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03506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525578.2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01D67/00 , B01D69/02 , B01D69/10 , B01D71/56 , B01D71/64 , B01D61/00 , C02F1/44 , C02F101/30 , C02F101/34 , C02F101/38 , C02F101/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纳滤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有机溶剂纳滤膜的制备方法、产品及应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聚酰亚胺铸膜液进行相转化后交联,得到交联的聚酰亚胺超滤支撑膜;将交联的聚酰亚胺超滤支撑膜浸泡于含有硫酸铜、双氧水、聚多巴胺和聚乙烯亚胺的缓冲液中进行沉积,之后在得到的CuSO4/H2O2氧化触发PDA/PEI沉积的聚酰亚胺超滤支撑膜的PDA/PEI层表面进行多元胺和多元酰氯的界面聚合反应生成聚酰胺分离选择层,溶剂活化,得到所述有机溶剂纳滤膜。本发明方法采用CuSO4/H2O2能够加速PDA/PEI的沉积速度,大大的减缓涂覆时间。本发明有机溶剂纳滤膜的通量增加明显且罗丹明B染料的截留率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402106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345784.7
申请日:2023-10-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7D213/38 , C09K9/02 , C08G83/00 , C09D18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三苯胺‑三联吡啶结构的多齿有机配体、金属超分子聚合物、聚合物薄膜及制备方法,属于有机发光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含“三苯胺‑三联吡啶”结构的多齿有机配体,通过在苯环对位引入给电子基,能够有效降低氧化还原电势、增强电致变色的效率、促进离子和电子的进入和抽出,其与金属离子配位驱动合成一系列金属超分子聚合物,所制得的金属‑超分子聚合物薄膜变色响应时间短,电致变色性能高。
-
公开(公告)号:CN116478537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457173.5
申请日:2023-04-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热固性树脂增韧的双层核壳粒子、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属于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Pickerin乳液模板封装技术,利用纳米氧化石墨烯作为核壳粒子的封装模板,将芳香结构二酐和芳香结构二胺聚合成聚酰亚胺,用聚酰亚胺封装憎水基离子液体形成核壳粒子,并在聚酰亚胺壳表面原位聚合涂覆一层聚多巴胺壳,形成双层核壳粒子。该双层核壳粒子核壳结构稳定,核壳界面作用力强,在基质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分散性能,含有核壳粒子的热固性树脂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230580B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111598178.7
申请日:2021-12-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7D519/00 , C08G83/00 , C09K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齿有机配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金属超分子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功能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多齿有机配体中,N原子具有一对未参与成键的孤对电子,易发生电化学氧化还原且中性态无色,是一种优异的电活性基团,因此该多N原子的结构能够有效降低材料的氧化还原电位。同时,处于不同化学环境的N原子的氧化还原电位不同,而不同的氧化还原电位对应不同的颜色变化,因此,多N原子氧化还原中心的结构赋予了材料在多种颜色间变化的性能,将所述多齿有机配体与金属离子通过配位驱动自组装合成的金属超分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较低的起始氧化还原电位和较快的色彩切换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769592B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111097595.3
申请日:2021-09-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季铵化改性聚芳醚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超滤膜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季铵化改性聚芳醚膜材料中季铵化改性聚芳醚含有叔胺基团,与叔胺基团相连的季铵阳离子具有两亲性及抗菌性,季铵阳离子可通过静电作用和氢键结合大量水分子,在其表面形成水化层,进而为材料表面提供了一层屏障,使得污染物分子不易与膜表面接触,使其具有良好的分离性能和抗菌抗污染性能,避免无机抗菌剂流失。同时,季铵阳离子与带负电的细菌接触时,长疏水烷基链段会渗透到细胞膜中,导致细菌胞内的物质外渗从而杀死细菌。本发明所述季铵化改性聚芳醚膜材料具有优异的分离性能和抗菌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961340B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110286769.4
