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620607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211424033.X
申请日:2022-11-14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G09B2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频热泵机组自动控制教学实验装置及性能实验方法,压缩机变频器与变频压缩机的电机电连接;变频压缩机出口与四通阀的第一接口连通,四通阀的第二接口与冷凝器的第一接口连通,冷凝器的第二接口与回热器的第一接口连通,回热器的第二接口和电子膨胀阀进口连通,电子膨胀阀出口与蒸发器的第一接口连通,蒸发器的第二接口与四通阀的第三接口连通,四通阀的第四接口与回热器的第三接口连通,回热器的第四接口与气液分离器进口连通,气液分离器出口与变频压缩机进口连通。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变频热泵机组自动控制教学实验装置及性能实验方法,能实现制冷和制热功能,便于学生对制冷机组及热泵机组的性能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9783207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853251.4
申请日:2024-12-16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 中建壹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兼顾负荷品质和人员需求差异的建筑围护结构脱碳设计策略,该策略首先依据处理负荷所需的冷热源温度对建筑空调负荷进行分级,明确其品质差异,并设计针对性的高效处理路径,合理分配高品质能源的使用。随后,构建适用于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光热需求数据库,根据建筑使用人群的年龄匹配相应的光热需求,明确优化设计的约束条件。在优化过程中,围护结构被划分为负荷阻隔型和负荷调控型两类。首先针对负荷阻隔型围护结构进行优化,以降低建筑负荷的数量;在此基础上,结合室内负荷品质差异,对负荷调控型围护结构进行优化,充分利用自然热能、自然冷能等低品质能源满足室内低品质负荷需求,实现能源的高效梯级利用。本发明的设计策略兼顾负荷品质差异和光热舒适,在保证不同人群的舒适性的同时,显著提升建筑能效,对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8915889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37907.4
申请日:2024-07-12
Applicant: 中建壹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智算中心服务器与冷板式液冷系统的协同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获取智算中心在预设时间段内的IT系统调度数据和液冷冷却系统数据,分别建立服务器实时功耗模型、冷却塔功耗模型、水泵功耗模型和服务器温度快速预测模型;步骤20,基于服务器实时功耗模型、冷却塔功耗模型、水泵功耗模型和服务器温度快速预测模型,采用实时联合和定时顺序相结合的优化方法,对虚拟机部署及冷板式液冷系统进行协同控制。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智算中心服务器与冷板式液冷系统的协同控制方法,可解决智算中心在节能调度中易出现的过冷技术问题,以提高智算中心的整体能效和运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023335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2010019895.9
申请日:2020-01-08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F24F3/14 , F24F3/16 , F24F11/89 , F24F110/70 , F24F110/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营造极低露点空气环境的装置及方法。主要由真空抽气泵、鼓风机、空气组分混合箱、截止阀、光声光谱多气体分析仪、PID控制器、水蒸气添加设备以及连接以上装置的管路、电路和阀门组成。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采用真空泵预先抽真空后,再按所需要的空气组分的比例充入氮气和氧气,开启鼓风机后等待气体分析仪显示其中的水蒸气含量后,通过PID控制器控制水蒸气添加设备往空气组分混合箱加入水蒸气,以营造需要的环境。本发明方法与现有技术方法相比,无需复杂的除湿技术就可以成功营造需要的环境。有效降低了营造极端低湿环境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816968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796397.3
申请日:2024-06-20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维约束的制冷机房传感器真值判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根据制冷机房中的传感器布设结构,建立多维传感器真值逻辑关联约束关系;步骤20,根据多维传感器真值逻辑关联约束关系,构建不一致度函数组;步骤30,采集预设时间段内制冷机房中传感器的测量数据,构建稳态测量数据集;步骤40,利用不一致度函数组计算稳态测量数据集中测量数据的关联不一致度值,如果测量数据的所有关联不一致度值均小于不一致度阈值,则认为测量数据为真值。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多维约束的制冷机房传感器真值判断方法,可判断传感器的测量值是否为真值,从而进行数据筛选及对传感器进行校准。
-
公开(公告)号:CN118687608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796392.0
