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999593B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711296305.1
申请日:2017-12-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性能梯度分布的高强钢零件热冲压成形装置,包括:上模座;上固定板,其通过第一气压装置安装在上模座上部,上固定板具有上固定板凸起部和上固定板凹槽部,并且在上固定板凹槽部安装第二气压装置;多个上模具块,其分别与上固定板凸起部和第二气压装置固定连接,上模具块设置加热孔道和冷却水道;下模座;下固定板,其固定在下模座上部,下固定板具有下固定板凸起部和下固定板凹槽部,并且在上固定板凹槽部安装第三气压装置;多个下模具块,其分别与下固定板凸起部和第三气压装置固定连接,下模具块设置加热孔道和冷却水道;其中,上固定板凸起部与下固定板凹槽部相匹配。
-
公开(公告)号:CN107999593A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711296305.1
申请日:2017-12-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性能梯度分布的高强钢零件热冲压成形装置,包括:上模座;上固定板,其通过第一气压装置安装在上模座上部,上固定板具有上固定板凸起部和上固定板凹槽部,并且在上固定板凹槽部安装第二气压装置;多个上模具块,其分别与上固定板凸起部和第二气压装置固定连接,上模具块设置加热孔道和冷却水道;下模座;下固定板,其固定在下模座上部,下固定板具有下固定板凸起部和下固定板凹槽部,并且在上固定板凹槽部安装第三气压装置;多个下模具块,其分别与下固定板凸起部和第三气压装置固定连接,下模具块设置加热孔道和冷却水道;其中,上固定板凸起部与下固定板凹槽部相匹配。
-
公开(公告)号:CN105160066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472217.7
申请日:2015-08-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成形损伤的抗撞零件仿真设计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车身高强度抗撞零件仿真设计时忽略零件不同部位成形损伤继承特性所导致的后续仿真计算精度不足及零件结构设计不合理的问题,步骤为:建立车身高强度抗撞零件热成形损伤准则;车身高强度抗撞零件热成形模拟;车身高强度抗撞零件抗撞性能仿真评估。本方法综合考虑了成形温度、成形速率、摩擦等因素的零件仿真成形后的“成形损伤值”作为零件抗撞性能评估时考虑的因素,显著提高了后续仿真计算的精度,减少了反复修改的次数,确保了零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大大降低了抗撞零件仿真设计的难度以及对设计人员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8043971A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711294170.5
申请日:2017-12-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高效实现高强钢零件性能梯度分布的热冲压成形方法,包括:步骤一、将板料置于热冲压成形装置的下模具块上表面;步骤二、给上模具块和下模具块的加热孔道内的感应线圈通入电流,根据热成形零件的性能梯度分布要求控制上模具块和下模具块的前部、后部区域的加热温度;步骤三、控制上模具块向上移动到最大位置,使上模具块形成热冲压装置的凸模,控制下模具块向下移动到最大位置,使下模具块形成热冲压装置的凹模;步骤四、控制上模具块快速向下移动冲压成形;步骤五、给上模具块和下模具块的冷却水道内通入冷却水,最终获得满足性能梯度分布要求的高强钢热成形零件。
-
公开(公告)号:CN117611113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473580.1
申请日:2023-11-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 北京易普行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守佳 , 齐晓亮 , 王洪 , 温小冉 , 曹海波 , 葛晓野 , 孟括 , 高娜 , 王天一 , 王宁 , 高硕徽 , 顾旭东 , 张国华 , 杨民 , 贾丽华 , 丰硕 , 王培智 , 赵天民 , 汤寰宇 , 杨兵 , 邓微 , 陈媛媛 , 杨丽君 , 颜廷灿 , 李青泽 , 王吉利 , 王云彤 , 田晓峰 , 徐斌 , 康富琳 , 马超群 , 徐丽英 , 杨超群 , 郑永 , 陈领 , 董帅 , 项一鸣 , 李家辉 , 戴磊 , 胡宾峰 , 王志勇 , 朱慧 , 齐思敏
IPC: G06Q10/105 , G06Q10/1057 , G06Q10/0639 , G06Q50/20 , G06F16/248 , G06F16/24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人力资源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系统功能包括:快捷查询、高级搜索、批量编辑、批量导入、系统维护和辅助事项,系统本身包括:机构管理、教职工管理、人事管理、师资培养、招聘管理、薪酬福利、绩效考核、岗位评聘、评审管理、投票管理和证明打印,本发明高度契合大型高等院校内部组织架构,满足各类教职工的长周期人力资源管理,解决传统高校内部人力资源管理难点,痛点,可灵活、快速调配相关管理配置与资源,提高管理效率和准确性,打通全流程管理,数据实时分析与统计,实现可视化、数据化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08043971B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711294170.5