申请日:2021-03-1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8G65/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四元共聚聚芳醚酮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聚芳醚酮类树脂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四元共聚聚芳醚酮,所述四元共聚聚芳醚酮的四元共聚结构能够增大分子链扭曲结构,增加分子空间位阻,有效限制了分子链的有序化进程和有序程度,从而大大降低了聚合物的结晶速率和熔点。本发明提供的四元共聚聚芳醚酮具有低熔点、低结晶速率的特性,因此该树脂具有非常宽的加工窗口,可以满足长时间加工方法及二次加工的要求,条件更容易控制;而且加工成型完成之后,通过对制品的热处理,可以调控制品的结晶程度,使制品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特别适用于注塑成型、挤出成型以及热塑性复合材料的成型。
-
公开(公告)号:CN112961461B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10162663.3
申请日:2021-02-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3D聚酰亚胺为导热骨架的有机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纳米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制备能够负载导热填料的3D结构聚酰亚胺复合泡沫,所述3D聚酰亚胺复合泡沫具有体积大、密度小的特点,因而在有限的质量内占据大量的空间,导热填料在该3D结构聚酰亚胺复合泡沫上能够大量负载且均匀分布并有效的组成导热网络,即使导热填料在较低含量时也能优先形成导热通路。而且,聚酰亚胺复合泡沫形成树枝状网络结构有利于导热填料在特定空间上的分布,导热填料与导热填料连接紧密,因而在制备复合材料时整个材料满足导热填料在低含量时整体导热性能的提升,可以据此拓宽复合材料在微电子及电子元器件等领域的发展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582858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1041527.5
申请日:2021-09-0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7C211/58 , C07C211/61 , C07C217/94 , C07C209/10 , C07C209/32 , C07C211/56 , C07C213/02 , C07C213/08 , C08G69/26 , C08G69/28 , C08G69/32 , C08G69/42 , C09K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三N中心的二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聚酰胺及其制备和应用,属于光电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二胺化合物含有三个N原子电活性中心和高效荧光团R,三个N原子不仅能赋予由该二胺化合物所制备的聚合物多重电致变色行为,且其与苯环构筑成的双对苯二胺结构还能有效稳定阳离子自由基,N,N‑二甲基不仅是第三个N原子中心提供者,还作为强给电子基团更能有效降低聚合物的氧化电位,从而使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高效荧光团与螺旋桨型三苯胺构筑的协同作用能使聚合物具有高荧光对比度,同时改善聚合物的堆砌模式,使得聚合物在保持自身固有热稳性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909418B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010823079.3
申请日:2020-08-1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水分离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改性聚酰亚胺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二酐、二胺和极性有机溶剂搅拌混合,得到聚酰胺酸溶液;将聚酰胺酸溶液与水混合,析出固体,然后依次进行过滤、滤饼干燥和粉碎处理,得到聚酰胺酸粉末;将聚酰胺酸粉末、叔胺和水混合,得到聚酰胺酸盐溶液,将所述聚酰胺酸盐溶液依次进行冷冻干燥和热亚胺化处理,得到聚酰亚胺气凝胶;将聚酰亚胺气凝胶浸渍于改性埃洛石纳米管悬浮液中,得到改性聚酰亚胺气凝胶。本发明提供的改性聚酰亚胺气凝胶具有超疏水性和较好的亲油性,能够有效分离油和水。
-
公开(公告)号:CN110343380B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1910769008.7
申请日:2019-08-2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植物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植物纤维复合材料,包括粘接的植物纤维和树脂;所述植物纤维包括竹纤维、剑麻纤维、黄麻纤维、大麻纤维和苎麻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从化学组成上,所述树脂包括聚醚砜树脂、聚芳醚酮树脂和聚砜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提供的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绿色环保;所述植物纤维复合材料在常温常压下弯曲强度达111.2MPa,层间剪切强度达70.4MPa,冲击强度达68.2KJ/m2,在2000~5000Hz的吸声测试条件下其吸声系数为0.4~0.8,极限氧指数大于27%,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吸声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