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20718A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210062969.6
申请日:2022-01-19
Applicant: 南方科技大学
IPC: C01B32/194 , C01B32/184 , B01F23/50 , B01F23/7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分散液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提供羧基化石墨烯,所述羧基化石墨烯指的是石墨烯的边缘具有羧基;将所述羧基化石墨烯进行氨基改性处理,使氨基替代石墨烯边缘的部分羧基,得到氨基化石墨烯;将所述氨基化石墨烯溶于水中后,与氧化石墨烯溶液混合,并调整pH,得到石墨烯分散液。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稳定性好、低成本、无污染的石墨烯分散液的制备方法,首先使石墨烯边缘带上羧基,得到羧基化石墨烯,之后氨基改性处理,使氨基替代石墨烯边缘的部分羧基,形成氨基化石墨烯。将氨基化石墨烯溶于水中,通过添加氧化石墨烯溶液与调节溶液pH值,可以控制石墨烯分散液的分散均匀度,同时可以调整石墨烯分散液的浓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299511B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910447521.4
申请日:2019-05-27
Applicant: 南方科技大学
IPC: H01M4/1391 , H01M4/1395 , H01M4/131 , H01M4/134 , H01M4/36 , H01M4/38 , H01M4/48 , H01M4/62 , H01M10/0525 , B82Y3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复合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与锂离子电池,其中,方法包括步骤:将纳米颗粒和导电填料分散在交联型有机物溶液中,制得混合浆液;将所述混合浆液喷雾到集流体上,制得堆砌型电极结构;对所述堆砌型电极结构进行热处理,制得所述纳米复合负极片。本发明制得的纳米复合负极片具有疏松的3D垒加结构,其形成的疏松孔洞可帮助电解液在电极中快速扩散,使分布于电极中的纳米颗粒均匀充电,减少充放电过程中纳米颗粒体积变化带来的极片内部应力应变;本发明利用高温处理使得交联型有机物发生部分碳化,保持高强度的同时,将纳米颗粒和导电填料以及碳化后的交联型有机物的碳化产物一起形成导电网络,增加内部的均匀导电性和离子传输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124516A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410262114.3
申请日:2014-06-12
Applicant: 南方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装置,包括第一天线结构、第二天线结构以及连接元件,第二天线结构位于第一天线结构的内部;第二天线结构包括并行设置的第一辐射贴片、第二辐射贴片以及第三辐射贴片且三者位于不同的平面上;第一辐射贴片、第二辐射贴片以及第三辐射贴片均包括传输端和辐射端;辐射端为侧向渐开形状,且第一辐射贴片、第三辐射贴片的渐开方向与第二辐射贴片的渐开方向相对设置;第一辐射贴片、第三辐射贴片分别通过第一连接元件、第三连接元件与第一天线结构连接,第二辐射贴片通过第二连接元件与第一天线结构上连接有第一辐射贴片的相对一侧连接。上述天线装置中,其辐射方向性较好,且具有高辐射效率。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天线阵列。
-
公开(公告)号:CN110085823B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1910313814.3
申请日:2019-04-18
Applicant: 南方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步骤:将具有锂离子插嵌活性的纳米颗粒与沥青质在溶剂中混合,通过选择和控制溶剂特性驱动沥青质在所述纳米颗粒表面吸附并形成包覆层,得到复合材料前驱体;在惰性气氛下对所述复合材料前驱体进行加热处理,制得所述纳米复合负极材料。本发明提供的纳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具有原料来源广、合成路径简单、合成规模可放大等优点,所述复合负极材料包括由沥青质吸附在所述纳米颗粒表面形成的包覆层,所述包覆层经高温处理后具有机械强度高、离子传导性能好等优点,该纳米复合负极材料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稳定性好等一系列高效锂电池负极所需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105978B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910314628.1