申请日:2017-12-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高效实现高强钢零件性能梯度分布的热冲压成形方法,包括:步骤一、将板料置于热冲压成形装置的下模具块上表面;步骤二、给上模具块和下模具块的加热孔道内的感应线圈通入电流,根据热成形零件的性能梯度分布要求控制上模具块和下模具块的前部、后部区域的加热温度;步骤三、控制上模具块向上移动到最大位置,使上模具块形成热冲压装置的凸模,控制下模具块向下移动到最大位置,使下模具块形成热冲压装置的凹模;步骤四、控制上模具块快速向下移动冲压成形;步骤五、给上模具块和下模具块的冷却水道内通入冷却水,最终获得满足性能梯度分布要求的高强钢热成形零件。
-
公开(公告)号:CN105160066B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510472217.7
申请日:2015-08-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成形损伤的抗撞零件仿真设计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车身高强度抗撞零件仿真设计时忽略零件不同部位成形损伤继承特性所导致的后续仿真计算精度不足及零件结构设计不合理的问题,步骤为:建立车身高强度抗撞零件热成形损伤准则;车身高强度抗撞零件热成形模拟;车身高强度抗撞零件抗撞性能仿真评估。本方法综合考虑了成形温度、成形速率、摩擦等因素的零件仿真成形后的“成形损伤值”作为零件抗撞性能评估时考虑的因素,显著提高了后续仿真计算的精度,减少了反复修改的次数,确保了零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大大降低了抗撞零件仿真设计的难度以及对设计人员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7052170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213652.7
申请日:2017-04-0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53 , B21D37/16 , C21D1/42 , C21D9/0081 , C21D11/00 , C21D222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钢热成形分块加热装置,包括:上模座;下模座;上分区加热装置,其设置在所述上模座下部,包括至少两个不同温度的加热区域;下分区加热装置,其设置在所述下模座的上部,包括至少两个不同温度的加热区域;其中,上分区加热装置的加热区域和下分区加热装置的加热区域位置上下对应,能够对同一块板料同时进行不同温度的加热。采用分块加热装置实现同一成形件成分的分区特性,在不对板料结构作额外处理情况下使板料不同位置吸收不同热量,在板料高温区和低温区转变成不同的相,中间区域平滑过渡,克服了现有技术因焊缝、板厚不连续产生的过渡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07655703U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721700105.3
申请日:2017-12-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气压驱动制备性能梯度分布零件的热冲压成形装置,包括:上模座;上固定板,其通过第一气压装置安装在上模座上部,上固定板具有上固定板凸起部和上固定板凹槽部,并且在上固定板凹槽部安装第二气压装置;多个上模具块,其分别与上固定板凸起部和第二气压装置固定连接,上模具块设置加热孔道和冷却水道;下模座;下固定板,其固定在下模座上部,下固定板具有下固定板凸起部和下固定板凹槽部,并且在上固定板凹槽部安装第三气压装置;多个下模具块,其分别与下固定板凸起部和第三气压装置固定连接,下模具块设置加热孔道和冷却水道;其中,上固定板凸起部与下固定板凹槽部相匹配。(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7026302U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20341544.3
申请日:2017-04-0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强度钢板热成形分块传导加热装置,包括:上模座;下模座;上分区加热装置,其设置在所述上模座下部,包括至少两个不同温度的加热区域;下分区加热装置,其设置在所述下模座的上部,包括至少两个不同温度的加热区域;其中,上分区加热装置的加热区域和下分区加热装置的加热区域位置上下对应,能够对同一块板料同时进行不同温度的加热。采用分块加热装置实现同一成形件成分的分区特性,在不对板料结构作额外处理情况下使板料不同位置吸收不同热量,在板料高温区和低温区转变成不同的相,中间区域平滑过渡,克服了现有技术因焊缝、板厚不连续产生的过渡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