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66672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210927173.2
申请日:2022-08-0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氧化亚铜纳米酶在检测维生素C中的应用、检测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属于分析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首次将氧化亚铜纳米酶用于催化抗坏血酸,证明氧化亚铜纳米酶具有类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从而实现氧化亚铜纳米酶在温和条件下催化抗坏血酸形成DHAA(脱氢抗坏血酸),然后利用DHAA与OPDA(邻苯二胺)反应生成荧光产物DFQ(喹喔啉衍生物),便于利用荧光检测法实现维生素C的含量检测。与碘量法相比,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同时具有线性范围宽、检测限低和误差较小等优势,可以应用于实际产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为食品工业生产中维生素C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3522283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110788267.1
申请日:2021-07-1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01J23/72 , B01J35/10 , B01J37/16 , C02F1/00 , C02F101/30 , C02F101/34 , C02F101/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孔硅负载铜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制得Si@CuNPs是一种具有漆酶活性的纳米酶,利用多孔硅孔隙体积大,表面积大的性质,且合成得到的纳米酶催化位点多,催化活性较好,多孔硅颗粒保护了分布在孔洞中的铜纳米粒子从而提高了稳定性,活性颗粒分布在孔洞中提高了反应物的碰撞几率从而提高了催化活性。Si@Cu NPs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和底物通用性,并且在pH=7,温度为80℃时,Si@Cu NPs的类漆酶活性最高。而且,Si@CuNPs在高温、长期储存等各种条件下都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Si@CuNPs对一定浓度范围内的氯酚和染料都可以很好地进行降解。
-
公开(公告)号:CN116448727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211666426.1
申请日:2022-12-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蛋白检测领域,提供了一种微量蛋白检测方法,包括:步骤一、配制蛋白质溶液,并通过聚苯乙烯孔板进行吸附,随后进行洗涤;步骤二、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二氧化钛纳米粒子,并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钛,使其与孔板蛋白相结合,并在结合后进行洗涤;步骤三、向孔板中加入显色液,并通过紫外光进行照射,将显色液中的刃天青转化为试卤灵;步骤四、通过酶标仪对孔板的荧光数值进行读取并记录。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微量蛋白检测方法,通过催化反应实现信号放大,具有操作便捷,速度快,成本低特点,并以尿蛋白检测为例,验证来了方法的可行性,灵敏度,稳定性,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为临床尿蛋白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5991857A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211169091.2
申请日:2022-09-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8F293/00 , A61K9/107 , A61K31/337 , A61K31/713 , A61K47/32 , A61K49/00 , A61P35/00 , A61P37/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载紫杉醇荧光纳米胶束负载siRNA增强药物抗肿瘤作用的制备及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罗丹明B和还原试剂进行还原反应;将还原态罗丹明B和甲基丙烯酰氯改性;将得到的甲基丙烯基功能化罗丹明B和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RAFT反应;将得到的聚甲基丙烯酰罗丹明B‑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和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聚合,得到所述两亲性嵌段荧光共聚物。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能够得到同时兼具两亲性、荧光可视性、表面正电性、低毒性的两亲性嵌段聚合物,且能够自组装形成疏水‑亲水的纳米胶束,包载活性药物同时递送小干扰RNA。
-
公开(公告)号:CN116087129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065201.9
申请日:2023-01-1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葡萄糖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纳米颗粒用于葡萄糖及含醛基物质的比色检测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纳米颗粒用于葡萄糖及含醛基物质的比色检测方法。本发明以金纳米颗粒作为纳米酶,能够降低含醛基物质发生还原反应时的反应活化能,因此,具有检测限低,灵敏度高,可以实现含醛基物质微量检测的特点。同时本发明以金纳米颗粒作为纳米酶,降低含醛基物质发生还原反应时的反应活化能后,能够提高含醛基物质发生还原反应的速率和降低反应温度,从而实现含醛基物质实现比色法可视化检测时操作方便、检测速度快。
-
公开(公告)号:CN113549143B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110823372.4
