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内凸竖肋超高性能混凝土双页壳模、混凝土墙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77105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716724.5

    申请日:2023-06-1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带内凸竖肋超高性能混凝土双页壳模、混凝土墙及方法,属于钢筋混凝土组合墙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模板的支撑作用以及结构整体性能较差,并且钢筋混凝土墙的整体性。韧性以及耐久性较差的问题。它包括钢筋网片以及两个超高性能混凝土模板,钢筋网片设置在两个超高性能混凝土模板之间,钢筋网片包括交叉连接的竖向分布钢筋和水平分布钢筋,竖向分布钢筋和水平分布钢筋连接处设有拉结筋,两个超高性能混凝土模板之间设有两个钢筋网片,两个钢筋网片通过拉结筋连接,上下排拉结筋竖向错开设置。它主要用于混凝土墙的制备。

    增大截面加固震损柱的自复位混凝土框架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65154B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1711183058.4

    申请日:2017-11-23

    Abstract: 增大截面加固震损柱的自复位混凝土框架及施工方法,它涉及一种用于土木工程领域的自复位混凝土框架及施工方法,以解决普通增大截面加固震损框架后,在罕遇地震下仍可能出现较大的层间侧移以及震致永久残余变形和结构震致损伤,以及因过大层间侧移和永久残余变形导致的非结构构件损伤的问题,它主要由自复位框架柱及框架梁组成,自复位框架柱主要由震损修复的框架柱及与其连接为一体的加固柱组成,加固柱由布置在混凝土内与框架柱固接的销键筋、与销键筋间隔布置的箍筋、与箍筋连接的纵筋以及锚固在地基与框架梁之间的预应力筋组成。施工主要步骤:一、构建加固区,二、布置预应力筋,三、成形自复位框架柱,四、柱下端开槽并加压灌入纤维水泥浆。

    预制混凝土梁柱栓接连接节点及连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84655B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610895525.5

    申请日:2016-10-13

    Abstract: 预制混凝土梁柱栓接连接节点及连接方法,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梁柱栓接连接节点级连接方法,本发明为了改善现有的预制梁和预制柱进行现场拼接,现场湿作业量较大,工期较长,工作效率低,施工难度和劳动强度均较大,资源浪费、造价高,增大了预制结构的建造成本的问题,它包括预制混凝土柱、预制混凝土梁、预制混凝土梁端钢板和多个长杆螺栓,预制混凝土梁包括工字钢、预制混凝土柱侧钢板、工字钢加劲肋和钢筋,预制混凝土梁端钢板与工字钢连接,预制混凝土梁端钢板和预制混凝土柱侧钢板设置在预制混凝土柱的两侧,所述方法是按照以下步骤实现的:步骤一:准备工作,步骤二:连接安装,步骤三:注浆,本发明用于预制梁和预制柱进行现场拼接时使用。

    一种加固震损框架的自复位框架-剪力墙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38884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185483.7

    申请日:2017-11-23

    Abstract: 一种加固震损框架的自复位框架-剪力墙结构及施工方法,它涉及一种自复位框架-剪力墙结构及施工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增设剪力墙加固震损混凝土框架后,仍可能出现较大的层间侧移以及震致永久残余变形和结构震致损伤,以及因过大层间侧移和永久残余变形导致的非结构构件损伤的问题。本发明包括震损框架、柱侧后置剪力墙或柱间后置剪力墙和纤维水泥浆层;对震损混凝土框架的震损区域进行修复后,进行后置剪力墙施工时首先为纤维水泥浆层预留一定高度,然后进行墙体内部高强预应力筋布置、钢筋布置并浇筑墙体混凝土。待墙体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后,进行张拉和锚固,并在墙底预留高度范围内压灌纤维水泥浆。本发明用于加固震损框架。

    一种内置纵向钢筋加强木柱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01070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0964183.8

    申请日:2016-10-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C3/36

    Abstract: 一种内置纵向钢筋加强木柱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木结构领域,具体为木结构房屋中内置纵向钢筋加强木柱的制作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现有现有木柱承载力低,难以在重荷载工程中应用的问题。一种内置纵向钢筋加强木柱包括燕尾槽、内置纵向钢筋、端头锚板、弯钩、端封混凝土和木柱;沿木柱外表面设置燕尾槽,木柱的两端设置有端头锚板,端头锚板的外侧设置有端封混凝土;内置纵向钢筋的一端设置有钢筋弯钩段,内置纵向钢筋的另一端穿过木柱两端的端头锚板设置在燕尾槽内,燕尾槽内填充有环氧树脂胶,内置纵向钢筋的另一端焊接有弯钩,钢筋弯钩段和弯钩通过端封混凝土包覆。本发明用于木结构房屋的建造,使木柱用于重荷载工程中。

