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745196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30366.3
申请日:2022-11-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2F3/34 , C02F101/32 , C02F10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石油污染地下水进行缓释修复的复合药剂,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复合药剂由质量比为7~8:1~2:0.5~1.0:100的营养基质、壳聚糖、交联剂以及溶剂制备而成,其中营养基质是由以下成分构成:NaH2PO4、K2HPO4、NH4NO3、CaCl2、MgSO4·7H2O、FeSO4·7H2O、维生素B12。本发明复合药剂能够持续缓释刺激土著微生物降解地下水中的石油烃,以实现快速、彻底降解地下水中石油烃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5745193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37814.2
申请日:2022-11-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2F3/34 , C02F101/32 , C02F10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微生物对地下水中石油烃进行降解的复合药剂,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复合药剂包括半乳糖、KNO3、磷源、豌豆肽、大豆卵磷脂、金属盐、碳酸氢钠、硫酸钠、维生素B2;其中磷源是由质量比为1:1的K2HPO4和KH2PO4混合而成;所述金属源包括铁盐、镁盐以及锰盐中的至少两种。将本发明的复合药剂注入到含石油烃污染地下水中,在低温、缺氧、寡营养的情况可以提高微生物对石油烃的降解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893679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431052.5
申请日:2022-11-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2F3/34 , C02F101/36 , C02F10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刺激生物修复VCHs污染地下水的营养基质缓释药剂,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是将营养基质利用壁材进行包覆,得到包覆率高且缓释效果佳的营养基质缓释药剂,其中营养基质是由NH4Cl0.5‑1.5份,KNO340~60份,Na2HPO480‑120份,CaCl25‑15份,MgSO4400‑550份,MnSO40.05‑0.2份,ZnCl20.5‑2份,CH3COOH0.5‑2份构成。本发明营养基质缓释药剂能够刺激VCHs污染地下水中的土著微生物,提高微生物菌的丰度,从而提高了地下水中VCHs污染物的降解效率以及去除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745193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211437814.2
申请日:2022-11-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微生物对地下水中石油烃进行降解的复合药剂,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复合药剂包括半乳糖、KNO3、磷源、豌豆肽、大豆卵磷脂、金属盐、碳酸氢钠、硫酸钠、维生素B2;其中磷源是由质量比为1:1的K2HPO4和KH2PO4混合而成;所述金属源包括铁盐、镁盐以及锰盐中的至少两种。将本发明的复合药剂注入到含石油烃污染地下水中,在低温、缺氧、寡营养的情况可以提高微生物对石油烃的降解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745196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211430366.3
申请日:2022-11-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2F3/34 , C02F101/32 , C02F10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石油污染地下水进行缓释修复的复合药剂,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复合药剂由质量比为7~8:1~2:0.5~1.0:100的营养基质、壳聚糖、交联剂以及溶剂制备而成,其中营养基质是由以下成分构成:NaH2PO4、K2HPO4、NH4NO3、CaCl2、MgSO4·7H2O、FeSO4·7H2O、维生素B12。本发明复合药剂能够持续缓释刺激土著微生物降解地下水中的石油烃,以实现快速、彻底降解地下水中石油烃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5000376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693022.5
申请日:2022-06-1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60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利用新型有机负极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包覆阻燃剂红磷,在电池发生热失控过程中释放阻燃剂达到阻止电池内部阻燃反应的发生,从而提高电池安全性能。该结构的特点是利用有机材料包覆的手段,对阻燃剂进行了表面改性,降低了阻燃剂对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实现负极阻燃材料在特定压力或温度下释放阻燃剂发挥其阻燃性能,达到阻燃剂智能释放的效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