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气辅法制备多面异向编码微球的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632561A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2010487232.X

    申请日:2020-06-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绿色无毒制备多面异向编码微球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气体剪切力形成液滴,离子交联固化形成微球,通过向同轴多通道喷嘴系统中注射含有不同荧光纳米粒子的海藻酸钠溶液来编程调整十面微球中每个腔室的颜色,构成大量的编码,能够有效地应用于高通量生物检测,多重信息存储和防伪等。更重要的是,本方法的制备过程中全程无有机溶剂、光引发剂、表面活性剂等有毒有害或非必须的成份,可以应用于食品和医药领域。

    一种形貌可控的多面异向气驱动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69796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452078.2

    申请日:202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简单、灵活、生物相容、高通量的气体剪切策略,用于制备形貌可控的多面异向气驱动微球,并且在制备过程中可以避免油、光引发剂、交联剂、表面活性剂的使用以及紫外线照射。微球由生物相容性海藻酸钠和过氧化氢酶组成,当微球置于过氧化氢中,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气泡驱动微球运动。微球具有很强的可设计性,通过改变灌注通道,改变氮气流速便可以得到不同形貌,不同大小且直径分布较为均匀的微球。我们的发明结果证实了多面异向气驱动微球在生物医学和组织工程领域的潜在应用能力。

    一种用于检测酸性pH变化的比色/光谱双模式荧光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716360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559527.2

    申请日:2022-05-20

    Abstract: 基于分子内电荷转移机理,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酸性pH变化的高灵敏度比色/光谱双模式荧光探针(H4)及其制备方法。H4荧光探针具有卓越的灵敏度、响应时间短(<10s)、溶血效果低(<0.3%)和光稳定性好(>120min)等特性,且在pH为2.1~7.4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01,Y=22.0409X‑58.3397),pKa为3.2。此外,该探针还可以作为荧光测试片,进一步作为便携式传感器,提高筛选速度,实现对H+的实时检测,在食品新鲜度评价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一种运动轨迹可控的多面异向双驱动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17707A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2010487231.5

    申请日:2020-06-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动轨迹可控的多面异向双驱动微球。制备的微球可以按照人们设计的轨迹运动,包括一系列复杂的运动。在制备过程中避免了油、光引发剂、交联剂、表面活性剂的使用以及被紫外线照射,因而微球具有很高的生物相容性。微球由海藻酸钠,过氧化氢酶,Fe3O4纳米粒子组成。当微球暴露于磁场或者过氧化氢水溶液中时,Fe3O4纳米粒子受到磁场的作用或者过氧化氢被分解产生气泡,从而驱动微球运动。我们的发明结果显示多面异向双驱动微球在生物工程领域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

    一种利用气体制备CS-PA芯壳微球的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931909A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210536019.2

    申请日:2022-05-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S‑PA芯壳微球,该微球同时具有良好的pH响应性药物释放以及抑菌性能。本发明还公开了该芯壳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所采用的气体辅助制备法装置简单易操作、绿色环保,且所采用微球基材均为绿色无毒生物质基高分子材料,避免引入有毒有害物质,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由于具有良好的pH响应特性,该CS‑PA芯壳微球还可作为小分子药物载体实现pH响应性药物释放,实际应用价值高。

    一种利用气体制备各异向多功能纤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63197A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申请号:CN201910178264.9

    申请日:2019-0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气体辅助制备各异向多功能纤维的制备方法及装置,通过改变通道的数量可得到不同面数的各异向多功能纤维。除此之外,这种利用气体辅助装置制备各异向纤维的方法也非常简单。首先,将一定浓度的纳米粒子加入到制备好的聚合物溶液中,充分震荡或超声混匀,然后将制备好的聚合物溶液通入到微流体装置中,最后利用数码泵将聚合物溶液推入硅胶管至芯针头处,通入气体将聚合物溶液吹出射流,即得到目标纤维。发明提供的方法中,不需要采用高压电,方法绿色、高效并且所采用的装置简单,容易组装,所用材料均为无污染可降解材料。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