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570567A
公开(公告)日:2005-01-26
申请号:CN03132498.3
申请日:2003-07-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实精密测控有限责任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微位移放大机构,它涉及一种用压电陶瓷驱动的微位移放大机构。它由机构本体(1)、压电陶瓷(2)和预紧垫片(3)组成,压电陶瓷(2)和预紧垫片(3)均设置在机构本体(1)内,压电陶瓷(2)和预紧垫片(3)的内端面相互之间紧密接触,压电陶瓷(2)和预紧垫片(3)的外端面分别与机构本体(1)的左、右侧壁(4)的内表面紧密接触,机构本体(1)的上、下部分别有斜向设置的左、右支承板(5),上、下方的左、右支承板(5)之间分别设有上、下微移动体(6),左、右的支承板(5)的两端分别与左、右侧壁(4)和上、下微移动体(6)连成一体结构。它解决了现有的微位移放大机构存在的体积大、刚度差、频响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235019C
公开(公告)日:2006-01-04
申请号:CN03132498.3
申请日:2003-07-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实精密测控有限责任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微位移放大机构,它涉及一种用压电陶瓷驱动的微位移放大机构。它由机构本体(1)、压电陶瓷(2)和预紧垫片(3)组成,压电陶瓷(2)和预紧垫片(3)均设置在机构本体(1)内,压电陶瓷(2)和预紧垫片(3)的内端面相互之间紧密接触,压电陶瓷(2)和预紧垫片(3)的外端面分别与机构本体(1)的左、右侧壁(4)的内表面紧密接触,机构本体(1)的上、下部分别有斜向设置的左、右支承板(5),上、下方的左、右支承板(5)之间分别设有上、下微移动体(6),左、右的支承板(5)的两端分别与左、右侧壁(4)和上、下微移动体(6)连成一体结构。它解决了现有的微位移放大机构存在的体积大、刚度差、频响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6569C
公开(公告)日:2004-11-17
申请号:CN02144882.5
申请日:2002-11-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实精密测控有限责任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
Abstract: 压电陶瓷斜楔预紧机构,它涉及压电陶瓷预紧机构的改进。已有的压电陶瓷预紧机构调整好后,固连在机体上然后用销子或螺钉再用防松胶加固,调整维修都很不方便,调整时需要专用夹具。本发明机体(1)由一个下部开有凹槽(6)的平台构成,紧定螺钉(2)设置在机体(1)左侧下部的螺孔内,动斜楔(3)与凹槽(6)的左侧壁相邻,压电陶瓷(5)设置在凹槽(6)内的右端,静斜楔(4)设置在凹槽(6)内的动斜楔(3)与压电陶瓷(5)之间,紧定螺钉(2)的后部固定有一扁形圆翼(7),紧定螺钉(2)后部的扁形圆翼(7)与动斜楔(3)左侧边上的扁形槽(8)相配合,扁形圆翼(7)可在扁形槽(8)内活动。本发明在调整维修或更换压电陶瓷时,只需拧动紧定螺钉即可,具有调整维修方便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416314A
公开(公告)日:2003-05-07
申请号:CN02144882.5
申请日:2002-11-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实精密测控有限责任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
Abstract: 压电陶瓷斜楔预紧机构,它涉及压电陶瓷预紧机构的改进。已有的压电陶瓷预紧机构调整好后,固连在机体上然后用销子或螺钉再用防松胶加固,调整维修都很不方便,调整时需要专用夹具。本发明机体(1)由一个下部开有凹槽(6)的平台构成,紧定螺钉(2)设置在机体(1)左侧下部的螺孔内,动斜楔(3)设置在凹槽(6)内的左端并与紧定螺钉(2)相邻,压电陶瓷(5)设置在凹槽(6)内的右端,静斜楔(4)设置在凹槽(6)内的动斜楔(3)与压电陶瓷(5)之间,紧定螺钉(2)的后部固定有一扁形圆翼(7),紧定螺钉(2)后部的扁形圆翼(7)与动斜楔(3)左侧边上的扁形槽(8)相吻合,扁形圆翼(7)可在扁形槽(8)内活动。本发明在调整维修或更换压电陶瓷时,只需拧动紧定螺钉即可,具有调整维修方便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369366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582747.2
申请日:2024-11-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的螺旋微机器人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微纳机器人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传统的硬质不可变形磁驱微机器人在主动操作能力和适应性方面存在局限的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的螺旋微机器人,螺旋微机器人本体的材料包括形状记忆聚合物。一种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的螺旋微机器人的制备方法,将形状记忆纤维缠绕成螺旋形状,对该螺旋形状的形状记忆纤维进行热处理并冷却,使得形状记忆纤维在缠绕中产生的内部应力被释放;将缠绕的形状记忆纤维展开为直线,然后再将直线形的形状记忆纤维再次缠绕成螺旋形状并加热至转变温度后冷却,使得形状记忆纤维的当前形状与永久形状之间差异引起的应力被保留,获得螺旋微机器人。
