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742629B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010672719.5
申请日:2020-07-14
Applicant: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式深松旋耕作业装置,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深松机构和旋耕机构,其中,所述机架包括两个固定架和两个活动架,通过采用将机架设计为固定架和活动架的结构,并通过将活动架固定在固定架上不同位置,实现单独深松、单独旋耕和深松旋耕三种作业模式的自由切换,进而拓展了装置的使用范围,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同时,三种作业模式之间且切换只需将活动架沿中心轴摆动,配合深松、旋耕装配轴将其固定在固定架指定位置即可,调节方便,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另外,深松齿还能够通过调节深松齿安装轴固定在不同的深松调节孔中,实现对深松深度的调节,进一步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056068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848457.3
申请日:2020-08-21
Applicant: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IPC: A01C2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精准施肥装置及方法,包括车箱、车箱底部的车轮、和车箱一端的牵引架,车箱分为上、下两层;在车箱的上层设置有溶肥箱和肥液箱;在溶肥箱顶部开设有加肥口,在溶肥箱内部设置有搅拌器;在车箱的下层设置有运输管,运输管的两端均开设在车箱壁上,并分别作为进水口和出肥口;在运输管上引出有两条旁路,其中一条靠近进水口,与溶肥箱连通,作为注水管;另一条靠近出肥口,与肥液箱连通,作为注肥管;通过采用了将溶肥、混肥、施肥作业集成到一个车箱的方案设计,使得其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只需将装置牵引到工作现场,接通水源与滴灌管路即可,容易操作,且省时省力省工,极大的提高了施肥的效果和施肥作业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136659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379757.1
申请日:2023-10-24
Applicant: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田搅浆施肥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田灭茬搅浆整地机,它包括第一顶板,该第一顶板顶面处设置有上下贯通开孔的储料箱,该储料箱与第一顶板贯通相接;所述的第一顶板一侧设置有第二顶板,该第二顶板底面处与第一顶板对应的一侧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二耳座,两个第二耳座之间设置有与其转动连接配合的整地板;本发明有益效果为:它采用灭茬刀盘对秸秆根茬进行粉碎的同时通过两个与其联动的扰流盘对灭茬刀盘两端的水流进行扰动,进而使两个扰流盘均朝向灭茬刀盘方向转动,进而可通过搅动水田内水流的方式将四散的秸秆向灭茬刀盘方向引导,进而避免了秸秆四散漂浮在水田水面上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8934256B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1810602969.4
申请日:2018-06-12
Applicant: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IPC: A01B7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良土壤的作物栽培方法,属于作物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1)深松土壤后镇压,播种第一作物,铺设滴灌带,待第一作物收获后,粉碎第一作物的秸秆,深翻入土壤或覆盖于农田地表,旋耕一次;(2)第二年,深松土壤后镇压,播种第二作物,铺设滴灌带,待第二作物收获后,粉碎第二作物的秸秆,深翻入土壤,旋耕一次;所述第二作物包括禾本科作物或豆科作物;(3)第三年,深松土壤后镇压,播种第三作物,铺设滴灌带,待第三作物收获后,粉碎第三作物的秸秆,翻耕入土壤,旋耕一次;所述第三作物包括禾本科作物或豆科作物;所述第二作物分别与第一作物和第三作物不同。本发明的方法可显著改良土壤,增产效果明显。
-
公开(公告)号:CN117136659B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379757.1
申请日:2023-10-24
Applicant: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田搅浆施肥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田灭茬搅浆整地机,它包括第一顶板,该第一顶板顶面处设置有上下贯通开孔的储料箱,该储料箱与第一顶板贯通相接;所述的第一顶板一侧设置有第二顶板,该第二顶板底面处与第一顶板对应的一侧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二耳座,两个第二耳座之间设置有与其转动连接配合的整地板;本发明有益效果为:它采用灭茬刀盘对秸秆根茬进行粉碎的同时通过两个与其联动的扰流盘对灭茬刀盘两端的水流进行扰动,进而使两个扰流盘均朝向灭茬刀盘方向转动,进而可通过搅动水田内水流的方式将四散的秸秆向灭茬刀盘方向引导,进而避免了秸秆四散漂浮在水田水面上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1742629A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2010672719.5
申请日:2020-07-14
