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洋菌株催化不对称还原制备手性苯丙氨酸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52384A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1410389897.1

    申请日:2014-08-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海洋菌株催化不对称还原制备手性苯丙氨酸的方法,涉及手性苯丙氨酸。所述南海芽孢杆菌(Bacillus nanhaiensis)DSF-15A2,保藏中心登记入册编号为CGMCC No.8969。将菌种接入2216L培养基中培养,得发酵液,离心获得细胞,用缓冲液重悬、洗涤,配制成细胞液;在细胞液中,加入苯丙酮酸和氨基供体作为底物,再加入辅助底物用于辅酶循环再生,反应后得到含有产物L-苯丙氨酸的反应液,离心去除沉淀,上清液加入等量的甲醇,震荡混合均匀,离心去除沉淀(蛋白质),上清液稀释后进行测定,苯丙酮酸的浓度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产物L-苯丙氨酸的浓度和对映体过量值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一种用于催化制备非天然氨基酸的苯丙氨酸脱氢酶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592037B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1910822218.8

    申请日:2019-08-3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催化制备非天然氨基酸的苯丙氨酸脱氢酶及其应用,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2、3或4所示。本发明通过对获得自海洋菌株Bacillus nanhaiensis(CGMCC NO.8969)的苯丙氨酸脱氢酶进行C末端区域改造,获得的变体氨基酸脱氢酶可催化系列非天然氨基酸底物,提高其催化具有大疏水基团的非天然氨基酸的能力,扩展底物谱。

    一种海洋菌株催化不对称还原制备手性苯丙氨酸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52384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389897.1

    申请日:2014-08-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海洋菌株催化不对称还原制备手性苯丙氨酸的方法,涉及手性苯丙氨酸。所述南海芽孢杆菌(Bacillus nanhaiensis)DSF?15A2,保藏中心登记入册编号为CGMCC No.8969。将菌种接入2216L培养基中培养,得发酵液,离心获得细胞,用缓冲液重悬、洗涤,配制成细胞液;在细胞液中,加入苯丙酮酸和氨基供体作为底物,再加入辅助底物用于辅酶循环再生,反应后得到含有产物L?苯丙氨酸的反应液,离心去除沉淀,上清液加入等量的甲醇,震荡混合均匀,离心去除沉淀(蛋白质),上清液稀释后进行测定,苯丙酮酸的浓度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产物L?苯丙氨酸的浓度和对映体过量值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一种多酶耦联体系制备手性胺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12468A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510661106.0

    申请日:2015-10-1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酶耦联体系制备手性胺的方法,属于生物催化不对称转化技术领域。本发明构建了胺脱氢酶与甘油脱氢酶、胺脱氢酶与甲酸脱氢酶以及胺脱氢酶与甘油脱氢酶、甲酸脱氢酶的多酶耦联体系,实现手性胺的不对称制备和辅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再生。本发明所提供的多酶耦联体系及其制备手性胺的方法,具有产品转化率高,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辅酶可再生等优势,成本低、酶利用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一种海洋菌株及其胺脱氢酶催化制备手性胺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67756B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610069548.0

    申请日:2016-02-0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洋菌株及其胺脱氢酶催化制备手性胺的方法,属于生物法不对称合成手性化合物技术领域。本发明筛选得到来源于海洋的巴利阿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balearica),在加入底物酮、氨基供体和辅助底物情况下,利用该菌株的全细胞及粗酶液催化酮不对称还原胺化制备手性胺。本发明确定了该菌株全细胞催化和粗酶液催化的不对称还原胺化的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本发明在生物催化制备手性胺领域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对于今后海洋新型生物催化剂的开发和手性胺的绿色合成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海洋菌株及其胺脱氢酶催化制备手性胺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67756A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610069548.0

    申请日:2016-02-0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P13/0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洋菌株及其胺脱氢酶催化制备手性胺的方法,属于生物法不对称合成手性化合物技术领域。本发明筛选得到来源于海洋的巴利阿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balearica),在加入底物酮、氨基供体和辅助底物情况下,利用该菌株的全细胞及粗酶液催化酮不对称还原胺化制备手性胺。本发明确定了该菌株全细胞催化和粗酶液催化的不对称还原胺化的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本发明在生物催化制备手性胺领域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对于今后海洋新型生物催化剂的开发和手性胺的绿色合成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海洋菌株催化不对称还原制备手性苯丙氨酸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47835B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610146280.6

