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折合平衡流形展开模型的航空发动机系统辨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29238B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1910107657.0

    申请日:2019-02-02

    Abstract: 基于折合平衡流形展开模型的航空发动机系统辨识方法,本发明涉及发动机系统辨识系统。现有技术只能建立单输入的平衡流形展开模型,适应范围窄。本发明将多维平衡流形空间维度压缩为一维的折合平衡流形空间维度;基于燃气轮机的相似理论,建立含多个输入量的折合平衡流形展开模型;在折合平衡流形展开模型中,基于相似理论将实际发动机入口参数折合到根折合平衡流形展开模型上,计算在折合平衡流形展开模型上的发动机的运行参数,利用反折合的方法计算出实际发动机入口参数下的航空发动机运行参数。本发明建立的建立含多个输入量的折合平衡流形展开模型,扩大平衡流行展开模型应用范围。

    基于多胞折合平衡流形展开模型的航空发动机系统辨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62960A

    公开(公告)日:2019-10-22

    申请号:CN201910735023.X

    申请日:2019-08-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多胞折合平衡流形展开模型的航空发动机系统辨识方法,包括:利用多胞系统对航空发动机全飞行包线按照选定的控制参数进行多胞系统的分割,并以发动机的进口导叶IGV开度和尾喷管开度作为坐标轴进行网格划分;向航空发动机输入一个连续的阶梯信号,得到输出的实际燃油流量和航空发动机各截面的工质参数;在步骤一划分出的网格的顶点处进行折合平衡流形展开模型的参数辨识,通过步骤二中得到的实际燃油流量和航空发动机各截面的工质参数,采用动静两步法获得折合平衡流形展开模型。相比于传统的折合平衡流形展开模型,本方法极大地拓展了平衡流形展开模型的应用领域,为其在航空发动机的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于多胞折合平衡流形展开模型的航空发动机系统辨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62960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1910735023.X

    申请日:2019-08-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多胞折合平衡流形展开模型的航空发动机系统辨识方法,包括:利用多胞系统对航空发动机全飞行包线按照选定的控制参数进行多胞系统的分割,并以发动机的进口导叶IGV开度和尾喷管开度作为坐标轴进行网格划分;向航空发动机输入一个连续的阶梯信号,得到输出的实际燃油流量和航空发动机各截面的工质参数;在步骤一划分出的网格的顶点处进行折合平衡流形展开模型的参数辨识,通过步骤二中得到的实际燃油流量和航空发动机各截面的工质参数,采用动静两步法获得折合平衡流形展开模型。相比于传统的折合平衡流形展开模型,本方法极大地拓展了平衡流形展开模型的应用领域,为其在航空发动机的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于折合平衡流形展开模型的航空发动机系统辨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29238A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910107657.0

    申请日:2019-02-02

    Abstract: 基于折合平衡流形展开模型的航空发动机系统辨识方法,本发明涉及发动机系统辨识系统。现有技术只能建立单输入的平衡流形展开模型,适应范围窄。本发明将多维平衡流形空间维度压缩为一维的折合平衡流形空间维度;基于燃气轮机的相似理论,建立含多个输入量的折合平衡流形展开模型;在折合平衡流形展开模型中,基于相似理论将实际发动机入口参数折合到根折合平衡流形展开模型上,计算在折合平衡流形展开模型上的发动机的运行参数,利用反折合的方法计算出实际发动机入口参数下的航空发动机运行参数。本发明建立的建立含多个输入量的折合平衡流形展开模型,扩大平衡流行展开模型应用范围。

    利用电场强化金属管内有机冷却剂冷却效果的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624385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011447211.1

    申请日:2020-12-11

    Abstract: 一种利用电场强化金属管内有机冷却剂冷却效果的实验装置,属于强化传热传质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在冷却通道外部布置电场易发生静电屏蔽现象的问题。所述金属圆管沿轴向穿装在第二壳体上远离第一壳体的一端部,所述电极丝沿轴向依次穿装在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内,且位于第二壳体内的电极丝外部套装有陶瓷圆管,陶瓷圆管与金属管之间填充有绝缘泥,电极丝的两端分别连接电源的正、负极,第二壳体的另一端部贯通连接有冷却液入口管道。本申请基于电流体动力学基础,将电极丝布置于冷却通道内,通过调节电极丝表面电压控制冷却通道内的电场强度分布,为冷却液提供稳定可控的电场环境,进而有效强化冷却效果。

