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加湿效果的柴油机EGR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074636A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申请号:CN201310714122.2

    申请日:2013-12-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2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加湿效果的柴油机EGR系统,包括柴油机、涡轮增压器,涡轮增压器的压气机安装在柴油机进气管上,涡轮增压器的涡轮安装在柴油机排气管上,压气机与柴油机之间的进气管上依次安装中冷器、文丘里管,涡轮与柴油机之间的排气管旁通EGR管路,EGR管路连通文丘里管,EGR管路上自排气管向文丘里管方向依次安装滤网、EGR冷却器、喷淋腔、EGR阀,EGR冷却器采用水冷,其上设置进水管和回水管,回水管连通喷淋腔,在回水管与喷淋腔间的管路上安装喷水控制阀。本发明既能实现EGR又能对进气加湿,并且克服了常规EGR系统和进气加湿系统联合运行时的弊端。

    可切换相继/二级增压结构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33598B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410653135.8

    申请日:2014-11-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切换相继/二级增压结构及控制方法,将相继增压和二级增压两种增压结构通过改动融合在一起,并提出两种增压形式切换的控制方法,实现了相继增压和二级增压有机结合,使两种增压形式优缺点互补。本发明可用于两个及以上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增压系统,可实现单涡轮增压器、两涡轮增压器并联‑相继增压、两涡轮增压器串联‑二级增压三种模式。能够改善废气涡轮增压器与内燃机全工况匹配不够理想的问题,提高内燃机动力性能,提高效率,降低排放,尤其是对于工况范围较宽的内燃机。

    具有加湿效果的柴油机EGR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074636B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310714122.2

    申请日:2013-12-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2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加湿效果的柴油机EGR系统,包括柴油机、涡轮增压器,涡轮增压器的压气机安装在柴油机进气管上,涡轮增压器的涡轮安装在柴油机排气管上,压气机与柴油机之间的进气管上依次安装中冷器、文丘里管,涡轮与柴油机之间的排气管旁通EGR管路,EGR管路连通文丘里管,EGR管路上自排气管向文丘里管方向依次安装滤网、EGR冷却器、喷淋腔、EGR阀,EGR冷却器采用水冷,其上设置进水管和回水管,回水管连通喷淋腔,在回水管与喷淋腔间的管路上安装喷水控制阀。本发明既能实现EGR又能对进气加湿,并且克服了常规EGR系统和进气加湿系统联合运行时的弊端。

    一种涡轮增压器水冷式压气机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4533841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10653182.2

    申请日:2014-11-17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轮增压器水冷式压气机结构,包括压气机叶轮盘、扩压器轮盘、压气机背盘、连接轴,压气机叶轮盘固定在连接轴上,压气机叶轮盘下方依次安装扩压器轮盘和压气机背盘,连接轴依次穿过压气机叶轮盘、扩压器轮盘以及压气机背盘,扩压器轮盘和压气机背盘与连接轴之间通过轴承相连,压气机叶轮盘上沿其圆周方向均匀安装压气机叶片,扩压器轮盘上沿其圆周方向均匀安装扩压器叶片,压气机背盘里设置冷却水通道,压气机背盘侧面分别安装连通冷却水通道的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本发明利用柴油机的冷却水对压气机叶轮和扩压器进行冷却,有效降低了压气机叶轮和扩压器的热负荷,保持增压器运行的高效性。

    一种涡轮增压器水冷式压气机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4533841B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410653182.2

    申请日:2014-11-17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轮增压器水冷式压气机结构,包括压气机叶轮盘、扩压器轮盘、压气机背盘、连接轴,压气机叶轮盘固定在连接轴上,压气机叶轮盘下方依次安装扩压器轮盘和压气机背盘,连接轴依次穿过压气机叶轮盘、扩压器轮盘以及压气机背盘,扩压器轮盘和压气机背盘与连接轴之间通过轴承相连,压气机叶轮盘上沿其圆周方向均匀安装压气机叶片,扩压器轮盘上沿其圆周方向均匀安装扩压器叶片,压气机背盘里设置冷却水通道,压气机背盘侧面分别安装连通冷却水通道的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本发明利用柴油机的冷却水对压气机叶轮和扩压器进行冷却,有效降低了压气机叶轮和扩压器的热负荷,保持增压器运行的高效性。