    申请日:2014-08-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海洋菌株催化不对称还原制备手性苯丙氨酸的方法,涉及手性苯丙氨酸。将菌种接入2216L培养基中培养,得发酵液,离心获得细胞,用缓冲液重悬、洗涤,配制成细胞液;所述菌种为南海芽孢杆菌(Bacillus nanhaiensis)DSF‑15A2,保藏中心登记入册编号为CGMCC No.8969;在细胞液中,加入苯丙酮酸和氨基供体作为底物,再加入辅助底物用于辅酶循环再生,反应后得到含有产物L‑苯丙氨酸的反应液,离心去除沉淀,上清液加入等量的甲醇,震荡混合均匀,离心去除沉淀,上清液稀释后进行测定,苯丙酮酸的浓度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产物L‑苯丙氨酸的浓度和对映体过量值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一种多酶耦联体系制备手性胺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12468B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510661106.0

    申请日:2015-10-1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酶耦联体系制备手性胺的方法,属于生物催化不对称转化技术领域。本发明构建了胺脱氢酶与甘油脱氢酶、胺脱氢酶与甲酸脱氢酶以及胺脱氢酶与甘油脱氢酶、甲酸脱氢酶的多酶耦联体系,实现手性胺的不对称制备和辅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再生。本发明所提供的多酶耦联体系及其制备手性胺的方法,具有产品转化率高,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辅酶可再生等优势,成本低、酶利用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一种包埋胺脱氢酶的聚乙烯亚胺‑氧化钛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04026B

    公开(公告)日:2017-07-18

    申请号:CN201410748389.8

    申请日:2014-12-0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包埋胺脱氢酶的聚乙烯亚胺‑氧化钛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固定化酶技术领域。该包埋有胺脱氢酶的聚乙烯亚胺(PEI)‑氧化钛固定化颗粒,粒径为100~600nm,其中PEI在固定化过程中具有催化和模板双重作用,即PEI通过分子中的氨基基团与钛前驱体分子之间的静电和氢键作用促进氧化钛的形成,又能通过PEI的结构为模板诱导并调控氧化钛粒子的生成。其制备方法过程包括:配置PEI(直链和支链)及含有胺脱氢酶混合液;配置钛的前驱体二‑(2‑羟基丙酸)二氢氧化二铵合钛(Ti‑BALDH)溶液;将钛的前驱体溶液逐滴加入到PEI及胺脱氢酶的混合液,搅拌生成包埋胺脱氢酶的PEI‑氧化钛固定化颗粒。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制备条件温和,工艺简单易行,所得包埋固定化颗粒具有固定化能力强,重复使用稳定性好且能够明显提高胺脱氢酶的温度稳定性。

    一种包埋胺脱氢酶的聚乙烯亚胺-氧化钛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04026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748389.8

    申请日:2014-12-0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包埋胺脱氢酶的聚乙烯亚胺-氧化钛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固定化酶技术领域。该包埋有胺脱氢酶的聚乙烯亚胺(PEI)-氧化钛固定化颗粒,粒径为100~600nm,其中PEI在固定化过程中具有催化和模板双重作用,即PEI通过分子中的氨基基团与钛前驱体分子之间的静电和氢键作用促进氧化钛的形成,又能通过PEI的结构为模板诱导并调控氧化钛粒子的生成。其制备方法过程包括:配置PEI(直链和支链)及含有胺脱氢酶混合液;配置钛的前驱体二-(2-羟基丙酸)二氢氧化二铵合钛(Ti-BALDH)溶液;将钛的前驱体溶液逐滴加入到PEI及胺脱氢酶的混合液,搅拌生成包埋胺脱氢酶的PEI-氧化钛固定化颗粒。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制备条件温和,工艺简单易行,所得包埋固定化颗粒具有固定化能力强,重复使用稳定性好且能够明显提高胺脱氢酶的温度稳定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