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板材宽温域杯突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678762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447794.5

    申请日:2023-04-24

    Abstract: 一种宽温域金属板材杯突试验装置,涉及一种杯突试验装置。为了解决现有的杯突试验装置无法进行宽温域杯突测试的问题。本发明金属板材宽温域杯突试验装置由壳体、保温盖、多功能探头支架、样品固定压板、样品固定底座、多功能冲头、隔热块、连接块和液压缸构成;本发明通过设置能实现低温的多功能冲头和设置实现高温的样品固定装置,以及在装置内设置的真空绝热板,使得本发明装置能够在宽温域下进行杯突试验,并且能够定量控制温度场,可得到温度与材料冲压能力之间关系实时监测杯突过程中材料各监测点处的实际温度、变形量和裂纹的扩展,以获得材料在复杂环境下的成形性能。

    一种多物理场辅助金属板材杯突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558993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452087.5

    申请日:2023-04-24

    Abstract: 一种多物理场辅助金属板材杯突试验装置,涉及一种金属板材杯突试验装置。为了解决现有的杯突试验装置无法在磁场、超声场等多重复杂的条件下对金属板材进行杯突测试的问题。装置由支架、电磁线圈固定盒、超声波发生器固定板、第一超声波振动子、液态耦合剂填充管、多功能冲头、第二超声波振动子、连接块、液压缸、样品固定压板、样品固定底座构成;本发明能够在超声场、磁场和电场复合工况下进行杯突试验,通过控制超声强度、电场强度和磁强强度,能够定量获得物理场强度与材料冲压变形能力之间的联系。多功能冲头表面设置集成式监控器件,能够实时监测杯突过程中材料各监测点处的实际磁场强度、强度强度、超声强度和变形量。

    一种非铁磁性金属管件中微裂纹的修复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31948B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711124839.6

    申请日:2017-11-14

    Abstract: 一种非铁磁性金属管件中微裂纹的修复装置及方法,涉及微裂纹的止裂及修复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裂纹止裂及修复的方式,由于脉冲电流密度较大,对于非平板类的零件,特别是管状的零件,存在夹持比较困难,容易出现接触不良,操作存在一定危险性,另外,现有利用感应加热电源来对金属管件内的裂纹进行修复,但是这种方法对非铁磁性材料金属管件的修复效果较差的问题。脉冲电源在1KV~20KV的放电电压下对螺旋线圈放电,而利用固定夹具夹紧金属管件,限制了螺旋线圈对金属管件的挤压产生的变形,从而实现对金属管件微裂纹的止裂及修复。它用于对非铁磁性金属管件的微裂纹进行修复。

    一种叠片式结构件的铆接装配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72389B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711403759.4

    申请日:2017-1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叠片式结构件的铆接装配装置和方法。装置包括:上基板、下基板、导柱、电磁电路、线圈、驱动片、放大器、直线轴承和铆头;线圈位于上基板的下面,线圈与电磁电路连接,用于对线圈进行放电;驱动片位于线圈的下面,用于产生感应磁场并驱动放大器向下运动;放大器位于驱动片的下面,用于放大线圈和驱动片之间的磁力;直线轴承位于放大器的下面,用于连接铆头;铆头位于直线轴承的下面,用于向下挤压待加工叠片式结构件;待加工叠片式结构件位于铆头和下基板的中间,包含多个预制孔,预制孔正对铆头,预制孔中含有长拉杆,长拉杆与下基板接触的部位含有钉头。采用本发明的装置或方法能够提高叠片式结构件的质量。

    一种大型曲面壳局部特征成形装置及其成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00270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422322.8

    申请日:2019-05-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大型曲面壳局部特征成形装置,包括柔性平台、导轨固定座、槽钢焊接柔性框架、升降立柱、模具和电磁成形机构,采用电磁成形与柔性工装配合进行大型曲面壳局部特征成形,大幅度简化了传统大型曲面件局部特征成形的工序、降低了时间周期成本及大幅度降低了模具加工成本。本发明的大型曲面壳局部特征成形装置及成形方法,能提高材料的成形极限,能简化工序,通常一次成形就能实现加工目的;能简化成形工装,不需要用大型压力机,仅需要对应局部特征的单面模具,不需要凸模;成形零件表面质量较好,无划痕,成品率高。

    难变形材料复杂截面空心构件自阻加热电磁成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31982A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910125303.9

