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283133B
公开(公告)日:2018-08-10
申请号:CN201610805889.X
申请日:2016-09-0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生油水分离铜泡沫的制备方法,仿生天然植物叶表面疏水自洁,采用氧化沉积的方法,制备出具有pH响应仿生微纳米尺度双层分级的超疏水表面,该方法首先以稀盐酸、丙酮和蒸馏水清洗铜泡沫预处理,再将铜泡沫浸入反应溶液中进行氧化沉积,使其表面的形貌特征发生改变,铜泡沫表面形成仿生微纳米尺度双层分级结构,氧化沉积完成后,将具有仿生微纳米尺度双层分级结构的铜网浸入修饰溶液使其表面形成低表面能薄膜,最终使铜网表面具有pH响应超疏水特性。本发明操作简单,实验参数可控且成本低廉,可用于制造油水分离材料,并具有对溶液酸碱性有一定的响应性,可用于进行酸碱可控油水分离,具有良好的机械稳定性和重复利用性质。
-
公开(公告)号:CN118416256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537444.2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A61K48/00 , A61K47/62 , A61K47/69 , A61K41/00 , A61K38/08 , A61K47/54 , A61P35/00 , A61K49/00 , B82Y5/00 , B82Y40/00 , B82Y2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MMP‑2酶响应的纳米治疗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纳米治疗性材料为由人乳头瘤病毒16型类病毒颗粒蛋白(HPV 16L1)内部包封脱氧核酶‑靶向核仁素的核酸适配体偶联物和ICG、外部连接MMP‑2酶响应小肽和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的拮抗肽形成的纳米颗粒。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首先是制备HPV 16L1蛋白和DNAzyme‑AS1411偶联物,然后进行组装及偶联,得到目标结构的纳米颗粒。本发明所制备的纳米颗粒可以靶向肿瘤细胞,因其纳米尺寸有利于更好的进入肿瘤细胞,从而将药物精准的递送到肿瘤部位并释放,本发明无论是载体HPV VLPs的靶向性还是MMP‑2酶的响应都可以很好的解决免疫疗法所带来的全身免疫毒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392629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395217.6
申请日:2023-04-1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A61L26/00 , C08F220/56 , C08F222/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用敷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水凝胶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丙烯酰胺和水第一混合,得到丙烯酰胺水溶液;将水解弹性蛋白、单宁酸、壳聚糖和所述丙烯酰胺水溶液第二混合,得到丙烯酰胺‑水解弹性蛋白‑单宁酸‑壳聚糖混合液;将交联剂、引发剂和所述丙烯酰胺‑水解弹性蛋白‑单宁酸‑壳聚糖混合液第三混合后,加入催化剂,将得到的混合液聚合成水凝胶贴片,得到所述多功能水凝胶敷料。所述制备方法可以通过一锅法制备出集良好的力学性能、优异的生物组织粘附性、广谱的抗菌性和抗氧化性于一体的水凝胶敷料。
-
公开(公告)号:CN102430025B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110393182.X
申请日:2011-12-0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A61K36/8905 , A61P1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盆腔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领域。当归150~170份,丹参50~70份,赤芍150~170份,川芎100~120份,香附100~120份,红花120~140份,苦参80~100份。本发明起效快,疗效好,在临床上疗效确切,可作为盆腔炎的药物,为更多盆腔炎的女性患者带来福音。
-
公开(公告)号:CN117732007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410084157.0
申请日:2024-01-1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nventor: 张薇
IPC: A63B21/045 , A63B23/04 , A63B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女性盆底松弛用盆底肌功能锻炼器,包括主支撑板和用于锻炼盆底肌的两个弧面组合板,所述主支撑板的一侧内部滑动连接有副支撑板,所述主支撑板的另一侧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立轴,所述立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中轴,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电子或者机械计数,以暂停锻炼进行适当的休息的方式,本方案可在锻炼规定的次数后自动锁定弧面组合板以主动暂停锻炼人员的锻炼,可以给锻炼人员的盆底肌提供及时的休息和恢复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肌肉受伤,有助于提高锻炼人员进行盆底肌功能的锻炼效果,同时也可以大幅降低锻炼人员进行盆底肌锻炼意外受伤的风险,从而保证盆底肌功能锻炼环节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1879620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684086.X
