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258598B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310198088.8
申请日:2013-05-26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H01B13/00
Abstract: 改进了冷却部分的电缆紫外辐照交联装置及冷却方法。早期制造的紫外光辐照装置辐照效率、辐照源、生产速度等存在缺陷。本发明的组成包括: 箱体(1),所述的箱体内沿轴向依次安装有辐照箱A(2)、辐照箱B(3)、辐照箱C(4),所述的三组辐照箱结构相同,所述的辐照箱A与所述的辐照箱C安装方式相同,所述的辐照箱B相对于所述的辐照箱A顺时针旋转60°安装,所述的辐照箱由三个结构相同的灯箱A(5)、灯箱B(6)、灯箱C(7)组成,所述的灯箱A与所述的灯箱B通过密封板(8)连接,所述的灯箱B与所述的灯箱C通过密封板连接。本发明用于电缆的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3633762A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310657822.2
申请日:2013-12-09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H02K1/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隐极同步电动机转子端部通风方法及装置。同步电动机单机容量不断增大,使机组的局部温升相对较高,热应力和热变形较大。本发明组成包括:一部分空气从转子端部靠近极中心线位置处的进风口进入转子内部冷却风道,冷却端部绕组后,与副槽进入的空气一同从转子表面槽楔出风口流出,绕组具有长度较长的槽,在端部直段靠近副槽入口处再开设补风口,空气从补风口进入绕组内部冷却风道冷却后再从槽楔出风口流出。本发明用于隐极同步电动机研发制造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3258598A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310198088.8
申请日:2013-05-26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H01B13/00
Abstract: 改进了冷却部分的电缆紫外辐照交联装置及冷却方法。早期制造的紫外光辐照装置辐照效率、辐照源、生产速度等存在缺陷。本发明的组成包括:箱体(1),所述的箱体内沿轴向依次安装有辐照箱A(2)、辐照箱B(3)、辐照箱C(4),所述的三组辐照箱结构相同,所述的辐照箱A与所述的辐照箱C安装方式相同,所述的辐照箱B相对于所述的辐照箱A顺时针旋转60°安装,所述的辐照箱由三个结构相同的灯箱A(5)、灯箱B(6)、灯箱C(7)组成,所述的灯箱A与所述的灯箱B通过密封板(8)连接,所述的灯箱B与所述的灯箱C通过密封板连接。本发明用于电缆的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203574467U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320801763.7
申请日:2013-12-09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H02K1/3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隐极同步电动机转子端部通风装置。同步电动机单机容量不断增大,使机组的局部温升相对较高,热应力和热变形较大。本实用新型组成包括:转子(15),所述的转子轴向对称,在所述的转子的截面上开设24个槽,在所述的槽的端部弧段部分(9)之间有扇形绝缘挡块(5),在长绕组槽的端部直段(8)之间具有横向挡块(4),在所述的端部弧段靠近极中心线的位置开设进风口(6),在长绕组槽的端部直段靠近副槽入口处开设补风口(2),采用端部弧段空气内外冷相结合的通风装置,调节进入的空气量。本实用新型用于隐极同步电动机研发制造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205002153U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520682199.0
申请日:2015-09-07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F23M7/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以森林剩余物为燃料锅炉的立式双密封炉门,包括门框和分别用门铰相连接的安装在该门框上下部的上门盖与下门盖;上门盖与下门盖闭合时各自独立压在门盖的相应位置上。其特征是:所述上门盖和下门盖的右侧分别装有门铰固定在门框上,其左侧装有可将该门盖锁定在门框上的门栓和定距螺钉;所述上门盖与下门盖的内侧及门框的中间公用部分内侧均填充耐火混凝土;所述上门盖和下门盖与门框重合部位设有装在门框槽中的硅酸铝纤维毡。它较之现有的通用单个炉门,有效解决了尺寸较大的森林剩余物燃料人工投料困难、料层厚度不易调整、炉门大开时漏风过大和料层不易平整的问题,并采用铸造结构件及高效密封隔热材料,结构更简单合理。
-
公开(公告)号:CN203734405U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20116569.X
申请日:2014-03-16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H02K1/3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隐极同步电动机转子端部槽间近流线型挡块(1)。电机绕组端部在离心力作用下不会保持静止不动,如果挡块缺失或产生不应有的移动,就可能导致线圈变形。隐极同步电动机转子端部采用内外冷相结合的冷却方式,外冷风区(2)由挡块组成,挡块的形状及位置不同可以改变风路。扇形挡块边缘形状与空气流动轨迹不一致,容易形成漩涡,产生涡流损失。近流线型绝缘挡块(1)采用上下为梯形,中间为矩形,整体边缘近似流线型的结构,上下梯形边缘与中间矩形边缘的夹角β为25°至35°之间,上下梯形边缘的长度a、c为总长度a+b+c的1/3。近流线型挡块(1)的具体尺寸、位置需根据电机的单机容量及强度要求进行设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