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机侧导板位置跟随的动态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62387A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410179069.5

    申请日:2014-04-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轧机侧导板位置跟随的动态控制方法,主要步骤包括位置检测传感器安装和推板位置标定,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分别安装在每侧推板的两个液压缸上;还包括侧导板运动过程中的位置自动跟随。本发明的中厚钢板轧制生产线轧机前后侧导板两侧推板位置自动跟随的控制方法,能很好地做到以一侧推板宽度为基准,对另一侧推板进行自动调节、控制,使其在操作过程中始终跟随基准端宽度的变化,可靠达到使侧导板两侧推板自动进行对中调整的目的,使用效果极佳。使用本发明的调整方法后,可以减少轧制过程中的镰刀弯现象,从而提高产品质量、成材率以及降低故障停机时间;并且降低对轧机设备的冲击损坏,加快了生产节奏,提高生产产量。

    活动装置位移的测量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粗轧机和铡刀剪

    公开(公告)号:CN108788273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585361.5

    申请日:2018-06-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D17/00 B21B38/04 B23D3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动装置的位移测量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粗轧机和铡刀剪,通过提供拉线编码器和PLC系统,将所述拉线编码器安装在活动装置的固定端,将拉线编码器的拉线固定在活动装置的活动端,使拉线随着所述活动端移动;当拉线随着活动端移动时,拉线编码器产生信号的变化;通过PLC系统的信号模板采集信号的变化量,经过计算得到活动端的位移变化。该方法有效克服了因为机械间隙而导致的位置测量误差。所述粗轧机应用该方法后可实现侧导板宽度的精确测量,减少轧制过程中的镰刀弯现象,提高产品质量。所述铡刀剪应用该方法后,提高了钢板宽度的测量精度。

    步进式板坯加热炉步进梁升降同步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26189B

    公开(公告)日:2011-05-25

    申请号:CN200910234379.1

    申请日:2009-1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步进式板坯加热炉步进梁升降同步控制方法,以出钢侧梁为主,将速度给定值调整好,使其按照设定的速度在规定的时间内走完相应的行程;装钢侧梁的升降以出钢侧梁为参考基准,根据位移传感器的测量值得到两段梁的位置差,计算需要对装钢侧梁的速度补偿值;以PID控制器输出的速度补偿值作为PLC的输出,实时地修正装钢侧梁的升降速度,从而实现装钢侧梁对出钢侧梁的实时的位置跟随,即实现升降的同步运行。本发明中,两段梁位置差控制在10毫米以内,保证了板坯加热质量,保护了步进梁。同时减少故障率,减少设备维护时间,提高加热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炉卷轧机挡水工艺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376138A

    公开(公告)日:2009-03-04

    申请号:CN200810156211.9

    申请日:2008-10-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轧钢挡水工艺,是炉卷轧机挡水工艺,炉卷轧机的机前和机后本身自带有夹送辊,在卷轧前,钢板进入卷取炉之前除鳞道次,将机前或机后夹送辊落下挡水。在卷轧过程中,将夹送辊辊缝打开到钢板厚度加3mm。平轧时,精轧除鳞阶段,将机前或机后的夹送辊落下挡水。本发明通过夹送辊落下封堵除鳞水,一方面可以增加精轧过程中的除鳞道次,避免除鳞水流向钢板尾部造成温度过低;另一方面可以避免除鳞水喷进卷取炉损坏耐火材料。通过增加精轧阶段的除鳞道次,从而减少了二次氧化铁皮压入钢板产生麻面的几率。

    步进式板坯加热炉步进梁升降同步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26189A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申请号:CN200910234379.1

    申请日:2009-1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步进式板坯加热炉步进梁升降同步控制方法,以出钢侧梁为主,将速度给定值调整好,使其按照设定的速度在规定的时间内走完相应的行程;装钢侧梁的升降以出钢侧梁为参考基准,根据位移传感器的测量值得到两段梁的位置差,计算需要对装钢侧梁的速度补偿值;以PID控制器输出的速度补偿值作为PLC的输出,实时地修正装钢侧梁的升降速度,从而实现装钢侧梁对出钢侧梁的实时的位置跟随,即实现升降的同步运行。本发明中,两段梁位置差控制在10毫米以内,保证了板坯加热质量,保护了步进梁。同时减少故障率,减少设备维护时间,提高加热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中厚板轧机工作辊断辊保护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22193A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申请号:CN200910234380.4