    连梁局部加宽和剪力墙局部加厚的节点及节点连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84684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895564.5

    申请日:2016-10-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B1/41 E04B1/4157 E04B2001/4192

    Abstract: 连梁局部加宽和剪力墙局部加厚的节点及节点连接方法,以解决现有预制装配式剪力墙和连梁节点的连接采用现浇法,导致混凝土湿作业量大,容易发生开裂,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节点:在剪力墙与连梁对接区域分别设置剪力墙局部加厚区和连梁局部加宽区,预应力长杆螺栓贯穿剪力墙局部加厚区与连梁局部加宽区后用高强螺母锚固在锚板上。节点连接方法:一、对连梁端部进行局部加宽,对剪力墙进行局部加厚,形成连梁局部加宽区和剪力墙局部加厚区;二、将预应力长杆螺栓穿过螺栓孔,然后对预应力长杆螺栓进行张拉;三、用高强螺母将预应力长杆螺栓锚固在锚板上,即形成连梁局部加宽和剪力墙局部加厚的长杆螺栓连接节点。本发明用于连梁与剪力墙连接。

    一种用螺栓连接角钢的预制主次梁连接节点及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84656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895561.1

    申请日:2016-10-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B1/215

    Abstract: 一种用螺栓连接角钢的预制主次梁连接节点及制作方法,它涉及一种预制主次梁连接节点及制作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用螺栓连接角钢的预制主次梁连接节点及制作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主梁预留槽次梁后插入式主次梁连接节点的低施工效率、施工过程复杂、施工反复作业多的问题。本发明所述连接节点包括边部预制主次梁连接节点和中部预制主次梁连接节点,所述边部主次梁连接节点包括第一角钢、多个第一水平螺栓、多个第一竖直螺栓和端板,预制主梁和预制次梁呈T字形设置,第一角钢设置在预制主梁与预制次梁连接处的下方,第一角钢通过多个第一水平螺栓与设置预制主梁外侧的端板连接,第一角钢通过多个第一竖直螺栓与预制次梁连接。属于建筑领域。

    高温变加载速率下钢筋应力、应变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42894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310559801.7

    申请日:2013-11-12

    Abstract: 高温变加载速率下钢筋应力、应变测量方法,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领域的建筑材料应力、应变测试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高温应变引伸计无法直接获得高温下钢筋的全应变与测量结果不准确的问题,而提供了高温变加载速率下钢筋应力、应变测量方法。通过高温下钢筋应变测试系统获得高温下钢筋的应力、应变曲线和相应的应力、变形曲线;进行位移测量时,基于位移协调方程,计算高温下钢筋的应变;假设高温下钢筋的应力、应变曲线由一个“粘壶”和一个无粘性的弹塑性元件组成,得到粘性特征值k/α;按式(3)将两阶段加载速率v1、v2获得的应力、应变曲线转变为任意加载速率v下的应力、应变曲线。本发明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钢筋的高温应力、应变测量。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08245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668409.0

    申请日:2014-11-20

    Inventor: 郑文忠 王英 周威

    Abstract: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设计方法。现有的超静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中,难以确定柱、墙、筒等侧限结构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传递影响以及对设计计算结果的影响的问题。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设计方法,区分出无限侧结构的混凝土结构和有限侧结构的混凝土结构,并引入侧限影响系数;计算受张拉区纵向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确定由张拉预应力筋引起的弯矩值和控制截面外荷载弯矩设计值之和;进行由张拉到预应力筋有效预应力的建立;预应力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中高于有效预应力的部分被动地提供抗力;计算无侧限结构中矩形截面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引入侧限影响系数进行修正,得到有侧限结构中矩形截面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本发明应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设计。

    回缩补偿式螺母夹片锚具及张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56785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601554.2

    申请日:2013-11-25

    Abstract: 回缩补偿式螺母夹片锚具及张锚方法,它涉及一种用于土木工程领域的锚具及张锚方法,以解决现有锚具难以控制锚固损失,无法建立所需要的有效预应力的问题。锚具:外螺母与内锚环螺纹连接,外螺母的外径表面均布设有三个~十个侧槽,楔形孔的截面由外至内逐渐减小,外楔形锥筒由两个半圆锥形夹片扣合而成,楔形锥筒上靠近大径端的径向外表面设有环槽,楔形锥筒设置在楔形孔内。方法:一、将内锚环套装在预应力筋上,将楔形锥筒塞入楔形孔内,通过千斤顶将楔形锥筒顶入内锚环内;二、退出千斤顶;三、将外螺母旋入带外螺纹的内锚环上,将张拉撑脚安装在混凝土构件的前端面上,最后将外螺母旋紧。本发明用于混凝土结构中预应力筋的锚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