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204485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1910664662.1
申请日:2019-07-23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C07D213/86 , C09K11/06 , G01N21/64
Abstract: 一种双水杨醛缩2‑吡啶甲酰肼席夫碱合成方法与应用,涉及一种5,5'‑甲基亚乙基双水杨醛缩2‑吡啶甲酰肼类席夫碱合成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构建一种新型双水杨醛‑2‑吡啶甲酰肼型席夫碱荧光探针并应用于铝离子检测。制备方法为:将双水杨醛溶液滴加到2‑吡啶甲酰肼溶液中,加热回流后析出固体,冷却,抽滤,洗涤后得到荧光探针。该探针在DMF溶液中对铝离子检测,检测极限为6.21×10‑8mol/L,荧光强度增强302倍,探针分子与铝离子的络合比为1:2,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抗干扰性,可广泛应用于环境、食品、医药等行业铝离子的分析检测中。
-
公开(公告)号:CN110283099A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910664635.4
申请日:2019-07-23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C07C251/24 , C07C249/02 , C09K11/06 , G01N21/64
Abstract: 一种联水杨醛缩6-氨基间甲酚席夫碱合成方法与应用,涉及一种4,4'-二羟基-1,1'-联苯-3,3'-二甲醛缩6-氨基间甲酚类席夫碱合成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构建一种新型C2轴对称联水杨醛-6-氨基间甲酚型席夫碱荧光探针并应用于铝离子检测。制备方法为:将联水杨醛溶液滴加到6-氨基间甲酚溶液中,加热回流后析出固体,冷却,抽滤,洗涤后得到荧光探针。该探针在甲醇溶液中实现对铝离子检测,检测极限为5.4×10-9mol/L,荧光强度增强115倍,可避免其它金属离子的干扰,在环境、医药、生物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558485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187054.4
申请日:2022-09-28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检测磷酸根的荧光传感器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磷酸根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荧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磷酸根检测中的应用。是要解决现有检测磷酸根的方法存在设备复杂、操作繁琐、易造成二次污染、测试周期长、无法可视化的问题。方法:将7‑(二乙氨基)香豆素‑3‑甲醛缩肼基甲酸甲酯席夫碱与铜离子在有机溶剂中络合后即得到荧光传感器。本发明制备的荧光传感器对磷酸根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实际检测中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及可视化的特点。本发明用于磷酸根的检测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0283099B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1910664635.4
申请日:2019-07-23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C07C251/24 , C07C249/02 , C09K11/06 , G01N21/64
Abstract: 一种联水杨醛缩6‑氨基间甲酚席夫碱合成方法与应用,涉及一种4,4'‑二羟基‑1,1'‑联苯‑3,3'‑二甲醛缩6‑氨基间甲酚类席夫碱合成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构建一种新型C2轴对称联水杨醛‑6‑氨基间甲酚型席夫碱荧光探针并应用于铝离子检测。制备方法为:将联水杨醛溶液滴加到6‑氨基间甲酚溶液中,加热回流后析出固体,冷却,抽滤,洗涤后得到荧光探针。该探针在甲醇溶液中实现对铝离子检测,检测极限为5.4×10‑9mol/L,荧光强度增强115倍,可避免其它金属离子的干扰,在环境、医药、生物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2266334B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011158995.6
申请日:2020-10-27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C07C245/10 , C09K11/06 , G01N21/64
Abstract: 一种检测铝离子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一种含偶氮结构的萘酚衍生物荧光探针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构建的荧光探针制备流程为:将制备的6‑氨基间甲酚重氮盐水溶液滴加到1‑萘酚的甲醇溶液中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生成偶氮结构荧光探针。本发明中的荧光探针,在MeOH/HEPES(9/1,v/v)溶液中,可以快速络合铝离子,引起检测体系荧光效应变化,实现对铝离子的“off‑on”检测。该探针制备简单,性质稳定,在铝离子检测过程中具有响应时间短、灵敏性高、离子选择性好、抗干扰性强等优点,并在检测中草药铝离子中得到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266334A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2011158995.6
