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度学习优化波束特性的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95280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788499.6

    申请日:2023-06-3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深度学习优化波束特性的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方法,包括模型训练阶段和语音增强阶段,其中,模型训练阶段基于第一带噪双通道语音信号、传统的固定波束形成算法获取的FB系数、受权重控制的单通道纯净语音信号的STFT特征值获取语音增强模型;语音增强阶段将第二带噪双通道语音信号和通过所述语音增强模型优化输出后的FB系数卷积,并加权求和得到波束形成增强后的语音信号。通过引入深度学习网络进行麦克风阵列波束特性优化,取得了优于传统方法的波束指向特性,同时支持低复杂度工程化实现。

    一种以牺牲模板诱导形成金属氧化物包覆镍钴锰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86687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811545734.2

    申请日:2018-12-1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以牺牲模板ZIF-67诱导形成金属氧化物包覆镍钴锰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液相法合成ZIF-67模板材料;将前驱体与锂盐混合烧结完的三元材料与ZIF-67在乙醇中超声混合,之后干燥混合物;将干燥好的混合物在氧气气氛中再次烧结得到目标产物。通过牺牲ZIF-67在氧气气氛下煅烧生成金属氧化物可以有效稳定高镍三元材料,防止材料直接与空气、水分接触,降低材料表面pH,明显改善高镍三元材料使用寿命;同时金属氧化物沿着三元材料二次颗粒缝隙进行“深层包覆”,稳定二次结构,防止电解液渗透到二次颗粒内部,有效改善三元正极材料的电化学使用性能。该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原料易得、方便大规模生产的优势,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翼梢涡抑制装置及其抑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13426A

    公开(公告)日:2010-12-15

    申请号:CN201010253098.3

    申请日:2010-08-1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翼梢涡抑制装置及其抑制方法,涉及一种利用等离子体技术抑制飞机翼梢涡的装置及其方法。翼梢涡抑制装置设有基板,在基板上表面覆有至少1条上表面电极,在基板下表面覆有至少1条下表面电极,上下表面电极成对交错排布;当基板上下表面覆有至少2对上下表面电极时,各对电极的交错排布方式相同;各上表面电极电连接,各下表面电极电连接,下表面电极表面覆盖介电材料层,上下表面电极分别与交流电源电连接。使用时,将所述翼梢涡抑制装置布置在翼梢的上下表面,对上表面电极和下表面电极加载交流高电压,使气体放电。结构简单、成本低,不需要增加额外重量的机械或气动装置,不改变原有机翼翼面的气动外形,且控制灵活、使用方便。

    一种可适应不同混响环境的深度优化麦克风阵列增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35505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024620.4

    申请日:2023-08-1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适应不同混响环境的深度优化麦克风阵列增强方法,方法包括步骤:获取麦克风阵列的输入信号,获取波束形成信号,并提取环境混响特征;将环境混响特征输入训练好的混响感知模型,获得混响适配向量;基于混响适配向量,对波束形成信号进行反混响处理,将混响适配向量与环境混响特征进行卷积处理,获得后置滤波器系数;将后置滤波器系数于波束形成信号进行卷积处理,获得增强信号。该方法可通过实时获取混响环境特征,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框架下进行混响适配处理,并通过网络训练输出的适配向量与实时获取的混响环境特性组合后进行抗混响处理,显著降低了硬件侧信号运算的复杂度,方便了实际应用场景中的硬件工程实现。

    一种阳离子空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49436B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1811066082.4

    申请日:2018-09-1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阳离子空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锂离子电池。阳离子空位正极材料的化学式为Lia[LibMncCodNie]Of。将锰盐、钴盐和镍盐中的至少一种溶于去离子水中,配制成混合盐溶液A;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铵溶于去离子水中,配制成溶液B;将混合盐溶液A加入溶液B中,得混合液;将混合液静置,过滤,洗涤,干燥后得碳酸盐前驱体;将干燥后的碳酸盐前驱体煅烧后,得氧化物前驱体;将氧化物前驱体与锂盐混合,烧结后即得阳离子空位正极材料。通过共沉淀方法获得的前驱体产物与适量低于化学计量比的锂源均匀混合烧结后,获得体相含有大量阳离子空位的层状正极材料。含有阳离子空位的正极材料能够降低锂源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可感知混响特性的深度网络驱动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54533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053535.0