申请日:2024-06-20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G01D18/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逻辑自洽的制冷机房传感器校准方法,包括:步骤10,根据制冷机房中的传感器布设结构,建立传感器真值逻辑关联约束体系,构建系统逻辑失恰度计算函数;步骤20,构建传感器修正函数;步骤30,采集预设时间段内制冷机房中传感器测量数据,构建稳态测量数据集;步骤40,基于稳态测量数据集,将系统逻辑失恰度作为优化目标,优化传感器修正函数,直至达到优化截止条件后停止优化,得到优化后的传感器修正函数;步骤50,将优化后的传感器修正函数输出的修正值作为校准后数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逻辑自洽的制冷机房传感器校准方法,对制冷机房中的传感器测量数据进行修正,提升制冷机房中传感器的测量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050044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0626962.2
申请日:2022-06-02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18 ,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9/14 , G06F119/06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模拟平台边界工况计算的空调管网特性辨识方法,可以得到实际工况下管网特性的分布规律及运行最优区间,以此为依据判断水系统优化设计的合理性。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模拟平台边界工况计算的空调管网特性辨识方法,结合可靠的模拟平台,将实际空调水系统真实还原到模拟软件中构建管网模型,同时考虑空调末端各支路阀门的开关情况,模拟开启最远端及最近端等不同边界工况,并将模拟结果代入管网阻力系数求解公式得出,结合实际负荷运行频次辨识管网特性最优运行区间,之后便可对当前水系统运行策略进行诊断评估,通过管网特性最优分布区间来选择更合适、节能的水系统优化运行方案,实现空调冷冻水系统的最优配置和节能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5620607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424033.X
申请日:2022-11-14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G09B2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频热泵机组自动控制教学实验装置及性能实验方法,压缩机变频器与变频压缩机的电机电连接;变频压缩机出口与四通阀的第一接口连通,四通阀的第二接口与冷凝器的第一接口连通,冷凝器的第二接口与回热器的第一接口连通,回热器的第二接口和电子膨胀阀进口连通,电子膨胀阀出口与蒸发器的第一接口连通,蒸发器的第二接口与四通阀的第三接口连通,四通阀的第四接口与回热器的第三接口连通,回热器的第四接口与气液分离器进口连通,气液分离器出口与变频压缩机进口连通。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变频热泵机组自动控制教学实验装置及性能实验方法,能实现制冷和制热功能,便于学生对制冷机组及热泵机组的性能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08181199A
公开(公告)日:2018-06-19
申请号:CN201810216700.2
申请日:2018-03-16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悬浮液表面蒸汽压的测量装置及方法,可以准确、快速测量悬浮液在不同温度下的表面蒸汽压。所述装置包括真空泵、稳压罐、测压容器、测温盲孔、电加热器、温度控制仪、数据采集仪、注液口、含有进水口的进水管、含有出水口的出水管、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测压容器包括控温区和测压区;电动搅拌器位于测压区中,且电动搅拌器与测压容器连接;进水管的一端与控温区连接,出水管一端与控温区连接;电加热器位于控温区中;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数据采集仪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和温度控制仪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温度控制仪的信号输出端和电加热器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9940783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888288.0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中建壹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南京工业大学 , 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30/018 , G06Q50/06 , G06Q50/08 , G06F18/214 , G06N3/126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旨在提升低碳建筑能源系统灵活性与电网交互友好性的创新设计方法,该方法系统地融合了能源管理、优化算法及环境影响评估等多领域技术,具体包括以下核心步骤:步骤10,基于人员活动模式、设备能耗特性、照明需求以及实时气象参数等多维度数据,在EnergyPlus仿真平台中构建精确的负荷计算模型;步骤20,根据建筑能源系统的具体结构特征和规模大小,科学界定优化过程中的关键变量及其潜在的搜索空间;步骤30,本发明创新性地设立了三个核心目标函数——生命周期成本、碳排放总量以及电网友好交互指数,这些函数作为评估低碳建筑能源系统综合性能的关键指标;步骤40,利用Python编程语言搭建能源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借助其强大的算法库中的NSGA‑II(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II)求解器,高效求解出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帕累托最优解集;步骤50,通过对各目标函数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并依据实际需求合理分配权重,从帕累托最优解集中精选出最符合项目特定要求的综合最优解,为低碳建筑能源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