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030547B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1810821201.6
申请日:2018-07-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N2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流动沸腾可视化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向可视的矩形窄通道内CHF研究可视化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包括紧固螺栓、石墨垫片、法兰、加热板、宽边石英玻璃、宽边承压板、氟橡胶垫片、窄边石英玻璃、窄边承压板、壳体、基体和支撑柱。本发明采用的实验装置三面均为石英玻璃,实现侧面观察加热面气泡产生、聚合、生长和脱离的行为,并且测量汽泡层和液膜厚度等参数,加热板比基体略窄,避免了矩形流道角落效应,加热板轴向比基体短,消除进出口效应,基体采用绝缘陶瓷材料,使加热板与实验段其他部件完全绝缘,加热板上焊接三个支撑柱与基体固定,避免高温下加热板膨胀变形,可以通过改变宽边石英玻璃与壳体之间垫片的厚度改变流道间隙。
-
公开(公告)号:CN108831573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682904.5
申请日:2018-06-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核电站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安全系统。包括汽轮机、风机、空冷器和应急补水箱,蒸汽发生器通过管道分别连接所述空冷器、汽轮机和应急补水箱,汽轮机的输出带动风机对空冷器进行冷却,蒸汽发生器与空冷器和汽轮机的连接管道上分别设置第一隔离阀和第二隔离阀,应急补水箱的出口管道上设置第三隔离阀再与空冷器的出口管道并联后经止回阀接入蒸汽发生器。本发明能够在核电站全厂断电以及堆芯余热排出能力丧失的事故工况下,实现余热导出。整个过程以非能动的方式运行。利用空冷设备,将安全隐患降低到最小。取代了以往设计中由于水箱布置方式而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布置方便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777178B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1810532484.2
申请日:2018-05-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21C1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间距可调的矩形窄通道内CHF研究可视化实验装置,矩形石英玻璃管环绕矩形加热棒形成窄矩形流道;在连接法兰对的径向方向开有通孔,流体从下连接法兰的通孔流入窄矩形通道,充分发展后被加热棒加热温度升高,最后从上连接法兰的通孔流出;电源正极通过连接法兰和压紧法兰之间的狭缝加在上电极上,负极接在下电极上,电极与法兰之间加上绝缘垫片,以实现绝缘;热电偶布置在矩形加热棒内表面,通过加热棒和上电极空心部分引出,可以通过导热微分方程间接测量加热表面的温度分布;矩形石英玻璃外套装承压玻璃套筒。本发明可为反应堆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保障了反应堆正常和事故条件下的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9030547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821201.6
申请日:2018-07-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N2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流动沸腾可视化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向可视的矩形窄通道内CHF研究可视化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包括紧固螺栓、石墨垫片、法兰、加热板、宽边石英玻璃、宽边承压板、氟橡胶垫片、窄边石英玻璃、窄边承压板、壳体、基体和支撑柱。本发明采用的实验装置三面均为石英玻璃,实现侧面观察加热面气泡产生、聚合、生长和脱离的行为,并且测量汽泡层和液膜厚度等参数,加热板比基体略窄,避免了矩形流道角落效应,加热板轴向比基体短,消除进出口效应,基体采用绝缘陶瓷材料,使加热板与实验段其他部件完全绝缘,加热板上焊接三个支撑柱与基体固定,避免高温下加热板膨胀变形,可以通过改变宽边石英玻璃与壳体之间垫片的厚度改变流道间隙。
-
公开(公告)号:CN107578828B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710722252.9
申请日:2017-08-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喷射技术的高效非能动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属于核电厂安全领域。该系统系统包括喷射子系统、换热器入口管段、水空间换热器、气空间换热器、换热器出口管段、烟囱以及相关的管道阀门。当乏燃料水池温度高于警戒值时,系统自动投入运行,通过喷射子系统中高压储气罐喷射的高压气体引射燃料厂房外的空气或同时引射储水罐中的水和燃料厂房外的空气,增加了冷却流体总量的同时为冷却回路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当喷射子系统中的水或气体用尽时,系统还能依靠的冷热段空气的密度差形成非能动的自然循环,对乏燃料水池进行长期冷却,确保事故工况下并失去外部电源时,乏燃料水池在3‑6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内能得到快速有效地非能动冷却。
-
公开(公告)号:CN108777178A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810532484.2
申请日:2018-05-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21C1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间距可调的矩形窄通道内CHF研究可视化实验装置,矩形石英玻璃管环绕矩形加热棒形成窄矩形流道;在连接法兰对的径向方向开有通孔,流体从下连接法兰的通孔流入窄矩形通道,充分发展后被加热棒加热温度升高,最后从上连接法兰的通孔流出;电源正极通过连接法兰和压紧法兰之间的狭缝加在上电极上,负极接在下电极上,电极与法兰之间加上绝缘垫片,以实现绝缘;热电偶布置在矩形加热棒内表面,通过加热棒和上电极空心部分引出,可以通过导热微分方程间接测量加热表面的温度分布;矩形石英玻璃外套装承压玻璃套筒。本发明可为反应堆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保障了反应堆正常和事故条件下的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8766599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519309.X
申请日:2018-05-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21C15/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喷射技术的核电站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属于核电站安全技术领域,系统包括蒸汽发生器、蒸汽上升管段、凝水下降管段、空冷器、气‑气喷射器、气‑液喷射器、补水箱、给水管段、烟囱以及相关的管道与阀门。当核电站发生全厂断电事故时,本系统利用蒸汽上升管段与凝水下降管段的密度差,通过非能动的方式将堆芯余热导出到大气环境(最终热阱)。在事故早期,本系统利用气‑气喷射器增加冷却循环驱动力以及增强空冷器的换热能力,保证在事故早期及时排出堆芯余热。在事故后期,本系统利用空气的自然循环长期地导出堆芯余热,确保核电站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8766598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519271.6
申请日:2018-05-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21C15/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电站安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气‑液喷射技术的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本系统在安全壳外部修建一个大的水池,利用部分水蒸汽通过汽‑液喷射器12和气‑液喷射器16将水池20中的水引射到冷却水箱4中,通过非能动的方式对冷却水箱4进行补水保证堆芯的长期冷却,而且可以有效地减小冷却水箱4的体积,降低安全隐患。另外,本系统设有补水子系统6,将水池中的水引射到补水子系统6的补水箱8中,利用重力通过非能动方式对蒸汽发生器1进行补水。从而将会使二次侧的非能动余热排出更加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7578828A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710722252.9
申请日:2017-08-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喷射技术的高效非能动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属于核电厂安全领域。该系统系统包括喷射子系统、换热器入口管段、水空间换热器、气空间换热器、换热器出口管段、烟囱以及相关的管道阀门。当乏燃料水池温度高于警戒值时,系统自动投入运行,通过喷射子系统中高压储气罐喷射的高压气体引射燃料厂房外的空气或同时引射储水罐中的水和燃料厂房外的空气,增加了冷却流体总量的同时为冷却回路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当喷射子系统中的水或气体用尽时,系统还能依靠的冷热段空气的密度差形成非能动的自然循环,对乏燃料水池进行长期冷却,确保事故工况下并失去外部电源时,乏燃料水池在3-6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内能得到快速有效地非能动冷却。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