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14873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013790.5
申请日:2025-01-06
Applicant: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电加热储能型蒸汽发生器,属于工业供汽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通过传统燃煤、燃气或燃油锅炉产生工业用蒸汽的方式存在的污染物排放高以及传统能源消耗大的问题。蒸汽发生器主体、风道、循环风机及固体蓄热砖,其中所述蒸汽发生器主体包括壳体、位于壳体上方的汽包以及位于壳体内部的省煤器、蒸发管束及过热器,循环风机及固体蓄热砖设置在风道内,风道的两端分别与壳体的两端连通,形成循环回路。利用电能产生过热蒸汽,能够满足工业蒸汽高参数的要求,实现电气化工业供汽,相比于传统锅炉,本发明的电加热储能型蒸汽发生器低碳、环保且响应速度更快。
-
公开(公告)号:CN119538785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616587.9
申请日:2024-11-13
Applicant: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一种炉内燃烧与水冷壁水动力特性双向耦合联动计算模型,涉及水动力计算技术领域,用于准确实现炉内燃烧监测和水冷壁全屏管壁温的测量。本发明所提出的计算模型包括水动力模块和Fluent模块;水动力模块用于基于提供的热负荷边界计算出工质侧信息;Fluent模块用于将工质侧信息转化为壁面条件,并计算输出热负荷分布,还用于将热负荷分布发送给热负荷边界公式计算出新的热负荷边界,并发送给水动力模块,实现水动力模块和Fluent模块的耦合交互。该模型通过不断的的修正热负荷,而后进行水动力计算,从而准确性更高。本发明适用于锅炉的水动力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19245064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510477.4
申请日:2024-10-28
Applicant: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适用自然循环运行方式的塔式布置煤粉锅炉,涉及燃煤机组发电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π型布置方式烟气从炉膛至锅炉出口烟气需经过6处90度的转弯,烟气流场不均匀,并且水平烟道处容易出现积灰情况,尾部竖井烟道增加锅炉深度(长)8~10米,整体占地面积较大,无法实现全疏水结构,不利用于锅炉快速启动的问题。采用省煤器、一级过热器、二级过热器、三级过热器、再热器放置于炉膛内部,整体形成塔式布置,使炉膛形成膜式水冷壁空腔结构,煤粉经过燃烧后形成的烟气依次经过炉膛、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烟气通过连接烟道进入脱硝装置、空气预热器至锅炉出口,可实现受热面的全疏水结构,并实现对锅炉进行快速启动的功能。本发明适用于燃煤机组。
-
公开(公告)号:CN118517731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796318.9
申请日:2024-06-20
Applicant: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厂的新型能源供应系统,属于能源供应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锅炉给水提供水并利用电能产生饱和蒸汽,通过蒸汽管道将蒸汽供给电厂发电锅炉启动暖机;电极锅炉产生的饱和蒸汽通过电加热器加热至过热蒸气供给工业园区,电极锅炉产生的饱和蒸汽在管壳换热器中将厂内供热管网内的热网水加热,热水储存在蓄热水罐内或直接给厂内供热管网;制冷站将水管中的水进行冷冻储存在蓄热水罐中或直接给厂内供冷管网。本发明实现了电厂启动蒸汽、工业供汽、冬季供暖问题,同时避免了启动锅炉的长时间闲置所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配合蓄热水罐,可在电厂园区冬季供暖及夏季制冷时消纳新能源谷电,减少电厂的碳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18346974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430101.6
申请日:2024-04-10
Applicant: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新型耦合锅炉供热系统。锅炉汽水系统内的工质对水质要求较高,从系统内抽汽会增加电厂化水处理成本,影响整体经济效益,同时抽汽量也会受限制,无法在保证运行安全的基础上抽取足够多的蒸汽供热。本发明包括:锅炉的烟道中还安装有蒸发器(7)和低温省煤器(9),锅炉包墙内安装有换热器(1);外部供给的除盐水通过给水管道(23)与低温省煤器入口集箱(22)连通,低温省煤器的出口集箱(20)通过出口导管(15)与汽水分离装置(6)连通,汽水分离装置的出口通过下降管(18)与蒸发器的入口集箱(19)连通,蒸发器的出口集箱(24)通过汽水引出管(16)与汽水分离装置的入口连通。本发明用于耦合锅炉供热。
-