    一种高超声速飞行器燃烧室壁面的再生-定向发汗复合冷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564946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765732.3

    申请日:2024-06-1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超声速飞行器燃烧室壁面的再生‑定向发汗复合冷却装置,包括燃烧室外壳体、冷却剂槽道以及定向发汗冷却面板;所述燃烧室外壳体与定向发汗冷却面板相连,其上开设多条槽道,使得燃烧室外壳体与定向发汗冷却面板之间形成冷却剂槽道,冷却剂槽道采用并联排布的方式设置在定向发汗冷却面板外侧周围;所述冷却剂槽道一端与进油阀相连,作为冷却剂入口,另一端与出油阀相连,冷却剂经出油阀通过喷注器进入燃烧室;所述定向发汗冷却面板为多孔金属板,定向发汗冷却面板靠近燃烧室腔的一侧为燃烧室高温壁面。本发明可以提升冷却装置的冷却效率,并降低冷却剂的消耗量,满足燃烧室高温环境的热防护需求。

    一种基于过滤燃烧模式的甲烷裂解制氢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21121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738783.9

    申请日:2023-12-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过滤燃烧模式的甲烷裂解制氢装置及方法,属于甲烷制氢技术领域。解决现有制氢技术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包括气化炉身、回收仓、阻隔网和托盘组件,所述气化炉身的上端具有出口,气化炉身的侧壁设置有介质进口和氧化剂进口,介质进口位于氧化剂进口的上方,气化炉身内设置有阻隔网,气化炉身的下端与回收仓连接,回收仓设置有入口,回收仓内设置有托盘组件,托盘组件与气化炉身的下端对应设置。本发明利用惰性颗粒物的蓄热和辐射特性,惰性颗粒物从气化炉身进入到回收仓的,能够使甲烷受热均匀而裂解,提高反应效率,且生成的碳黑副产品更容易与惰性颗粒分离,实现连续制氢,从而简化了甲烷裂解制氢工艺,降低了成本。

    研究碳氢燃料液滴在微小尺度热壁面蒸发结焦的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40337B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110836743.2

    申请日:2021-07-23

    Inventor: 周伟星 龙琳 昝浩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氢燃料液滴在微小尺度热壁面蒸发结焦的实验装置,包括实验腔体组件、加热系统、高压电系统和供气系统,实验腔体组件提供密闭环境以及满足液滴蒸发的实验和观测条件,加热系统提供微小壁面的加热以及为实验腔体环境提供稳定辐射热源,高压电系统为液滴在高压电充电情况下的蒸发结焦提供实验能力,供气系统则模拟微小壁面喷嘴孔吹除以及对实验腔体供气、抽气的作用。本发明解决了目前还没有一种专门及系统的用于碳氢燃料液滴在微小尺度热壁面蒸发结焦的实验装置的问题,本发明具有多种综合实验环境、变量参数多,以及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及更换零部件简单等优点,同时工艺上也易于实现。

    基于速率不确定性下的燃烧反应机理简化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67815B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1811585839.0

    申请日:2018-12-25

    Abstract: 本发明是基于速率不确定性下的燃烧反应机理简化的方法。根据详细反应机理模型对PSR零维均质燃烧器内燃料燃烧过程进行模拟,获得设定条件下的产物浓度、温度变化情况和点火延迟时间的特征参数,采用GDRG方法选择强耦合的组分,通过FAST方法,基于速率不确定性条件下,对燃烧反应机理进行全局敏感性分析,利用最小二乘法对燃烧反应机理速率系数进行优化,使得简化机理精准预测燃烧特性参数,最后应用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本发明在保证反应机理完整可靠的前提下,大幅降低数值计算所需的时间。

    一种研究碳氢燃料液滴在高温壁面结焦的动态可视化观测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406923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1082666.7

    申请日:2022-0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研究碳氢燃料液滴在高温壁面结焦的动态可视化观测实验装置,属于碳氢燃料氧化结焦的能源及材料化学领域,包括实验腔体、两个高速相机、实验基底、两个调节机构和两个加热电极;实验腔体设置在水平调节平台上表面的中部,两个所述调节机构呈直角设置在水平调节平台的上表面,每个所述调节机构上均安装一个高速相机,且高速相机的镜头朝向实验腔体,实验基底的中部插装在实验腔体内,两个加热电极分别安装在实验基底的两端,本装置可以通过控制高温加热系统来满足装置对不同加热温度、加热压力、燃料组分进行实验的要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