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712045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1014594.8
申请日:2021-08-3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 湿滴滴(厦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的银纳米颗粒复合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MIL‑127/PoPD:活化MIL‑127,将其分散于邻苯二胺溶液中,然后将混合物放入高压釜中,密封加热,将超临界CO2引入高压釜中;2)制备MIL‑127/PoPD@Ag:将MIL‑127/PoPD与Ag+溶液混合反应,离心,洗涤干燥;3)制备MIL‑127/PoPD@Ag‑D:将MIL‑127/PoPD@Ag加入碱溶液中反应,之后中和。用超临界CO2介入的技术制备金属有机骨架(MIL‑127)和聚合物(PoPD)的复合材料,实现银离子的氧化还原吸附从而在材料的孔道内生成银纳米颗粒,该复合材料具有抗菌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712045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1014594.8
申请日:2021-08-3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 湿滴滴(厦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的银纳米颗粒复合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MIL‑127/PoPD:活化MIL‑127,将其分散于邻苯二胺溶液中,然后将混合物放入高压釜中,密封加热,将超临界CO2引入高压釜中;2)制备MIL‑127/PoPD@Ag:将MIL‑127/PoPD与Ag+溶液混合反应,离心,洗涤干燥;3)制备MIL‑127/PoPD@Ag‑D:将MIL‑127/PoPD@Ag加入碱溶液中反应,之后中和。用超临界CO2介入的技术制备金属有机骨架(MIL‑127)和聚合物(PoPD)的复合材料,实现银离子的氧化还原吸附从而在材料的孔道内生成银纳米颗粒,该复合材料具有抗菌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20004283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135429.X
申请日:2025-02-0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01B33/158
Abstract: 一种低成本钇掺杂硅复合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保温隔热材料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向无机硅源的硅源溶液中通入酸性气体并持续搅拌;2)使用压缩气体对钇源溶液冲压并压入到步骤1)的混合物中,搅拌后快速释放压力,得到钇掺杂硅复合湿凝胶;3)收集步骤2)得到的钇掺杂硅复合湿凝胶,经老化、洗涤、超临界干燥得到钇掺杂硅复合气凝胶。本发明采用的原料均为廉价的无机硅源和无机钇源且钇添加量低,有效降低钇掺杂硅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成本。相比传统的环氧烷烃类凝胶剂,本发明通过控制二氧化碳压力来掌握凝胶进程,速度更快,更加绿色环保。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适合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5744884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211384678.5
申请日:2022-11-0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01B32/184
Abstract: 一种具有定向导热功能的石墨烯薄膜连续化制备方法与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喷洒单元、抽滤单元、干燥单元、退火还原单元和收卷单元;喷洒单元包括依次设置的氧化石墨烯储料罐、计量泵、逐级缩容管道和流延喷头装置;抽滤单元包括第一传动装置、抽滤基底膜、抽滤装置和乙醇喷淋装置;干燥单元包括第二传动装置、基底膜、加热辊筒;退火还原单元包括第三传动装置、双辊分离装置和高温炉;所述收卷单元用于将制备的石墨烯薄膜收集。本发明集逐级剪切、抽滤成膜、塑化‑牵伸、常压热辊干燥、退火还原处理于一体的连续化生产系统,解决了石墨烯片层高度取向度问题,实现了石墨烯薄膜的定向导热功能与连续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816448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156321.4