公开(公告)号:CN117888974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1857025.9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哈尔滨哈锅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基于电极锅炉的二氧化碳储能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涉及二氧化碳储能发电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的风电和光电等新能源发电机组存在无法完全满足电力用户的用电需求,以及存在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本发明通过电极锅炉及CO2循环发电系统,实现了将暂时不用的热量储存(储能)在高温高压二氧化碳储热罐中,在需要的时候再将其释放出来发电,从而突破时间和空间两个尺度上的瓶颈,有效解决传统的风电和光电等新能源发电机组存在无法完全满足电力用户的用电需求,以及存在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本发明可获得一种基于电极锅炉的二氧化碳储能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0705081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1910911043.8
申请日:2019-09-25
Applicant: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大唐国际雷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11/10
Abstract: 一种电厂燃烧烟气侧热偏差计算方法,属于锅炉烟气侧热偏差计算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结果精准、能够实时测量、可靠度高的电厂燃烧烟气侧热偏差计算方法。本发明中,根据任一管屏整屏受热面的壁温测点分布、管屏的进出口工质温度和入口压力得到管屏各区域壁温的温升分布;根据管屏各区域的温升分布得出该管屏各区域的实际热偏差的焓增分布,根据锅炉管屏进出口集箱的连接方式及集箱规格计算得到进口集箱和出口集箱的静压分布,从而得出该管屏的静压分布;根据管屏的静压分布耦合求解每片管屏的流量分布;根据管屏各区域的焓增分布与所述流量分布计算出该区域的烟气侧热偏差分布。本发明主要用于为锅炉的设计和运行提供理论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5681936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379105.3
申请日:2022-11-04
Applicant: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 华能(浙江)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玉环分公司
Abstract: 一种650℃超超临界卧式增压锅炉及循环系统。现有技术锅炉运行时炉膛内存在煤粉着火、稳燃特性差,锅炉热效率低和达汽温能力弱等问题。本发明组成包括:650℃超超临界卧式增压锅炉(1),所述的650℃超超临界卧式增压锅炉采用卧式布置结构,并在锅炉本体四周采用承压锅壳密封结构,水平烟道的对流受热面沿烟气流向垂直布置,燃烧器布置在两侧墙,所述的燃烧器区的空气通过管路分别与压气机(2)、启动风机(3)连接,所述的压气机通过管路与涡轮机(4)连接,所述的涡轮机一端通过管路与锅炉的尾部烟道连接,所述的涡轮机另一端通过管路风机(5)连接,所述的风机通过管路与烟囱(6)连接。本发明用于650℃超超临界卧式增压锅炉及循环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1853738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760898.8
申请日:2020-07-31
Applicant: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250MW超临界塔式风扇及π型风扇磨褐煤锅炉,本发明涉及一种磨褐煤锅炉,本发明为了解决褐煤难燃烧的问题,本发明包括省煤器、水冷壁、过热器系统、再热器系统、启动系统、燃烧系统和烟风系统,所述省煤器、过热器系统和再热器系统均安装在锅炉炉膛的上部,所述水冷壁和燃烧系统均位于锅炉炉膛的下部,所述启动系统与水冷壁和过热器系统连接,所述烟风系统与锅炉烟道的尾部连接。本发明在对现有250MW亚临界褐煤锅炉的研究基础上,开发研制出了250MW超临界风扇磨褐煤锅炉,既克服了小容量机组提效的困难,又解决了燃用高水分褐煤难燃烧的难题,节能降耗,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256101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911424717.8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百万π型双切圆锅炉高温受热面不等节距布置方法,它涉及一种不等距布置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百万π型双切圆锅炉高温受热面不等节距布置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常规百万π型双切圆锅炉高温受热面不能很好的适应烟气侧热负荷偏差,造成高效超超临界锅炉达到额定汽温困难的问题。本发明的步骤为:根据实际运行的百万π型双切圆锅炉高温受热面烟气侧热负荷运行数据;选取靠近左侧水冷壁和右侧水冷壁的高温受热面管屏烟气侧热负荷,选取靠近锅炉中心线的高温受热面管屏烟气侧热负荷;根据步骤二设计选取的热负荷比例匹配相对应区域内管屏的布置面积;根据步骤三布置的不同区域内的管屏面积调整对应区域内的管屏布置节距。本发明属于锅炉设备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