申请日:2021-07-2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7K14/47 , C08F8/30 , C08F293/00 , A61K38/17 , A61K9/107 , A61K47/32 , A61K47/18 , A61P35/00 , A61P3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肿瘤多肽Bax‑BH3、荧光高分子纳米胶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所述抗肿瘤多肽Bax‑BH3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所述荧光高分子纳米胶束,包括所述的抗肿瘤多肽Bax‑BH3和高分子载体,所述高分子载体为嵌段共聚物RGD‑PHPMA‑b‑Poly(MMA‑alt‑(Rhob‑MA))。本发明所述抗肿瘤多肽Bax‑BH3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学活性;所述荧光高分子纳米胶束以嵌段共聚物RGD‑PHPMA‑b‑Poly(MMA‑alt‑(Rhob‑MA))包裹抗肿瘤多肽Bax‑BH3,包封率和载药量高,释放性能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13549143A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110823372.4
申请日:2021-07-2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7K14/47 , C08F8/30 , C08F293/00 , A61K38/17 , A61K9/107 , A61K47/32 , A61K47/18 , A61P35/00 , A61P3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肿瘤多肽Bax‑BH3、荧光高分子纳米胶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所述抗肿瘤多肽Bax‑BH3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所述荧光高分子纳米胶束,包括所述的抗肿瘤多肽Bax‑BH3和高分子载体,所述高分子载体为嵌段共聚物RGD‑PHPMA‑b‑Poly(MMA‑alt‑(Rhob‑MA))。本发明所述抗肿瘤多肽Bax‑BH3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学活性;所述荧光高分子纳米胶束以嵌段共聚物RGD‑PHPMA‑b‑Poly(MMA‑alt‑(Rhob‑MA))包裹抗肿瘤多肽Bax‑BH3,包封率和载药量高,释放性能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15266672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927173.2
申请日:2022-08-0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氧化亚铜纳米酶在检测维生素C中的应用、检测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属于分析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首次将氧化亚铜纳米酶用于催化抗坏血酸,证明氧化亚铜纳米酶具有类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从而实现氧化亚铜纳米酶在温和条件下催化抗坏血酸形成DHAA(脱氢抗坏血酸),然后利用DHAA与OPDA(邻苯二胺)反应生成荧光产物DFQ(喹喔啉衍生物),便于利用荧光检测法实现维生素C的含量检测。与碘量法相比,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同时具有线性范围宽、检测限低和误差较小等优势,可以应用于实际产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为食品工业生产中维生素C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3522283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788267.1
申请日:2021-07-1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01J23/72 , B01J35/10 , B01J37/16 , C02F1/00 , C02F101/30 , C02F101/34 , C02F101/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孔硅负载铜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制得Si@CuNPs是一种具有漆酶活性的纳米酶,利用多孔硅孔隙体积大,表面积大的性质,且合成得到的纳米酶催化位点多,催化活性较好,多孔硅颗粒保护了分布在孔洞中的铜纳米粒子从而提高了稳定性,活性颗粒分布在孔洞中提高了反应物的碰撞几率从而提高了催化活性。Si@Cu NPs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和底物通用性,并且在pH=7,温度为80℃时,Si@Cu NPs的类漆酶活性最高。而且,Si@CuNPs在高温、长期储存等各种条件下都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Si@CuNPs对一定浓度范围内的氯酚和染料都可以很好地进行降解。
-
公开(公告)号:CN119972069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472784.6
申请日:2025-04-1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01J23/72 , G01N21/31 , G01N21/78 , G01N27/327 , G01N27/416 , B22F9/24 , B22F1/054 , B82Y40/00 , B82Y30/00 , B01J35/3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uCDs及其制备方法与在检测NADH中的应用,属于NADH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CuCDs由一水合柠檬酸、尿素和CuCl2·2H2O反应所得。本发明提供的CuCDs具有双酶活性,在H2O2存在下不仅催化NADH生成NAD+,还氧化TMB生成oxTMB,而且NADH能抑制CuCDs过氧化TMB,本发明借助CuCDs的双酶活性提供了一种检测限低至3.6 μM的比色检测NADH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可视化等优点。本发明提供的电极CuCDs/CS/GCE以及电化学检测NADH的方法,能够准确且灵敏的进行NADH定量检测,检测限低至0.51 μM。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