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界温度下胎面橡胶材料摩擦磨损特性试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79881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210021558.2

    申请日:2022-01-1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轮胎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临界温度下胎面橡胶材料摩擦磨损特性试验装置及方法,压力盘下端固定有橡胶试验样块,橡胶试验样块下端与转盘上表面接触,转盘安装在主框架上端;压力盘上端连接有垂向加载缸,垂向加载缸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动力单元连接;转盘连接有加热线圈,加热线圈通过软连接与非接触式高频感应加热设备连接。本发明把模拟路面的转盘单独加热到设定临界温度,对试样进行快速摩擦磨损测量,使临界温度下航空轮胎胎面橡胶材料摩擦磨损特性试验更准确;能够比较准确地反应出临界温度下航空轮胎的状态,从而得到航空轮胎胎面橡胶材料摩擦磨损特性,为相关研究提供试验基础。

    一种面内轮胎柔性环模型实时仿真的实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87465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1319509.4

    申请日:2020-11-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面内轮胎柔性环模型实时仿真的实现方法,该方法是建立轮胎柔性环模型,将轮胎带束部分简化成用一系列弹簧单元连接的质量点,胎侧部分和轮胎内的压缩空气简化成弹簧阻尼单元;在带束部分弯曲特性建模时采用一种线性化的表达方式,降低模型的非线性程度,提高模型的计算效率;模型求解过程中结合使用具有二阶收敛速度的牛顿迭代法和具有无条件收敛特性的Newmark方法,使模型解算速度能够满足实时仿真的要求。

    一种车辆轨迹跟踪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306545A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110799914.9

    申请日:2021-07-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轨迹跟踪控制方法及系统,引入了全工况高精度的UniTire轮胎模型,并嵌入线性时变MPC控制算法中实现轨迹跟踪,进一步扩大智能车轨迹跟踪控制的适应场景如高速、低附着路面、大滑移率等,并提高跟踪性能。同时,通过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模型局部线性化的过程进行计算,在不影响计算精度的前提下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在大轮胎滑移率下仍能跟踪期望轨迹并控制车辆稳定。

    一种包括面内动态特性的UniTire轮胎模型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92014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059552.4

    申请日:2022-01-1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面内动态特性的UniTire轮胎模型建模方法,通过本发明所述建模方法,直接将轮心处的输出力视为状态量,不建立详细的轮胎胎体模型,只考虑简单边界条件,利用只包括少量参数的近似传递特性,建立一种包含面内动态特性的UniTire轮胎模型。本发明所述方法为整车耐久性仿真提供了一种计算效率高且参数辨识方便的耐久性轮胎模型,进而满足工程上轮胎载荷分析需求。

    一种车辆轨迹跟踪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306545B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0799914.9

    申请日:2021-07-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轨迹跟踪控制方法及系统,引入了全工况高精度的UniTire轮胎模型,并嵌入线性时变MPC控制算法中实现轨迹跟踪,进一步扩大智能车轨迹跟踪控制的适应场景如高速、低附着路面、大滑移率等,并提高跟踪性能。同时,通过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模型局部线性化的过程进行计算,在不影响计算精度的前提下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在大轮胎滑移率下仍能跟踪期望轨迹并控制车辆稳定。

    一种面内轮胎柔性环模型实时仿真的实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87465B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011319509.4

    申请日:2020-11-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面内轮胎柔性环模型实时仿真的实现方法,该方法是建立轮胎柔性环模型,将轮胎带束部分简化成用一系列弹簧单元连接的质量点,胎侧部分和轮胎内的压缩空气简化成弹簧阻尼单元;在带束部分弯曲特性建模时采用一种线性化的表达方式,降低模型的非线性程度,提高模型的计算效率;模型求解过程中结合使用具有二阶收敛速度的牛顿迭代法和具有无条件收敛特性的Newmark方法,使模型解算速度能够满足实时仿真的要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