Applicant: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式深松旋耕作业装置,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深松机构和旋耕机构,其中,所述机架包括两个固定架和两个活动架,通过采用将机架设计为固定架和活动架的结构,并通过将活动架固定在固定架上不同位置,实现单独深松、单独旋耕和深松旋耕三种作业模式的自由切换,进而拓展了装置的使用范围,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同时,三种作业模式之间且切换只需将活动架沿中心轴摆动,配合深松、旋耕装配轴将其固定在固定架指定位置即可,调节方便,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另外,深松齿还能够通过调节深松齿安装轴固定在不同的深松调节孔中,实现对深松深度的调节,进一步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348817A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811316878.0
申请日:2018-11-07
Applicant: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IPC: A01C2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玉米种植滴灌装置,包括连接有蓄水池、配药器和配肥池的圆筒体,圆筒体上设有插杆,插杆下方连有圆台体,圆台体与圆筒体的顶面之间设有第二弹簧,圆筒体的外侧设有滴灌管,圆筒体的内侧壁上还接有支杆,支杆内侧连接圆环,支杆上套设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与圆环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滑块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与圆台体侧壁滑动接触,第一滑块外侧连接有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上连接有半球体,半球体外侧连接有疏通针,疏通针活动插设至滴灌管内;滴灌管连通有地表支管,地表支管连通有地下支管,地下支管连通有滴灌带。本发明提供的玉米种植滴灌装置,使玉米种植后灌溉和施肥方便快捷,节省劳动力,节约水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08934256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602969.4
申请日:2018-06-12
Applicant: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IPC: A01B7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B7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良土壤的作物栽培方法,属于作物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1)深松土壤后镇压,播种第一作物,铺设滴灌带,待第一作物收获后,粉碎第一作物的秸秆,深翻入土壤或覆盖于农田地表,旋耕一次;(2)第二年,深松土壤后镇压,播种第二作物,铺设滴灌带,待第二作物收获后,粉碎第二作物的秸秆,深翻入土壤,旋耕一次;所述第二作物包括禾本科作物或豆科作物;(3)第三年,深松土壤后镇压,播种第三作物,铺设滴灌带,待第三作物收获后,粉碎第三作物的秸秆,翻耕入土壤,旋耕一次;所述第三作物包括禾本科作物或豆科作物;所述第二作物分别与第一作物和第三作物不同。本发明的方法可显著改良土壤,增产效果明显。
-
公开(公告)号:CN108456109A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810253482.X
申请日:2018-03-26
Applicant: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促进还田秸秆腐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秸秆粉碎至3~8cm后还田;(2)秸秆还田后,施加微生物菌剂、保水剂和肥料;(3)对施加了微生物菌剂、保水剂和肥料的秸秆进行翻埋处理;(4)翻埋处理后浇水。本发明将秸秆还田、施用微生物菌剂、施用保水剂和施肥的作业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科学的进行秸秆还田,有利于秸秆的腐解和养分释放,提高了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能有效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力,促进了作物根系的发育。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具有节约成本、增肥增产的效果,一般可增产4.5%~10.5%。
-
公开(公告)号:CN207649508U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820049193.3
申请日:2018-01-12
Applicant: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Inventor: 刘春光 , 罗丙海 , 于雷 , 王立春 , 张海龙 , 刘励蔚 , 张欣欣 , 梁煊赫 , 张磊 , 张洪喜 , 杨伟泽 , 孙旭涵 , 边少锋 , 闫伟平 , 张丽华 , 赵洪祥 , 李海 , 谭国波 , 方向前 , 孟祥盟 , 孙宁
IPC: G01B5/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手摇式便携测量柱,包括同轴心设置的第一测量装置和第二测量装置,第二测量装置呈中空状,第一测量装置嵌套在第二测量装置内,且第一测量装置能够沿第二测量装置的内壁上下滑动,第一测量装置和第二测量装置的外表面轴向均设置有尺寸刻度线,第二测量装置上设置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贯穿第二测量装置的一侧,动力装置包括外壳、齿轮和手柄,齿轮设置在外壳的内部,手柄穿过齿轮的中心固定在外壳的两端,外壳的内腔与第二测量装置的内腔通过一开口连通,第一测量装置的外表面轴向切割有与齿轮相啮合的齿槽,齿轮通过开口与齿槽相啮合,需要移动时,将第一测量装置收纳在第二测量装置内,测量柱携带及使用方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