流的通道,所述的波形折流薄片是沿气流方向弯曲成大三角波形或大正弦波形的、在波面上有小波形的金属薄片或塑料薄片,并且每相邻的两片波形折流薄片的小波形位相相差180°,使每相邻的两片波形折流薄片的小波形成平面对称排列。本发明的脉冲型叶片除雾器,脱水除雾效率高,可达到98-99.98%,运行阻力比丝网式除雾器降低很多,仅为200-600Pa,不易堵塞,不易结垢,设备能够稳定运行。

    有限空间空气净化装置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67910C

    公开(公告)日:2004-09-22

    申请号:CN02113114.7

    申请日:2002-06-0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限空间空气净化装置,该净化装置由空气循环单元、空气净化单元、触媒循环单元和控制单元构成;空气循环单元包括空气输送机、三通阀、室内空气排出口和室外空气排出口,空气净化单元包括净化床层和净化床层外壳,触媒循环单元包括触媒存储器和触媒输送装置;空气输送机的出口与净化床层外壳的进气管连接,触媒存储器的触媒出口与触媒输送装置的入口相连,触媒输送装置的出口与净化床层外壳的触媒循环入口相连。本发明的优点是:可以去除有限空间内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可以去除空气中的固体悬浮颗粒以及铅等重金属物质;针对不同环境内污染物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触媒,对有限环境内的空气进行净化。

    一种用于环己酮肟液相重排产物的孔盘式液体分相器

    公开(公告)号:CN119656648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910965.4

    申请日:2024-12-2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环己酮肟液相重排产物的孔盘式液体分相器,所述孔盘式液体分相器设置在分相塔塔内的中部用于液体分相,其包括:布液盘和导液管,所述导液管由相互连接的支撑管和分相结构组成;所述导液管垂直于所述布液盘设置。该分相器通过设计的特殊的导液管可以强化传质,高效混合料液;每级布液盘空间均形成均匀的分相空间,达到多级萃取的目的,实现单萃取塔就可以完成萃取、反萃取以及离子交换等分离工作;同时能够提高料液的混合效率以及传质性能,占用空间更小、安装方便以及水平度易调节等优点。

    有限空间空气净化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414311A

    公开(公告)日:2003-04-30

    申请号:CN02113114.7

    申请日:2002-06-0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限空间空气净化装置,该净化装置由空气循环单元、空气净化单元、触媒循环单元和控制单元构成;空气循环单元包括空气输送机、三通阀、室内空气排出口和室外空气排出口,空气净化单元包括净化床层和净化床层外壳,触媒循环单元包括触媒存储器和触媒输送装置;空气输送机的出口与净化床层外壳的进气管连接,触媒存储器的触媒出口与触媒输送装置的入口相连,触媒输送装置的出口与净化床层外壳的触媒循环入口相连。本发明的优点是:可以去除有限空间内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可以去除空气中的固体悬浮颗粒以及铅等重金属物质;针对不同环境内污染物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触媒,对有限环境内的空气进行净化。

    一种以粗己内酰胺制氨基己腈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18867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318573.9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粗己内酰胺制氨基己腈的方法,所述粗己内酰胺为聚合态己内酰胺与非聚合态己内酰胺的混合物,所述方法为:将所述粗己内酰胺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在氨化反应器中与氨气接触反应,得到含氨基己腈的反应混合物,之后对所述反应混合物进行后处理,得到氨基己腈;所述反应的温度为280~400℃;所述催化剂为金属氧化物或者分子筛催化剂。本发明整合并优化了己内酰胺的精制与氨化反应,消除了结晶、水萃取、多效蒸发水等用于精制己内酰胺的多个单元步骤,极大简化工艺流程,大幅降低6‑氨基己腈的生产成本。

    大持液量催化反应精馏塔板

    公开(公告)号:CN101708377B

    公开(公告)日:2011-11-02

    申请号:CN200910264533.X

    申请日:2009-12-25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一种大持液量催化精馏塔板,它主要由降液管1、溢流堰2、分隔板3、带有传质元件9的U型塔板和持液罐5组成,持液罐5紧贴在U型塔板4的平线上,其上沿略高于U型塔板但低于溢流堰2,它的一个侧壁即为塔壁10,分隔板3将U型塔板分成两部分,并延伸至持液罐5内中下部,将持液罐分隔为下降催化区6和上升催化区7,分隔板3与塔壁相连。持液罐5的中下部设置筛板、筛网或格栅作为催化剂支撑将持液区分割成催化反应区和液体水平通道8,催化反应区可以装填有催化剂。本发明的塔板的持液量和停留时间为传统塔板的1.5~3倍。

    一种立体传质洗灰塔板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417198B

    公开(公告)日:2010-12-29

    申请号:CN200810155839.7

    申请日:2008-10-1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一种立体传质洗灰塔板,主要包括带筛孔的平板1、洗涤箱2和带泄灰口3的溢流堰4组成,平板上排布有若干导向孔5和簸箕形倾斜降液板6。气体穿过塔板筛孔上方的液层进行第一次洗灰并夹带液体在洗涤箱内剧烈混合传质,最终从洗涤箱一侧的舌孔喷出,再次进入塔板液层进行脱灰。塔板表面的导向孔借助气相动能对板上液层和固体颗粒进行吹扫,使固体颗粒和泥沙通过溢流堰底部的泄灰口流入簸箕形倾斜降液板集中排出塔板。本发明具有传质效率高,通量大,抗冲击,防脏堵,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大持液量催化反应精馏塔板

    公开(公告)号:CN101708377A

    公开(公告)日:2010-05-19

    申请号:CN200910264533.X

    申请日:2009-12-25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一种大持液量催化精馏塔板,它主要由降液管1、溢流堰2、分隔板3、带有传质元件9的U型塔板和持液罐5组成,持液罐5紧贴在U型塔板4的平线上,其上沿略高于U型塔板但低于溢流堰2,它的一个侧壁即为塔壁10,分隔板3将U型塔板分成两部分,并延伸至持液罐5内中下部,将持液罐分隔为下降催化区6和上升催化区7,分隔板3与塔壁相连。持液罐5的中下部设置筛板、筛网或格栅作为催化剂支撑将持液区分割成催化反应区和液体水平通道8,催化反应区可以装填有催化剂。本发明的塔板的持液量和停留时间为传统塔板的1.5~3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