    申请日:2019-02-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难变形材料复杂截面空心构件自阻加热电磁成形方法,涉及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在管坯两端设置电极,通过电极将电流导入管坯,利用焦耳热使管坯快速获得成形所需温度T,然后通过置入管坯内部的电磁线圈进行高压脉冲大电流放电,形成径向磁场力使管坯在一定温度产生高速率变形,直至与模具接触完成成形。本发明将自阻加热技术和电磁成形技术相集成,与传统工艺相比,具有能耗低、效率高、成本低、可控性强、成形件尺寸精度高、组织性能优异等优点。

    一种内衬双金属复合管的磁脉冲成形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13921B

    公开(公告)日:2017-10-03

    申请号:CN201510482787.4

    申请日:2015-08-07

    Abstract: 一种内衬双金属复合管的磁脉冲成形加工方法。本发明涉及双金属复合管加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内衬双金属复合管的磁脉冲成形加工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磁脉冲成形双金属复合管的方法无法成形大直径管坯的复合的问题。方法:一、待复合管坯的表面净化处理;二、待复合管坯的定位与装夹;三、复合子步一加工;四、后续复合子步加工;五、双金属复合管的加工。本发明的成形方法是利用薄壁管的扩径胀形方式实现内外管的机械结合,制造工艺简单,与同类产品相比复合强度可达0.5MPa~13MPa,均高于与同类产品的复合强度(约0.2MPa)。本发明的成形方法适用于内衬型双金属复合管的制备。

    一种异种金属板材的高速率变形连接方法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014224B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510501304.0

    申请日:2015-08-14

    Abstract: 一种异种金属板材的高速率变形连接方法与装置,属于塑性变形连接领域。它是为了解决现有板材磁脉冲连接技术存在的能量利用率低等问题。本发明通过磁脉冲变形连接装置对置于感应电流通道中的螺线管线圈放电,该线圈电流使与之邻近的连接板中产生感应电流。该感应电流在连接板和感应电流通道形成的回路中流通。线圈电流磁场和感应电流磁场在螺线管线圈和连接板-感应电流通道串联回路的间隙内产生叠加而增强。这一增强磁场和连接板感应电流作用,使连接板受到法向向下的高强脉冲磁压力载荷作用,产生向下高速率变形和加速运动,进而与被连接板发生冲击碰撞。在冲击接触界面上发生了剧烈的剪切塑性变形,实现异种金属板材的连接。

    一种轻合金壳体成形件磁脉冲成形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41546B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310295972.3

    申请日:2013-07-15

    Abstract: 一种轻合金壳体成形件磁脉冲成形装置及方法,它涉及一种金属壳体成形件磁脉冲成形装置及方法。以解决采用一体式匀压线圈在待成形轻合金板材磁脉冲成形中存在工艺柔性较低,一体式匀压线圈外导体与待成形轻合金板材之间的接触面存在较严重的打火现象,难以实现轻合金壳体成形件圆角的贴模成形的问题。装置:分体式匀压线圈外导体和模具设置在上、下压板之间,分体式匀压线圈的主线圈设置在分体式匀压线圈外导体的线圈安装槽及模具内,上、下压板之间固定连接。方法:装配待成形轻合金板材及一体式匀压线圈;第一步放电成形;固定分体式匀压线圈;第二步放电,完成轻合金壳体成形件的磁脉冲成形。本发明用于轻合金壳体的磁脉冲成形。

    一种铆接接头力学性能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868785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410089814.7

    申请日:2014-03-12

    Abstract: 一种铆接接头力学性能测试装置,涉及一种机械连接接头力学性能测试装置。以解决当前铆接接头力学性能测试中剪切强度和拉脱强度分别在不同装置中进行、试样不易制备和装置在拉伸试验时容易失稳问题。铆接上板设置在铆接下板上端面,上夹板设置在铆接上板上端面,下夹板设置在铆接下板下方,下夹板与铆接下板可拆卸连接,上、下夹板上分别开有通槽,铆接上、下板通过铆钉铆接,铆钉的两端设置在上、夹板的通槽内,上夹板与铆接上板可拆卸连接,上扇形板夹紧固定在上夹板内,下扇形板夹紧固定在下夹板内,上扇形板与下扇形板呈对角设置,上、下扇形板分别夹紧固定在相对应的夹头内,两个夹头的头端正对设置。本发明用于铆接接头力学性能测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