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256645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010257554.5
申请日:2020-04-0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热红外成像的喷雾雾形检测装置和方法属农业机械技术领域,本发明中喷雾雾形获取装置活动连接于机械小臂组件前端,机械小臂组件、机械大臂组件、仿鸡脖骨关节减震支撑装置、旋转和移动底座自上而下顺序排列并活动连接,其中各大部件上所设的蜂鸣报警器、光电报警器和电机,均由PLC控制器F控制,本发明利用热红外成像原理,通过对喷雾热红外影像雾锥角的测量,实现植保机械喷头喷雾雾形有效准确的检测,从而综合评价喷头的工作效果,同时仿鸡脖骨关节减震支撑装置,使喷雾雾形获取装置能稳定工作。本发明的装置结构简单,工作稳定,易于操作,通用性广,适用于各种植保喷施机械及恶劣的工作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09299558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1811170636.5
申请日:2018-10-0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目字型薄壁梁三点弯曲压溃特性解析求解方法,属于汽车车身设计领域。通过创建目字型薄壁梁三点弯曲压溃模型,推导压溃模型中的静态塑性铰线、移动塑性铰线、环形面以及压溃位移的几何关系,计算弯曲压溃产生的总能量,求解极值碰撞力所对应的褶皱长度和滚动半径,从而,求解出目字型薄壁梁三点弯曲压溃特性。本发明能够辅助工程师快速准确地求解目字型薄壁梁地三点弯曲压溃特性,避免传统的实验法或仿真法的大量的工作,并能够很好的满足概念设计阶段汽车车身耐撞性分析的需求,从而实现了在概念设计阶段快速地对汽车车身结构耐撞性能的快速评估。显著地提高了建模效率,减少了求解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4004121A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11292608.2
申请日:2021-11-0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15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胎接地印迹的多步静态加载计算方法,属于轮胎结构设计领域。先对轮胎进行充气分析,后给定压深值搜索接触节点,对接触点施加强制位移求解接地印迹,通过多次改变压深值修正接触区域的强制位移边界条件,直至接触点竖直方向的约束反力总和与轮胎实际接触时的外载荷平衡。优点在于:原理简单,实施方便;相比于已有的接地印迹求解方法,本方法无需建立复杂的接触对,不需要考虑接触非线性问题,只需通过多次改变压深值修正接触区域的强制位移边界条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即可求解得到轮胎的接地印迹形状及接触压强云图。
-
公开(公告)号:CN111442998A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2010374798.1
申请日:2020-05-0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茎秆弯折动态过程多参数测试平台属农业物料性质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由茎秆及测试装置、物理空间数据采集层、仿真系统、虚拟映射空间和上位机组成,包括以下几个实现步骤:搭建茎秆弯折动态过程多参数测试平台;B.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测试过程虚拟映射。本发明能实现进行茎秆弯折动态过程多参数检测,能直观地获得茎秆的参数数据和弯折影像。同时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茎秆弯折过程多参数测试,在数字孪生技术的驱动下,通过虚拟映射空间和物理空间实体设备的双向真实映射和实时信息交互,实物虚拟静态模型和动态采集数据的信息融合,完成茎秆弯折动态过程的模拟。
-
公开(公告)号:CN111256645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2010257554.5
申请日:2020-04-0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热红外成像的喷雾雾形检测装置和方法属农业机械技术领域,本发明中喷雾雾形获取装置活动连接于机械小臂组件前端,机械小臂组件、机械大臂组件、仿鸡脖骨关节减震支撑装置、旋转和移动底座自上而下顺序排列并活动连接,其中各大部件上所设的蜂鸣报警器、光电报警器和电机,均由PLC控制器F控制,本发明利用热红外成像原理,通过对喷雾热红外影像雾锥角的测量,实现植保机械喷头喷雾雾形有效准确的检测,从而综合评价喷头的工作效果,同时仿鸡脖骨关节减震支撑装置,使喷雾雾形获取装置能稳定工作。本发明的装置结构简单,工作稳定,易于操作,通用性广,适用于各种植保喷施机械及恶劣的工作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03823944B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410091229.0