    可切换相继/二级增压结构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33598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10653135.8

    申请日:2014-11-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切换相继/二级增压结构及控制方法,将相继增压和二级增压两种增压结构通过改动融合在一起,并提出两种增压形式切换的控制方法,实现了相继增压和二级增压有机结合,使两种增压形式优缺点互补。本发明可用于两个及以上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增压系统,可实现单涡轮增压器、两涡轮增压器并联-相继增压、两涡轮增压器串联-二级增压三种模式。能够改善废气涡轮增压器与内燃机全工况匹配不够理想的问题,提高内燃机动力性能,提高效率,降低排放,尤其是对于工况范围较宽的内燃机。

    相继增压系统喘振预测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14668A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410571424.3

    申请日:2014-10-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相继增压系统喘振预测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包括动态压力传感器、转速传感器、空气流量计、放气阀以及喘振预测控制器。空气流量计和动态压力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压气机进、出口,转速传感器安装在压气机一侧,放气阀安装在压气机出口。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和储存增压压力、增压器转速以及空气质量流量参数的实时数据,并传输到预测前处理模块;参数数据被传输至灰色预测模块,进行灰色预测;将预测结果和实测喘振数据信息进行对比判断是否发生喘振,并发出指令调整放气阀的开度。本发明能够快捷、精确的对喘振现象进行在线预报和控制,消除了预防措施的滞后性。

    一种涡轮增压器水冷式压气机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4253455U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420688231.1

    申请日:2014-11-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轮增压器水冷式压气机结构,包括压气机叶轮盘、扩压器轮盘、压气机背盘、连接轴,压气机叶轮盘固定在连接轴上,压气机叶轮盘下方依次安装扩压器轮盘和压气机背盘,连接轴依次穿过压气机叶轮盘、扩压器轮盘以及压气机背盘,扩压器轮盘和压气机背盘与连接轴之间通过轴承相连,压气机叶轮盘上沿其圆周方向均匀安装压气机叶片,扩压器轮盘上沿其圆周方向均匀安装扩压器叶片,压气机背盘里设置冷却水通道,压气机背盘侧面分别安装连通冷却水通道的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本实用新型利用柴油机的冷却水对压气机叶轮和扩压器进行冷却,有效降低了压气机叶轮和扩压器的热负荷,保持增压器运行的高效性。

    相继增压系统喘振预测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4175420U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420613664.0

    申请日:2014-10-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相继增压系统喘振预测控制装置,包括动态压力传感器、转速传感器、空气流量计、放气阀以及喘振预测控制器。空气流量计和动态压力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压气机进、出口,转速传感器安装在压气机一侧,放气阀安装在压气机出口。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和储存增压压力、增压器转速以及空气质量流量参数的实时数据,并传输到预测前处理模块;参数数据被传输至灰色预测模块,进行灰色预测;将预测结果和实测喘振数据信息进行对比判断是否发生喘振,并发出指令调整放气阀的开度。本实用新型能够快捷、精确的对喘振现象进行在线预报和控制,消除了预防措施的滞后性。

    可切换相继/二级增压结构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357554U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420688203.X

    申请日:2014-11-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切换相继/二级增压结构,将相继增压和二级增压两种增压结构通过改动融合在一起,并提出两种增压形式切换的控制方法,实现了相继增压和二级增压有机结合,使两种增压形式优缺点互补。本实用新型可用于两个及以上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增压系统,可实现单涡轮增压器、两涡轮增压器并联-相继增压、两涡轮增压器串联-二级增压三种模式。能够改善废气涡轮增压器与内燃机全工况匹配不够理想的问题,提高内燃机动力性能,提高效率,降低排放,尤其是对于工况范围较宽的内燃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