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抗污染聚合物分离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27773B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610119125.5

    申请日:2016-03-0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持久抗菌抗污染效果的聚合物分离膜及其制备方法,可广泛适用于水处理中,属于水处理和膜分离科学与技术领域。将季铵盐共混于成膜聚合物及添加剂中,通过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膜,即可得到含季铵盐改性聚合物分离膜。用此法改性后,聚合物分离膜引入季铵盐抑菌剂,有效地改善分离膜的抗菌能力和抗污染能力,延长了膜的使用寿命,对细菌和微生物的繁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发明工艺简单,易于操作,不需要昂贵的设备,易于推广,所制备的季铵盐改性聚合物分离膜具有良好抗菌抗污染性能,在水处理领域具有潜在的广泛应用价值。

    一种适用于污水脱盐回用的复合膜分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92817A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610041958.4

    申请日:2016-01-2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1/469 Y02A20/131 C02F1/44 C02F2201/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污水脱盐回用的膜分离方法,适用于低浓度的含盐污(废)水。本发明的污水脱盐方法通过导电复合膜的过滤及吸附作用实现。导电复合膜采用平板膜组件形式,浸没式方式运行。在通电条件下,导电复合膜完成对离子型污染物的吸附及回收。本发明耦合膜分离与电吸附除盐工艺,通过预先截留颗粒性污染物延长吸附材料的使用寿命,提高吸附效果,降低能耗。本发明装置紧凑,运行管理方便,通过控制外加电压以及膜通量来控制离子的去除效果,在合适的电压以及膜通量的条件下,实现对污(废)水中污染物净化去除。

    一种聚偏氟乙烯/TiO2纳米溶胶复合超滤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49766B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610116417.3

    申请日:2016-03-0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偏氟乙烯/TiO2纳米溶胶复合超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纳米溶胶液反应前驱体和反应介质的制备及混合、纳米溶胶的分散、预铸膜液和铸膜液的制备、涂膜、溶剂浸出以及膜的后续处理等步骤制得复合超滤膜。本发明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得含有纳米TiO2初生粒子的溶胶液并用有机溶剂充分混合分散后共混到聚合物预铸膜液中,随后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得纳米均匀分散的超滤复合膜。本发明工艺以分散均匀、稳定的溶胶液代替粉体态纳米TiO2颗粒,有效克服了粉体态纳米颗粒加入到铸膜液中出现团聚并造成铸膜液不稳定的现象,所得的复合超滤膜强度高、通量高、耐污染、易清洗,且生产成本低。

    一种适用于污水脱盐回用的复合膜分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92817B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610041958.4

    申请日:2016-01-2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1/469 Y02A20/1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污水脱盐回用的膜分离方法,适用于低浓度的含盐污(废)水。本发明的污水脱盐方法通过导电复合膜的过滤及吸附作用实现。导电复合膜采用平板膜组件形式,浸没式方式运行。在通电条件下,导电复合膜完成对离子型污染物的吸附及回收。本发明耦合膜分离与电吸附除盐工艺,通过预先截留颗粒性污染物延长吸附材料的使用寿命,提高吸附效果,降低能耗。本发明装置紧凑,运行管理方便,通过控制外加电压以及膜通量来控制离子的去除效果,在合适的电压以及膜通量的条件下,实现对污(废)水中污染物净化去除。

    一种外碳源优化利用的原位发酵初沉池

    公开(公告)号:CN204727720U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520265280.9

    申请日:2015-04-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碳源优化利用的原位发酵初沉池,主要由池体、泥斗、出水集水槽及配套管道和设备组成。进水颗粒物沉降在泥斗中,碱液通过加药管及布水器分散在泥斗中、为初沉污泥发酵提供碱性环境,泥斗中安装混合搅拌器以均匀混合污泥及碱液,发酵后的初沉污泥通过排泥管和泵提升至出水集水槽、流入后续处理构筑物中。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进水中的颗粒态碳源,通过在泥斗中加入碱液和混合搅拌实现初沉污泥的原位发酵,将不易为活性污泥利用的颗粒态碳源转变为优质的溶解态碳源,有利于提高后续工艺的脱氮效果。而且本实用新型无需单独建造反应器,成本低、节省占地、工艺简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