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52711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070344.8
申请日:2025-01-16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5G‑WiFi频段的低剖面宽带天线。包括介质基板和设置于介质基板上表面的金属辐射层;所述金属辐射层包括矩形贴片和两块相同的凵形贴片,且两块相同的凵形金属贴片同时临近矩形贴片的辐射边和非辐射边,将矩形贴片包围。其中矩形贴片上加载两条纵向金属缝隙,一条横线矩形缝隙增强天线带宽。本发明能够保证天线在具有较低天线剖面的同时,使得天线具有足够的带宽覆盖WLAN5.2GHz(5.15‑5.36GHz)、WLAN5.8GHz(5.725‑5.825GHz)以及WiMAX5.5(5.25‑5.825GHz)。
-
公开(公告)号:CN119231188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416174.6
申请日:2024-10-11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应用于S波段和C波段的宽带高性能超表面天线,包括叠置的第一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所述第一介质层上与第二介质层相背一侧的表面设置有超表面金属层,该超表面金属层上开有若干道不规则的缝隙;所述第二介质层上设置有金属馈电条和金属接地,且第二介质层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二介质层、金属馈电条和金属地的馈电孔。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于S波段和C波段的宽带高性能超表面天线,在超表面金属层加入不规则缝隙,在固定的设计面积上,增加电流路径,产生更多电流谐振点,拓宽天线带宽,从而产生了宽带特性,解决了微带天线带宽较窄的技术问题,能够成功地应用到多频带车载应用场景中。
-
公开(公告)号:CN119231152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416322.4
申请日:2024-10-11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宽带基片集成波导背腔缝隙天线,包括圆形的介质基板,所述介质基板的上层和下层分别覆盖有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天线单元的外圈设置有若干金属化通孔,致使天线单元形成基片集成波导结构;所述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的中心开设有穿入馈电探针的馈电孔;所述第一金属层上以所述馈电孔为圆心、圆周开设有多个金属化短路通孔;所述第一金属层上开设有若干道不同形状的缝隙,所述金属化短路通孔位于各道缝隙之间。本发明通过融合基片集成波导的多个谐振模式使天线的带宽得到显著提高,通过优化设计基片集成波导背腔缝隙天线辐射缝隙的结构,在获得宽带性能的同时还能提升天线增益。
-
公开(公告)号:CN117856743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041306.5
申请日:2024-01-11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射频高增益宽带低噪声放大器,属于集成电路技术领域;该放大器包括用于实现宽带匹配的输入匹配级电路、用于控制增益的输入放大级电路、用于调整电路阻抗的级间匹配级电路、输出放大级电路以及用于外接负载变换为负载阻抗的输出匹配级电路;输入匹配级电路连接输入放大级电路,输入放大级电路连接级间匹配级电路;所述级间匹配级电路连接输出放大级电路,输出放大级电路连接输出匹配级电路。本发明通过输入匹配级电路和输入放大级电路形成的两级共源共栅结构,第一级的输出被连接到第二级的输入,增强信号的放大效果,提高放大增益;同时降低整个放大器电路的噪声系数,从而提高系统的信噪比;通过级联结构之间的T型级间匹配网络,有效的提高增益,降低电路中的干扰信号对放大器的影响,并提高系统的整体抗干扰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559924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582217.3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射频通信领域,提供了一种2.8GHz‑3.8GHz宽带功率放大器输入输出网络结构,运用多节阻抗变换器对输入匹配电路进行匹配,并且运用基于原型的切比雪夫低通滤波匹配网络电路和扇形微带偏置电路相结合的方法对输出网络进行宽带匹配。本发明结合多节微带线阶跃匹配方式和切比雪夫低通滤波匹配技术对谐波有效控制,能有效提升效率和宽带,使得对宽带谐波控制类功率放大器输入输出网络设计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6192309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11572172.7
申请日:2022-12-08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H04B17/391 , G06F17/10 , G06N3/0499 , G06N3/048
Abstract: 一种用于室内电波传播预测的高性能射线追踪方法,避免了传统的单纯形射线追踪方法在接收端采用的是接收球法判定接收,由于相邻的接收球之间可能会产生重叠,会产生重复计算场强的现象,提高预测的精度;适用于需要高精度的预测的场景或者领域,更好地满足实际的需求;在传统的单纯形射线追踪方法中引入改进DE‑RBF算法,提高了预测精度的同时,减小了预测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08683463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711350086.0
申请日:2017-12-15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H04B17/00 , H04B17/30 , H04B17/39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B17/0087 , H04B17/30 , H04B17/39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波传播特性分析方法和分析系统,以便于对室内环境下的无线电波传播特性进行预测和分析。本发明基于射线跟踪方法中的入射反弹射线法和镜像法(SBR/IM),通过室内通信环境的初始化建模,发射射线管的建立,射线管的相交测试,反射射线管的确定,接收射线管的判定和接收点处场强的计算来对室内无线通信的性能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分析系统的计算可以得到发射信号的时域波形图,接收信号功率图,路径损耗图,以及电磁波在室内环境下的传播动画演示。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操作时方便、快捷、经济,对于电磁波在建筑物中的传播和分布有很好的辅助预测作用,也可以对室内的信号发射器的放置和优化起到重要的作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