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植物形态的图谱拍摄装置及图谱拍摄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761967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792102.X

    申请日:2018-07-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B15/10

    Abstract: 一种观赏植物形态的图谱拍摄装置及图谱拍摄系统,属于摄影附件领域。该观赏植物形态的图谱拍摄装置包括网面及至少三个与网面转动连接的可伸缩的支腿,网面上设有至少一个水平仪。本发明提供的观赏植物形态的图谱拍摄装置能够对植物进行稳定的水平固定,并维持植物的新鲜性,从而获得美观的拍摄效果,且具有使用和移动方便的优点。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观赏植物形态的图谱拍摄装置的图谱拍摄系统。

    固相微萃取采样装置及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593822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1810762039.5

    申请日:2018-07-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相微萃取采样装置及其系统,涉及固相微萃取仪技术领域。一种固相微萃取采样装置,包括支架和磁力搅拌装置。支架包括固定件和固定管,固定管设有若干通孔,通孔的孔径逐渐增大或减小,固相微萃取仪手柄穿过通孔固定于固定管。该结构使得固定管只需设置不同孔径大小的通孔即可固定固相微萃取仪手柄,使用快捷、简易,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可对多样品同时萃取,高效便捷,减小环境、时间对样品的影响。磁力搅拌装置包括水浴锅,水浴锅设有固定网。固定网由多个弹簧钢丝组成。通过调整相邻的两个弹簧钢丝之间的间距,使其适用于不同规格样品瓶。实现对不同规格样品的萃取。

    一种观赏海棠树形定量化综合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45561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811478961.8

    申请日:2018-12-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观赏海棠树形定量化综合评价方法,涉及海棠树形研究领域。本发明提供的观赏海棠树形定量化综合评价方法包括:步骤(a):对待评价海棠树的以下指标进行评分:主干直立性、分枝能力、成枝能力和树冠开张度;步骤(b):将各指标的得分值进行加权,得到待评价海棠树的综合得分。该评价方法从定量化的角度提出了观赏海棠树形评价的4个维度即主干直立性、分枝能力、成枝能力和树冠开张度,通过这四个指标的评分,并加权,得到待评价海棠树形的综合得分,综合得分越高,表示观赏海棠品种的综合评价值越高,且其树形的造型难度越小,为观赏海棠树形研究提供了更为科学的评价方法,也为观赏海棠的整形修剪和景观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一种湖北海棠的组织培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637520A

    公开(公告)日:2018-01-30

    申请号:CN201710888809.6

    申请日:2017-09-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湖北海棠的组织培养方法,包含外植体的消毒处理、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和炼苗移栽这五个步骤。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保留了原有母株的优良性状,繁殖后代整齐一致,且能有效且快速地增加湖北海棠的繁殖系数,缩短了繁殖周期,同时保证了较高的湖北海棠的移栽成活率,使其不仅能满足南方地区对湖北海棠的市场需求,又有利于湖北海棠野生资源的保护;另外,培养方法易于操作,需要投入的人力和时间成本低,有利于在市场上推广。

    一种‘白云’海棠茎段高效快繁体系的建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21819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317198.1

    申请日:2023-10-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云’海棠茎段高效快繁体系的建立方法,包括:选取外植体并对外植体进行消毒处理获得消毒外植体,将消毒外植体接种到芽诱导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获得培养体,基于无菌条件从培养体中取出诱导芽,将诱导芽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得到生根幼苗,将生根幼苗进行炼苗移栽获得可移栽海棠幼苗。本发明方法可极大缩短海棠无性繁殖周期,提高繁殖系数,解决观赏海棠子代组织培养难、培养易褐化等问题;本发明培养的组培苗具有遗传稳定性高,根系、茎秆粗壮,幼苗健康无毒等特点;本发明整个培养周期缩短,极大节约时间、人力、物力成本,培养幼苗移栽成活率高可达95%以上。

    一种培育转抗旱基因杨树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91387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178390.2

    申请日:2022-09-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培育转抗旱基因杨树的方法,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以优良杨树品种为植物材料,通过目的基因克隆、载体构建、农杆菌侵染液的制备、杨树叶片遗传转化,获得转基因抗旱杨树。其中,农杆菌侵染液中含有根据树种的营养需求改进的AAM重悬培养基,杨树叶片遗传转化阶段培养基中含有TDZ和Carb,改进的AAM重悬培养基可充分提高菌液活性和转化效率,加速芽的生长并提高出芽率和阳性率,与Carb的专适搭配可有效保证阳性率并抑制农杆菌的过量生长,TDZ加速叶片细胞分化,不经愈伤组织可直接长出芽点,缩短转化周期,实现高效转化,阳性率可高达62.5%,可加速耐旱型杨树的育种进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