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20016414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157946.7
申请日:2025-02-1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快速通信链路的海上风电海陆一体直流系统的直流故障穿越方法,包括:在发生直流故障时,获取陆上换流站的电压跌落速度和电压跌落幅度;在电压跌落速度低于电压跌落速度阈值且电压跌落幅度低于电压跌落幅度阈值时,向海上换流站发送风机耗能投入指令,以使海上换流站通过双向环网光纤通道将风机耗能投入指令逐级传输至各通讯转发装置后,由各通讯转发装置将风机耗能投入指令传输至对应的风机耗能装置,以使风机耗能装置根据风机耗能投入指令吸收故障盈余功率;其中,风机耗能投入指令从柔直侧发出到风机耗能装置启动的时间不大于最大允许延时时长。
-
公开(公告)号:CN119766032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510177780.5
申请日:2025-02-18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P21/14 , H02P21/18 , H02P21/20 , H02P25/022 , H02P27/08 , H02P21/22 , H02P21/00 , H01H3/26 , H01H3/3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断路器矢量控制系统的电机参数反演方法及相关装置。所述方法包括:配置断路器电机操动机构的反演运行参数,使电机操动机构于反演过程中相对静止;根据反演运行参数生成控制信号,基于控制信号控制电机操动机构处于电压动态相等状态;于电压动态相等状态下采集母线电压,并根据母线电压和控制信号确定各绕组的实际电压;采集三相绕组的实际电流,根据实际电流拟合电机操动机构在反演过程中的电流曲线,确定电流曲线的曲线参数;构建包含电机反演参数的函数关系模型,基于各组曲线参数以及各绕组求解得到对应相绕组的电机反演参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无需添加额外结构和电路,操作简单、可靠性高且反演结果准确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9029812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301533.3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上风电送出线路直流故障主动清除方法和装置,在海上风电送出线路发生直流故障后,送端将有功电流控制器的输入切换置零,d轴电压控制器状态锁存,受端切换直流偏置输出量到零,送端和受端直流偏置控制器的输入输出量通过速率控制器限制,减少控制量突变在海缆等效电容上带来的影响,避免了海缆线路的强电容效应导致故障点电弧重燃,使故障清除策略失效的问题,解决了现有技术缺少可靠的海上风电送出线路直流故障主动清除方法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20016454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157945.2
申请日:2025-02-1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风机耗能的海上风电海陆一体输电系统交流故障穿越方法,包括:在电网发生交流故障时,获取故障受端换流站的交流跌落深度、故障受端换流站的第一当前运行功率、非故障受端换流站的额定容量和非故障受端换流站的第二当前运行功率;根据所述交流跌落深度和第一当前运行功率确定故障盈余功率;根据所述额定容量和第二当前运行功率,确定非故障受端换流站的第一可吸收盈余功率;根据第一可吸收盈余功率和故障盈余功率的关系协同调控非故障受端换流站和海上风电场的风机耗能装置,实现交流故障穿越。通过实施本发明能吸收故障盈余功率和实现交流故障穿越,维持海上风电海陆一体输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9518644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736066.7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具有自适应重合闸能力的机械式直流断路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该机械式直流断路器包括主通支路、主断支路、能量吸收支路以及与主断支路连接的预充电支路和故障识别支路,预充电支路与故障识别支路并联连接。该机械式直流断路器通过预充电支路对电容进行预充电,使得该机械式直流断路器无需额外增加预充电装置,节约了制造成本,降低了该机械式直流断路器的拓扑复杂程度;该机械式直流断路器配合其控制方法使得该械式直流断路器具备自适应重合闸功能,在隔离直流线路的故障线路后,通过电容电压幅值和电容的初始电压可识别故障性质,以免该机械式直流断路器重合闸于永久性故障,对输电系统造成二次故障冲击。
-
公开(公告)号:CN119134465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350605.3
申请日:2024-09-26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直流输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源换流站在线投入方法和系统,本发明能在各运行换流站不停运的情况下完成无源换流站的在线投入,减小了各运行换流站功率中断时间,避免由于无源换流站投入操作时间过长导致的弃风现象,提高了海上多端柔直送出的经济性与灵活性,解决了如何实现无源换流站在线投入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619719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752391.2
申请日:2024-12-0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架空线与电缆混合输电线路的故障行波计算方法、装置和设备,该架空线与电缆混合输电线路的故障行波计算方法实现混合输电线路发生故障后故障行波数据的计算;该架空线与电缆混合输电线路的故障行波计算方法考虑了架空线的阻抗参数和电缆的阻抗参数的频变特性,有效提高了故障行波的计算精度,解决了现有纯架空或纯电缆的输电线路的故障行波计算方式不适用架空线路与电缆混合的输电线路的技术问题。该架空线与电缆混合输电线路的故障行波计算装置通过等效阻抗计算模块、线模参数计算模块、折射系数计算模块、等效行波幅值计算模块和线模波电压计算模块,实现混合输电线路发生故障后故障行波数据的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19382015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610896.5
申请日:2024-11-1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余梦泽 , 王帅兵 , 王彦峰 , 丁健刚 , 雷翔胜 , 陈佳莉 , 潘柏崇 , 彭在兴 , 吴小蕙 , 张巍 , 车伟娴 , 赵林杰 , 许成昊 , 董晗拓 , 朱文卫 , 郭金根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交流故障开断方法、装置、电力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应用于断路器,该方法包括:在存在故障电流且故障电流未过零点的情况下,分离断路器中的真空灭弧室触头;在真空灭弧室触头分离达到预设间隔距离的情况下,导通换流支路以转移故障电流;换流支路设有预充电的振荡电容和振荡电感以提供振荡电流,振荡电流与故障电流叠加以主动过零点、使电弧熄灭;基于所转移的故障电流对换流支路中的振荡电容进行充电;若振荡电容经充电达到预设电压,导通吸能支路以吸收故障电流的电能。这实现了存在故障电流即可断开电路,缩短交流故障开断所需时间。同时,能够及时自动吸收故障电流的电能、保证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9134240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301302.2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开关辅助的直流故障穿越方法和装置,在送端柔性直流换流站的出线端或受端柔性直流换流站的出线端设置辅助开关与送受两端之间的直流母线连接,检测到直流故障出现时,与故障点连接的换流站通过控制降压降流运行,主动注入环流,在直流侧形成小交流量,辅助开关被拉开,故障点两侧形成物理断口,强迫故障点熄弧或隔离,防止故障点出现反向燃弧,熄弧时间稳定可靠,在去游离时间后,控制辅助开关重合闸,降压降流的换流器恢复正常运行,故障清除过程完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负压清除技术在换流器实现故障清除时,输出负压可能会导致故障点电弧反向重燃,甚至过零多次重燃,无法保证故障清除时间,清除效果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976970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89210.3
申请日:2022-05-2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内置移动吊装安装和顶部抬升功能的GIS预制舱,包括:舱体、两条滑轨、吊装组件与GIS设备;舱体包括底舱与顶盖;顶盖沿竖直方式可活动设于底舱的顶部;底舱内部设置有安装腔;GIS设备与吊装组件设置于安装腔内;吊装组件包括:两组升降器、两组支撑件、两条纵梁、横梁与两个吊装器。通过在设置吊装组件,可以将安装腔内的GIS设备吊装至各个位置,提高GIS设备与舱体的一体化预制性;同时,通过升降器,可以将横梁抬高从而将顶盖顶起,使得顶盖与底舱分离从而进行耐压试验,相比于为进行耐压试验开孔的方式具有更高的密封性,有效解决现有的变电站GIS预制舱预制性不足且存在漏水风险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