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浮型动态扭矩校准装置及校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83443B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011380953.7

    申请日:2020-1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浮型动态扭矩校准装置及校准方法,属于计量技术领域。激励电机、待测扭矩传感器、第三激光测距仪、第四激光测距仪、气浮轴承和自准直光管均安装在底座上,第一激光测距仪和第二激光测距仪分别安装在气浮轴承顶部的左右两端,气浮轴承支撑负载轴由气浮轴承的内圈支撑,激励电机的转子部分、待测扭矩传感器的转子部分、第一标准质量模块、第一光栅编码器、气浮轴承支撑负载轴、第二光栅编码器、第二标准质量模块和平面镜从左至右依次通过高强度螺丝固定锁紧形成旋转轴系,自准直光管安装在底座的右侧,自准直光管的镜头对准平面镜。本发明的校准量程最小为200Nm,最大可达2000Nm;校准频率范围为0~10Hz。

    钛及钛合金板材零件粘性介质双向压力冷成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999003A

    公开(公告)日:2007-07-18

    申请号:CN200610151220.X

    申请日:2006-12-29

    Abstract: 钛及钛合金板材零件粘性介质双向压力冷成形方法,本发明涉及钛及钛合金板材零件的压力冷成形方法。它解决了钛及钛合金板材零件在室温下成形性能差的问题。它包括如下步骤:一、把板坯料放在粘性介质仓上,并用型腔内充满半固态的粘性介质的凹模压紧板坯料,闭合模具型腔;二、通过柱塞将粘性介质注入缸内的粘性介质充满粘性介质仓;三、柱塞继续向介质仓内注入粘性介质,对板坯料施加成形压力;四、调节介质排放口处的压力控制阀使凹模内的粘性介质可控的流出并对板坯料施加反向压力;板坯料在上下两侧粘性介质双向压力作用下,逐渐被拉入凹模的型腔内;五、最后,粘性介质排出到凹模的型腔外,板坯料在足够的压力下完全贴模,获得所需的零件。

    用于粘性介质压力成形的粘性附着力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15735B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410853023.7

    申请日:2014-12-31

    Inventor: 王忠金 宋辉

    Abstract: 用于粘性介质压力成形的粘性附着力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它涉及一种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本发明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方法和装置难以测试复杂形状构件成形过程中在非均匀速度场和压力场作用下所受的粘性附着力的问题。介质仓内有的竖直通道,介质仓内有多条水平设置的活塞通道孔,每条活塞通道孔的两端各有一个活塞,拉力传感器位于上夹盖体内并与插入缝隙相连通。测试方法是将多个活塞通过以不同速度注入粘性介质,通过压力传感器实时测量各个活塞注入的压力并进行控制,从而在介质仓内形成非均匀的压力场和速度场,使得板坯料所受的粘附力是各处非均匀的,通过拉力传感器测试出其所受的总的粘性附着力。本发明用于测试板坯料的粘性附着力。

    薄膜冷却式波纹壳体结构燃烧室高速烧嘴

    公开(公告)号:CN102072488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110033875.8

    申请日:2011-01-31

    Abstract: 薄膜冷却式波纹壳体结构燃烧室高速烧嘴,它涉及一种燃烧室高速烧嘴,为了解决现有的烧嘴的燃烧室壳体存在使用寿命短的技术技问题。技术要点:所述燃烧室壳体为侧壁呈波纹状的锥形壳体,燃烧室壳体侧壁的纵截面呈波纹状结构;所述燃烧室壳体上周向均布开有多个气膜冷却孔;所述燃烧室内筒外罩套设在燃烧室内筒上且二者之间形成有助燃空气密封气腔,所述燃烧室壳体外罩套设燃烧室壳体上且二者之间形成有二次空气密封气腔,燃烧室内筒外罩的外侧壁上设有助燃空气入口,燃烧室壳体外罩的外侧壁上设有二次空气入口。本发明采用带有气膜冷却孔的金属波纹锥形壳体,能够增加扰流的强度,提高换热效果,有效增加了高速烧嘴燃烧室壳体的使用寿命。

    一种气浮型动态扭矩校准装置及校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83443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011380953.7

    申请日:2020-1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浮型动态扭矩校准装置及校准方法,属于计量技术领域。激励电机、待测扭矩传感器、第三激光测距仪、第四激光测距仪、气浮轴承和自准直光管均安装在底座上,第一激光测距仪和第二激光测距仪分别安装在气浮轴承顶部的左右两端,气浮轴承支撑负载轴由气浮轴承的内圈支撑,激励电机的转子部分、待测扭矩传感器的转子部分、第一标准质量模块、第一光栅编码器、气浮轴承支撑负载轴、第二光栅编码器、第二标准质量模块和平面镜从左至右依次通过高强度螺丝固定锁紧形成旋转轴系,自准直光管安装在底座的右侧,自准直光管的镜头对准平面镜。本发明的校准量程最小为200Nm,最大可达2000Nm;校准频率范围为0~10Hz。