-
公开(公告)号:CN106441673B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610891447.1
申请日:2016-10-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L5/00
Abstract: 一种主动式压电陶瓷最大输出力测量装置,以解决现有压电陶瓷的最大输出力测量方式无法实现压电陶瓷力输出时位移输出为零的问题。预紧螺栓与调节螺纹孔螺纹连接,第二预紧楔块、第一预紧楔块和驱动陶瓷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竖孔中,驱动框架设置在调节框架内且位于连接板的前端,锁紧螺栓与锁紧螺纹孔螺纹连接,力传感器设置在调节框架内的底面,测量支撑台设置在力传感器的上面且与力传感器螺纹连接,位移传感器设置在测量支撑台的上面,反射片粘贴在驱动框架的下面,调节框架通过连接螺栓固装在安装平台。该装置可检测零位移输出时激励电压与力输出的关系,相同电压下位移输出与力输出的关系等,用于描述压电陶瓷的力输出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406739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10250399.7
申请日:2018-03-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5J7/00 , B25J15/00 , B25J15/0246
Abstract: 一种基于磁驱动微机器人的液体表面微构件传输方法及其装置,涉及微操作控制领域。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结构简单的微机器人、操作便捷的装置和控制方便的转移方法用于液体表面微构件的传输。利用三对正交的亥姆霍兹线圈产生旋转磁场,控制微机器人在液体表面上操作微构件完成运动。利用微机器人与操作对象间的横向毛细作用力,使其被机器人捕获。施加旋转磁场驱动微机器人,微构件跟随机器人运动。通过改变磁场的旋转轴的方向,可以改变微机器人的运动方向,通过改变磁场的旋转频率,可以改变微机器人的行进速度。调整磁场的旋转频率和轴线方向,并借助磁场梯度,可实现微构件与微机器人脱离。
-
公开(公告)号:CN105811802B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610194999.7
申请日:2016-03-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柔顺足驱动的大负载、高精度、跨尺度压电直线马达,涉及精密仪器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直线马达承载能力小、分辨率低且寿命短的问题。本发明利用各柔顺足本身的柔性变形及各柔顺足与动子之间的摩擦接触,配合各压电叠堆在锯齿波信号电压下的位移输出,实现动子的步进式平稳运动。具有负载能力大,运动分辨率高,理论行程无限大,运行平稳等优点,可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精密超精密加工与运动、微机电系统、机器人、微纳操作等高尖端的科学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6441673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891447.1
申请日:2016-10-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L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L5/00
Abstract: 一种主动式压电陶瓷最大输出力测量装置,以解决现有压电陶瓷的最大输出力测量方式无法实现压电陶瓷力输出时位移输出为零的问题。预紧螺栓与调节螺纹孔螺纹连接,第二预紧楔块、第一预紧楔块和驱动陶瓷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竖孔中,驱动框架设置在调节框架内且位于连接板的前端,锁紧螺栓与锁紧螺纹孔螺纹连接,力传感器设置在调节框架内的底面,测量支撑台设置在力传感器的上面且与力传感器螺纹连接,位移传感器设置在测量支撑台的上面,反射片粘贴在驱动框架的下面,调节框架通过连接螺栓固装在安装平台。该装置可检测零位移输出时激励电压与力输出的关系,相同电压下位移输出与力输出的关系等,用于描述压电陶瓷的力输出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811802A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610194999.7
申请日:2016-03-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柔顺足驱动的大负载、高精度、跨尺度压电直线马达,涉及精密仪器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直线马达承载能力小、分辨率低且寿命短的问题。本发明利用各柔顺足本身的柔性变形及各柔顺足与动子之间的摩擦接触,配合各压电叠堆在锯齿波信号电压下的位移输出,实现动子的步进式平稳运动。具有负载能力大,运动分辨率高,理论行程无限大,运行平稳等优点,可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精密超精密加工与运动、微机电系统、机器人、微纳操作等高尖端的科学技术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