申请日:2019-04-18
Applicant: 南方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面性磁响应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步骤:通过选用一种拥有巨大的表面积且表面富含羟基基团的化学遮掩物预先与表面含有羟基的磁性纳米颗粒混合形成氢键交互,以此来屏蔽磁性纳米颗粒表面的部分羟基官能团的反应特性,之后再对未发生氢键交互的余下羟基基团进行疏水改性以实现磁性纳米颗粒两面具有截然不同的亲疏水特性的效果。本发明方法制得的两面性磁响应颗粒具有极强的界面活性,在水包油或者油包水体系中均可高效的运动到油水界面,使微乳液发生表面磁化,进而可通过外加磁场实现微乳液运动方式的改变,使之得以快速聚集和聚合,所述两面性磁响应颗粒还可重复循环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105978A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910314628.1
申请日:2019-04-18
Applicant: 南方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面性磁响应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步骤:通过选用一种拥有巨大的表面积且表面富含羟基基团的化学遮掩物预先与表面含有羟基的磁性纳米颗粒混合形成氢键交互,以此来屏蔽磁性纳米颗粒表面的部分羟基官能团的反应特性,之后再对未发生氢键交互的余下羟基基团进行疏水改性以实现磁性纳米颗粒两面具有截然不同的亲疏水特性的效果。本发明方法制得的两面性磁响应颗粒具有极强的界面活性,在水包油或者油包水体系中均可高效的运动到油水界面,使微乳液发生表面磁化,进而可通过外加磁场实现微乳液运动方式的改变,使之得以快速聚集和聚合,所述两面性磁响应颗粒还可重复循环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837801A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810678839.9
申请日:2018-06-27
Applicant: 南方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磁性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核壳疏水磁性微球,所述磁性微球的内核为磁性材料,内壳层为耐腐蚀层,外壳层为疏水性碳层,所述磁性材料为四氧化三铁、γ-Fe2O3或四氧化三钴,所述耐腐蚀层为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或氧化铝。本发明还公开了该磁性微球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疏水磁性纳米微球具有耐强酸性、疏水性、可磁性回收的优点,在强酸性溶液、复杂水系环境中有效驱动油珠或有机污染物分子的迁移和收集,并可以实现油水分离;磁性微球重复利用率高,且高压挤压后疏水性能得以保持。
-
公开(公告)号:CN108693958A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710237212.5
申请日:2017-04-12
Applicant: 南方科技大学
IPC: G06F3/01
Abstract: 一种手势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包括:通过设于指尖和第三指关节的惯性传感器获取指尖和第三指关节在世界空间坐标系下的坐标信息,根据预设的近似求解公式求取所建立的指尖相对于第三指关节坐标系的指关节弯曲角度求解方程组,将计算得到的弯曲角度θ1、θ2、θ3发送至预设三维模型中,生成相应的手势。借助于通过坐标信息反向求解弯曲角度的数学模型,能够高效率的计算得到精准的弯曲角度的相关信息,减少了传统的手势识别方法中所需用到的惯性传感器的数量,极大地精简了手势识别产品的结构,例如数据手套的结构,同时,由于惯性传感器的使用数量减少,使得数据手套的便携性和操作性大大提高,并降低了数据手套的制造难度和成本,用户体验更好。
-
-
公开(公告)号:CN116964594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080107589.9
申请日:2020-12-16
Abstract: 一种基于演化学习的神经网络结构的搜索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S101,初始化种群,种群内的每一个神经网络结构为一个结构编码;S102,随机选择种群内的两个结构编码,解码成两个神经网络结构进行配对;从超网中继承相应的权重,获得第一、第二神经网络模型;S103,评估训练后的第一、第二神经网络模型,获得胜利者和失败者;S104,根据训练后的第一、第二神经网络模型更新超网;S105,计算伪梯度值,使失败者向胜利者学习,得到第三神经网络结构的结构编码;S106,用第三神经网络的结构编码在种群中代替失败者的结构编码,更新种群;S107,输出种群中最优的神经网络模型,对更新的种群进行迭代演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