    一种动态扭矩校准装置及校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39874A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2011376720.X

    申请日:2020-1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扭矩校准装置及校准方法,属于计量技术领域。一种动态扭矩校准装置,动态扭矩校准装置包括底座,动态扭矩校准装置还包括:激励部分和负载部分,激励部分包括激励电机和待测扭矩传感器,负载部分包括光栅编码器、机械轴承支撑负载轴和标准质量模块,其中,激励电机、待测扭矩传感器和机械轴承支撑负载轴均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激励电机的转子部分、待测扭矩传感器的转子部分、光栅编码器、机械轴承支撑负载轴的转子部分和标准质量模块依次通过高强度螺丝固定锁紧形成旋转轴系。本发明通过调整标准质量盘可以实现扭矩传感器的多量程动态校准,校准量程最小为5Nm,最大可达200Nm;校准频率范围为0~25Hz。

    粘性介质压力成形中非均匀压力场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88440B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410853018.6

    申请日:2014-12-31

    Inventor: 王忠金 宋辉

    Abstract: 粘性介质压力成形中非均匀压力场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它涉及一种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本发明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方法和装置难以测试大变径比薄壁或超薄壁管缩颈过程中在多个非均匀速度场和压力场作用下的失稳起皱和褶皱消除的变形行为,且每种模具装置每次仅测试一种加载方式对筒坯表面非均匀压力场的影响的问题。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且测试数据全面准确。所述测试方法是多个活塞通过以不同速度注入粘性介质,通过压力传感器实时测量注入压力,再通过活塞的往返运动控制粘性介质的注入压力,在介质仓内形成多个非均匀的压力场和速度场,使得管坯料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缩颈变形。本发明用于粘性介质加载方式对管坯料粘性介质压力缩径的研究工作。

    粘性介质压力成形中非均匀压力场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88440A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410853018.6

    申请日:2014-12-31

    Inventor: 王忠金 宋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26/041 B21C51/00

    Abstract: 粘性介质压力成形中非均匀压力场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它涉及一种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本发明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方法和装置难以测试大变径比薄壁或超薄壁管缩颈过程中在多个非均匀速度场和压力场作用下的失稳起皱和褶皱消除的变形行为,且每种模具装置每次仅测试一种加载方式对筒坯表面非均匀压力场的影响的问题。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且测试数据全面准确。所述测试方法是多个活塞通过以不同速度注入粘性介质,通过压力传感器实时测量注入压力,再通过活塞的往返运动控制粘性介质的注入压力,在介质仓内形成多个非均匀的压力场和速度场,使得管坯料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缩颈变形。本发明用于粘性介质加载方式对管坯料粘性介质压力缩径的研究工作。

    用于粘性介质压力成形的粘性附着力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15735A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410853023.7

    申请日:2014-12-31

    Inventor: 王忠金 宋辉

    Abstract: 用于粘性介质压力成形的粘性附着力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它涉及一种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本发明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方法和装置难以测试复杂形状构件成形过程中在非均匀速度场和压力场作用下所受的粘性附着力的问题。介质仓内有的竖直通道,介质仓内有多条水平设置的活塞通道孔,每条活塞通道孔的两端各有一个活塞,拉力传感器位于上夹盖体内并与插入缝隙相连通。测试方法是将多个活塞通过以不同速度注入粘性介质,通过压力传感器实时测量各个活塞注入的压力并进行控制,从而在介质仓内形成非均匀的压力场和速度场,使得板坯料所受的粘附力是各处非均匀的,通过拉力传感器测试出其所受的总的粘性附着力。本发明用于测试板坯料的粘性附着力。

    TiAl基合金板材电致增塑成形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27506A

    公开(公告)日:2008-12-24

    申请号:CN200810064781.5

    申请日:2008-06-20

    Inventor: 王忠金 宋辉

    Abstract: TiAl基合金板材电致增塑成形的方法,它涉及TiAl基合金板材成形的方法。它解决现有技术中改善TiAl基合金板材塑性成形的方法存在工艺复杂、成本高、周期长以及不能在促进位错的开动、滑移和治愈变形损伤两个方面同时提高TiAl基合金板材塑性的问题。方法:装配模具,然后向TiAl基合金板材施加压力,并通入1~100个脉冲电流,TiAl基合金板材形成所需形状后,再通入1~10个脉冲电流,即完成TiAl基合金板材电致增塑成形。本发明工艺简单、成本低、周期短,且在促进位错的开动、滑移和治愈变形损伤两个方面同时提高TiAl基合金板材塑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