    申请日:2023-08-2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感知混响特性的深度网络驱动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方法及装置,包括:训练步骤,训练混响感知网络RSN;驱动步骤,将训练得到的网络模型参数部署到实现系统或者终端硬件侧,在获得目标声源方向后,对麦阵实时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不同环境下混响感知BCC特征提取,将部署完成训练的RSN网络模型并生成对应不同环境的去混响波束形成系数,以卷积运算的方式作用于原始信号上得到抗混响增强信号。通过直接调用已完成训练的网络模型参数,以不同环境下实时混响感知BCC特征作为输入生成对应不同环境的去混响波束形成系数,以深度网络驱动的方式进行抗混响语音增强处理,因而计算复杂度低,易于在现场硬件平台部署并实时增强麦阵语音信号。

    一种自适应抗混响的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方法及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978398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784625.0

    申请日:2023-06-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抗混响的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方法及其系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训练与预存步骤,响应于利用不同混响数据训练获得不同混响条件下的抗混响滤波器系数,形成抗混响滤波器系数库并预先保存以待后续选用;估计与匹配步骤,对麦克风阵列实时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混响特征提取,输入到混响程度分类器中进行估计,麦克风阵列根据估计结果选用预先保存的抗混响滤波器系数库,并在抗混响滤波器系数库中进行混响程度匹配选择调用合适的系数,将原始信号与经过混响程度匹配的抗混响滤波器系数进行抗混响滤波处理得到抗混响增强信号。本方法可在不同混响环境进行自适应抗混响处理,从而提高麦克风阵列在不同混响环境下的语音增强性能。

    一种阳离子空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49436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066082.4

    申请日:2018-09-1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阳离子空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锂离子电池。阳离子空位正极材料的化学式为Lia[LibMncCodNie]Of。将锰盐、钴盐和镍盐中的至少一种溶于去离子水中,配制成混合盐溶液A;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铵溶于去离子水中,配制成溶液B;将混合盐溶液A加入溶液B中,得混合液;将混合液静置,过滤,洗涤,干燥后得碳酸盐前驱体;将干燥后的碳酸盐前驱体煅烧后,得氧化物前驱体;将氧化物前驱体与锂盐混合,烧结后即得阳离子空位正极材料。通过共沉淀方法获得的前驱体产物与适量低于化学计量比的锂源均匀混合烧结后,获得体相含有大量阳离子空位的层状正极材料。含有阳离子空位的正极材料能够降低锂源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一种翼梢涡抑制装置及其抑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13426B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010253098.3

    申请日:2010-08-1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翼梢涡抑制装置及其抑制方法,涉及一种利用等离子体技术抑制飞机翼梢涡的装置及其方法。翼梢涡抑制装置设有基板,在基板上表面覆有至少1条上表面电极,在基板下表面覆有至少1条下表面电极,上下表面电极成对交错排布;当基板上下表面覆有至少2对上下表面电极时,各对电极的交错排布方式相同;各上表面电极电连接,各下表面电极电连接,下表面电极表面覆盖介电材料层,上下表面电极分别与交流电源电连接。使用时,将所述翼梢涡抑制装置布置在翼梢的上下表面,对上表面电极和下表面电极加载交流高电压,使气体放电。结构简单、成本低,不需要增加额外重量的机械或气动装置,不改变原有机翼翼面的气动外形,且控制灵活、使用方便。

    一种尾涡抑制装置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770002U

    公开(公告)日:2011-03-23

    申请号:CN201020291853.2

    申请日:2010-08-1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尾涡抑制装置,涉及一种利用等离子体技术抑制飞机翼梢涡的装置。翼梢涡抑制装置设有基板,在基板上表面覆有至少1条上表面电极,在基板下表面覆有至少1条下表面电极,上下表面电极成对交错排布;当基板上下表面覆有至少2对上下表面电极时,各对电极的交错排布方式相同;各上表面电极电连接,各下表面电极电连接,下表面电极表面覆盖介电材料层,上下表面电极分别与交流电源电连接。使用时,将其布置在翼梢的上下表面,对上表面电极和下表面电极加载交流高电压,使气体放电。结构简单、成本低,不需要增加额外重量的机械或气动装置,不改变原有机翼翼面的气动外形,且控制灵活、使用方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