申请日:2024-02-0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分层结构的高吸收型电磁屏蔽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选择性刻蚀Ti3AlC2的Al层得到MX溶液,将Fe3O4和MX组装成复合物FM,将三聚氰胺泡沫碳化得到碳化泡沫CF,通过浸渍法将FM组装在CF骨架上得到复合泡沫材料FM@CF,最后通过真空抽滤将MX沉积在FM@CF底部得到分层结构的高吸收型电磁屏蔽复合材料FM@CF/MX。制备过程简单、操作容易,其分层结构可以实现对电磁波的“低反射‑高吸收‑高反射‑再吸收”,从而成功实现高电磁吸收和高电磁屏蔽的效能复合,显著降低电磁波的二次污染,有助于解决电磁辐射带来的危害。该材料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装备、微型电子设备、民用电器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8085379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156264.X
申请日:2024-02-0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以氯丙烯‑季膦化合物聚离子液体为填料的阻燃聚氨酯硬泡板及其制备方法,包括:1)氯丙烯‑季膦化合物聚离子液体的合成;2)填料并发泡:将合成的聚离子液体研磨成粉加入到多元醇组合料中,搅拌分散均匀,并与异氰酸酯组合料混合充分搅拌后迅速倒入模具中,静置发泡,模压成型;3)熟化成型:将装有发泡聚氨酯泡沫的模具静置,使其充分熟化后,从模具中取下产品。制备的氯丙烯‑季膦化合物聚离子液体为填料的阻燃聚氨酯硬泡板密度为73~100kg/m3,板面吸水率为0.75%~2%,导热系数为20.0~21.0mW/(m·K),其氧指数为26.5%~27.5%。
-
公开(公告)号:CN111484021A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2010384701.5
申请日:2020-05-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01B33/141 , C01B33/158
Abstract: 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二氧化硅水凝胶;2)将二氧化硅水凝胶的湿物料升温升压至水的超临界状态,然后通过喷嘴雾化进入分离室,预先控制分离室的温度不低于水的临界温度,分离室的压力低于水的临界压力,最后从分离室的底部出口得到亲水型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干物料;还包括以下步骤:3)将二氧化硅气凝胶进行疏水改性,即制得疏水型二氧化硅气凝胶。工艺过程简单,整个生产过程中不涉及有机溶剂,绿色环保,且产品质量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8547321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518380.1
申请日:2024-04-2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电催化还原一氧化碳制备碳二及其以上产物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电催化还原技术领域。首先制备一种金属比例可控的纳米颗粒催化剂,然后将其应用于电催化还原一氧化碳选择性生成碳二及其以上产物。通过该方法制备的多金属催化剂催化一氧化碳电还原生成乙酸的法拉第效率(选择性)可达到92.3%,催化一氧化碳电还原生成正丙醇的法拉第效率可达到63.2%。本发明所述催化剂制备的原材料来源广泛,制备方法简单,选择性优异,具有市场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173193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098330.2
申请日:2024-01-2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基团贡献法和图形识别的离子液体物性预测方法,1)收集离子液体的结构式图片数据及物性实验数据;2)基于基团贡献法选出具有高普适性的离子液体基础基团作为图形识别归纳的目标源;3)使用图形识别算法进行训练以获取阴、阳离子的识别拆分能力,进一步获得识别拆分各类阴、阳离子并统计出其包含的选定的基础基团种类及数目的能力;4)使用离子液体物性实验数据及其对应的阴、阳离子的基础基团种类及数目构建目标数据集,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对离子液体的物性建立模型并测试。只需要对待预测的离子液体物性进行数据收集、清洗,结合本发明即可快速、高效、低成本地构建预测模型,实现对于期望合成的功能性离子液体提供方向性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6288491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091757.5
申请日:2023-02-0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25B11/091 , C25B3/07 , C25B3/25
Abstract: 一种电催化还原一氧化碳制备C2+醇的催化剂及其应用,属于电催化还原技术领域。首先制备一种Cu+/Cu0的比率可控的铜笼催化剂,然后将其应用于电催化还原一氧化碳选择性地生成C2+醇。该催化剂催化一氧化碳电还原生成C2+醇的法拉第效率(选择性)可达到58.3%(其中乙醇的法拉第效率为27.5%,正丙醇的法拉第效率为30.8%)。本发明所述催化剂制备的原材料来源广泛且价格低廉,制备方法简单,具有市场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