    申请日:2009-1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厚板轧机工作辊断辊保护控制方法,包括在AGC控制液压阀台上增加两个设置在传动侧和操作侧的压力传感器,并把检测到的压强信号传送给轧机控制PLC;PLC把两个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强分别乘以AGC液压缸的面积,得到AGC缸的压力;压力就是分别作用在工作辊两侧的压力;将计算出来的工作辊两侧的两个压力分别和压磁头检测到的力进行比较;当比较结果大于800T时,则认为轧机的工作辊目前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当前动作,并快速打开辊缝,保护工作辊。本发明采用上下辊检测出的实际力的偏差值作为控制对象,对上下辊的动作进行限制,避免工作辊断辊,能够有效的在轧机出现异常情况时对工作辊产生保护,防止断辊。

    一种用于中厚板轧机间辊道摆动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89935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169858.6

    申请日:2020-0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中厚板轧机间辊道摆动的控制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先将六组辊道分别以1~6号进行标识;然后对标识好的辊道进行分组,分别为1号辊道组、2~4号辊道组、2~5号辊道组、2~6号辊道组,每组辊道分别对应相应的辊道编制控制程序;设定摆动速度、摆动距离和单方向摆动时间;参数设置完成后,根据辊道上的钢板数量和占据的辊道数量,选择合适的摆动组数,按下摆动开始按钮即可实现辊道的摆动;当精轧机要钢时按下摆动停止按钮,运钢开关开启,将钢板运输至下一精轧工序。本发明的优点是提高辊道摆动的自动化程度,减轻了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辊道的故障,提高了生产效率。

    一种轧机侧导板位置跟随的动态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62387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410179069.5

    申请日:2014-04-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轧机侧导板位置跟随的动态控制方法,主要步骤包括位置检测传感器安装和推板位置标定,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分别安装在每侧推板的两个液压缸上;还包括侧导板运动过程中的位置自动跟随。本发明的中厚钢板轧制生产线轧机前后侧导板两侧推板位置自动跟随的控制方法,能很好地做到以一侧推板宽度为基准,对另一侧推板进行自动调节、控制,使其在操作过程中始终跟随基准端宽度的变化,可靠达到使侧导板两侧推板自动进行对中调整的目的,使用效果极佳。使用本发明的调整方法后,可以减少轧制过程中的镰刀弯现象,从而提高产品质量、成材率以及降低故障停机时间;并且降低对轧机设备的冲击损坏,加快了生产节奏,提高生产产量。

    中厚板轧机工作辊断辊保护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22193B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0910234380.4

    申请日:2009-1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厚板轧机工作辊断辊保护控制方法,包括在AGC控制液压阀台上增加两个设置在传动侧和操作侧的压力传感器,并把检测到的压强信号传送给轧机控制PLC;PLC把两个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强分别乘以AGC液压缸的面积,得到AGC缸的压力;压力就是分别作用在工作辊两侧的压力;将计算出来的工作辊两侧的两个压力分别和压磁头检测到的力进行比较;当比较结果大于800T时,则认为轧机的工作辊目前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当前动作,并快速打开辊缝,保护工作辊。本发明采用上下辊检测出的实际力的偏差值作为控制对象,对上下辊的动作进行限制,避免工作辊断辊,能够有效的在轧机出现异常情况时对工作辊产生保护,防止断辊。

    单机架四辊可逆炉卷轧机交叉控制轧制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1298081A

    公开(公告)日:2008-11-05

    申请号:CN200810124014.9

    申请日:2008-06-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炉卷轧机控制轧制工艺,是单机架四辊可逆炉卷轧机交叉控制轧制工艺,第一块坯料出钢后进入轧机进行再结晶区轧制,轧后送机后冷却区域待温;第二块坯料出钢后进入轧机进行再结晶区轧制,轧后返回机前冷却区域待温;第一块坯料冷却到设定温度后返回轧机直接进行未再结晶区轧制,轧后送往机后,进行下一工序处理。第二块坯料冷却到设定温度后进入轧机,进行未再结晶区轧制,轧后送往机后,进行下一工序处理。本发明可根据轧件长度和待温时间灵活选用不同的生产方式,提高了轧机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克服了空间小、难以实现平面交叉或空间交叉控制轧制生产工艺的困难。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