申请日:2020-10-27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C07C245/10 , C09K11/06 , G01N21/64
Abstract: 一种检测铝离子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一种含偶氮结构的萘酚衍生物荧光探针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构建的荧光探针制备流程为:将制备的6‑氨基间甲酚重氮盐水溶液滴加到1‑萘酚的甲醇溶液中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生成偶氮结构荧光探针。本发明中的荧光探针,在MeOH/HEPES(9/1,v/v)溶液中,可以快速络合铝离子,引起检测体系荧光效应变化,实现对铝离子的“off‑on”检测。该探针制备简单,性质稳定,在铝离子检测过程中具有响应时间短、灵敏性高、离子选择性好、抗干扰性强等优点,并在检测中草药铝离子中得到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204485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910664662.1
申请日:2019-07-23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C07D213/86 , C09K11/06 , G01N21/64
Abstract: 一种双水杨醛缩2-吡啶甲酰肼席夫碱合成方法与应用,涉及一种5,5'-甲基亚乙基双水杨醛缩2-吡啶甲酰肼类席夫碱合成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构建一种新型双水杨醛-2-吡啶甲酰肼型席夫碱荧光探针并应用于铝离子检测。制备方法为:将双水杨醛溶液滴加到2-吡啶甲酰肼溶液中,加热回流后析出固体,冷却,抽滤,洗涤后得到荧光探针。该探针在DMF溶液中对铝离子检测,检测极限为6.21×10-8mol/L,荧光强度增强302倍,探针分子与铝离子的络合比为1:2,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抗干扰性,可广泛应用于环境、食品、医药等行业铝离子的分析检测中。
-
公开(公告)号:CN115558485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211187054.4
申请日:2022-09-28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C07D311/76 , C09K11/02 , C09K11/06 , G01N21/64
Abstract: 一种用于检测磷酸根的荧光传感器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磷酸根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荧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磷酸根检测中的应用。是要解决现有检测磷酸根的方法存在设备复杂、操作繁琐、易造成二次污染、测试周期长、无法可视化的问题。方法:将7‑(二乙氨基)香豆素‑3‑甲醛缩肼基甲酸甲酯席夫碱与铜离子在有机溶剂中络合后即得到荧光传感器。本发明制备的荧光传感器对磷酸根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实际检测中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及可视化的特点。本发明用于磷酸根的检测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2341366B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011156997.1
申请日:2020-10-26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C07C323/29 , C07C319/14 , C09K11/06 , G01N21/64
Abstract: 一种三芳胺衍生物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一种含缩硫醛结构的三芳胺衍生物荧光探针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构建的新型三芳胺衍生物荧光探针制作流程为:N‑(联苯‑4‑基)‑9,9‑二甲基‑9H‑芴‑2‑胺与对氯苯甲醛偶联反应,所得产物进行醛基缩硫醛保护反应。本发明的荧光探针,在已腈(ACN)/缓冲溶液(HEPES)(9/1,v/v)溶液中,利用Hg2+促进硫代缩醛的脱保护作用引起检测体系荧光效应变化,从而实现对Hg2+的“on‑off”检测。该探针在Hg2+检测过程中具有响应时间短、离子选择性好、抗其它金属离子干扰性强等优点,同时检测极限低至1.57×10‑8mol/L,可实现Hg2+的痕量检测。该发明在中草药Hg2+检测中得到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341366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156997.1
申请日:2020-10-26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C07C323/29 , C07C319/14 , C09K11/06 , G01N21/64
Abstract: 一种三芳胺衍生物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一种含缩硫醛结构的三芳胺衍生物荧光探针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构建的新型三芳胺衍生物荧光探针制作流程为:N‑(联苯‑4‑基)‑9,9‑二甲基‑9H‑芴‑2‑胺与对氯苯甲醛偶联反应,所得产物进行醛基缩硫醛保护反应。本发明的荧光探针,在已腈(ACN)/缓冲溶液(HEPES)(9/1,v/v)溶液中,利用Hg2+促进硫代缩醛的脱保护作用引起检测体系荧光效应变化,从而实现对Hg2+的“on‑off”检测。该探针在Hg2+检测过程中具有响应时间短、离子选择性好、抗其它金属离子干扰性强等优点,同时检测极限低至1.57×10‑8mol/L,可实现Hg2+的痕量检测。该发明在中草药Hg2+检测中得到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