申请日:2014-03-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客车车身骨架高刚度与轻量化灵敏度分析方法,属于客车车身设计领域。包括客车骨架结构参数化组件建模、静动态刚度定义、静动态刚度对整车质量的灵敏度分析。本发明的方法区别于其他车身结构刚度灵敏度分析方法:该方法的静动态刚度灵敏度是对整车质量的导数,提高刚度的同时,可减轻车身质量,实现轻量化目标;传统设计方法是将静动态刚度对断面尺寸参数求导数,其只能提高车身刚度而不能减轻车身质量。此外,本发明采用了伴随变量灵敏度分析方法,极大地减少了计算量,从而可以设计大型的客车骨架结构,将会对客车车身设计技术有重要指导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491812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210065273.9
申请日:2022-01-2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30/17 , G06F30/23 , G06F111/04 , G06F111/12 , G06F113/26 , G06F119/14 , G16C60/00
Abstract: 航空轮胎帘线增强橡胶复合材料有限元建模方法涉及航空轮胎结构设计技术领域,解决了传统建模方法中橡胶与帘线平面单元的内埋约束复杂且求解时间长的问题,方法包括:步骤一、对航空轮胎帘线增强橡胶复合材料结构的橡胶体进行剖分得到若干个橡胶基体单元,在每个橡胶基体单元内创建帘线平面单元;步骤二、建立橡胶基体单元平衡方程与帘线平面单元平衡方程;步骤三、计算橡胶基体单元与帘线平面单元的内埋约束关系;步骤四、根据步骤二的帘线平面单元的平衡方程和步骤三的内埋约束关系,消去帘线平面单元的自由度,得到最终橡胶基体内埋帘线平面单元的平衡方程。本发明提高了航空轮胎帘线增强橡胶复合材料建模效率,缩短了有限元模型的求解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8761253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712850.8
申请日:2024-06-0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16C60/00 , G06F111/04 , G06F111/10 , G06F113/2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车辆激励的内埋膜复合材料桥梁结构动力学计算方法,属于桥梁结构设计领域。包括:步骤一、对钢筋混凝土桥梁采用内埋膜复合材料模型进行均匀化建模,将钢筋铺层结构等体积为膜结构。步骤二、分别构造混凝土实体结构、膜结构以及内埋关系的有限元离散格式。步骤三、采用射线追踪算法搜索移动车辆接触位置,构造移动载荷离散格式。步骤四、推导实体桥梁与1/2 车辆模型的车桥耦合系统动力学方程并采用HHT‑α方法求解。本发明对桥梁复合材料结构进行精细建模,相较于传统方法将桥梁简化为二维梁单元进行耦合计算,本方法提高了桥梁结构有限元建模的精度,在桥梁结构动力冲击、损伤识别、健康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841043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622084.7
申请日:2022-06-0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15 , G06F17/11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胎结构的非线性模态计算方法,属于轮胎结构设计领域。包括以下步骤:一、建立轮胎有限元模型,对轮胎进行充气分析;二、在轮胎充气基础上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充气最后一步的切线刚度矩阵,并组装总体质量矩阵,形成特征值方程;三、求解方程的广义特征值及特征向量,绘制轮胎的振型云图;四、根据步骤三求解的结果进行轮胎动力学性能评判。本发明为轮胎结构的非线性模态分析提供一种有效的计算方法,相比于现有的线性模态分析方法,本方法提供了非线性模态分析的理论,可用于求解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等模态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063401B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1811205841.0
申请日:2018-10-1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111/06 , G06F119/14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等效静态位移实现结构接触力优化的方法,属于工程结构优化设计领域。主要步骤如下:首先执行结构接触非线性分析,得到接触面上节点受到的接触力;其次将接触力作为静态外载荷施加于原接触面上的节点,计算其静态位移;最后将此静态位移作为强制位移约束施加于接触面上的节点,对此线性静态工况下的约束反力进行优化。若优化后的结构满足接触力约束要求,则停止优化,否则重复以上步骤。本发明可以理性地对涉及接触力的结构进行优化,避免结构设计人员过分依赖感性的工程经验。相对于传统的代理模型法,本方法的优化精度更高,计算量更小,可以运用到复杂工程实际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