申请日:2020-07-16
Applicant: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 吉林大学
IPC: G01N3/12 , G01N3/18 , G01N3/02 , G01N23/2055 , G01N23/225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力压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模拟地层深部岩石的温压条件并进行水力压裂的设备,包括温压调节系统、水流注入系统和数据收集系统;所述温压调节系统包括金属釜、温控装置和加压装置,所述金属釜内设有一个容纳岩样的内腔,所述温控装置设置在所述金属釜上;所述加压装置为所述内腔内的岩样提供径向和轴向的压力;所述水流注入系统输送混合液至所述金属釜,所述混合液由水和至少一种钻井液混合组成;所述数据收集系统包括控制台、数据收集器和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测量所在连接管道的相关参数,所述控制台通过所述数据收集器分别连接所述传感器。还原了岩样在深部地层所处的温压条件并对岩样进行水力压裂试验;满足多项试验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6283133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805889.X
申请日:2016-09-0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生油水分离铜泡沫的制备方法,仿生天然植物叶表面疏水自洁,采用氧化沉积的方法,制备出具有pH响应仿生微纳米尺度双层分级的超疏水表面,该方法首先以稀盐酸、丙酮和蒸馏水清洗铜泡沫预处理,再将铜泡沫浸入反应溶液中进行氧化沉积,使其表面的形貌特征发生改变,铜泡沫表面形成仿生微纳米尺度双层分级结构,氧化沉积完成后,将具有仿生微纳米尺度双层分级结构的铜网浸入修饰溶液使其表面形成低表面能薄膜,最终使铜网表面具有pH响应超疏水特性。本发明操作简单,实验参数可控且成本低廉,可用于制造油水分离材料,并具有对溶液酸碱性有一定的响应性,可用于进行酸碱可控油水分离,具有良好的机械稳定性和重复利用性质。
-
公开(公告)号:CN102512483A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210004890.4
申请日:2012-01-1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提高缺氧耐受力的药物组合物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保健品技术领域。属于医药、食品、保健品领域。取粉碎后的红景天根茎和蜂胶,放入超临界釜中,萃取温度20℃-80℃,萃取压力为20MPa-80MPa,提取时间为1h-6h,得组合物提取物。将超临界萃取得到的组合物提取物溶于食物油中,将3g组合物提取物定容至0.5-1.5倍的食用油中,再加入防腐剂、抗氧剂混合均匀;将上述混合均匀的药物上软胶囊机制得软胶囊。本发明具有提取工艺简单,质量可控,提取物有效成分含量高,成本低,适用于工业化生产;而且服用方便,具有改善睡眠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430025A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1110393182.X
申请日:2011-12-0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A61K36/8905 , A61P1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盆腔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领域。当归150~170份,丹参50~70份,赤芍150~170份,川芎100~120份,香附100~120份,红花120~140份,苦参80~100份。本发明起效快,疗效好,在临床上疗效确切,可作为盆腔炎的药物,为更多盆腔炎的女性患者带来福音。
-
公开(公告)号:CN118325577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438258.3
申请日:2024-04-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9J197/00 , C09J189/00 , C09J11/04 , A61L24/10 , A61L24/02
Abstract: 一种可重复使用及温度响应的高粘合强度水下粘合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生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其首先是制备弹性蛋白水溶液和单宁酸‑羟基磷灰石混合液,然后等体积充分混合,振荡1~3分钟后静置,得到非共价相互作用、黄色的可重复使用及温度响应的高粘合强度水下粘合剂;所制备的粘合剂可以冻干研磨制成粉末,能够有效地避免粘合剂中单宁酸成分的氧化。该粘合剂可以在水下环境粘合和生物止血中得到应用,粘合剂对不锈钢基底的水下粘合强度高达1.1MPa。该粘合剂粉末可以迅速吸收血液发挥凝血作用,能用于静脉以及肝脏动脉的止血。此外,该粘合剂具有良好的生物组织相容性,可在生物体内降解,具有良好的工业及生物医学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