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柔相济的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14773550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0438411.3

    申请日:2022-04-25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吸附重金属有机材料领域,具体涉及刚柔相济的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刚柔相济的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其结构如式Ⅰ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刚柔相济的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制备重金属吸附剂中的用途。本发明的优势在于,将柔性结构引入到COFs框架中去,使得合成的刚柔并济的COFs材料不仅像刚性COFs一样具有良好的结晶度,还可通过简单的解离反应释放出柔性结构中大量的活性位点,而无需通过后功能化等方法额外引入新的官能团。本发明在基本不影响材料的孔道结构的前提下,实现了活性位点的原位可控构建,同时还保证了活性位点的分布均匀性。

    刚柔相济的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14773550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438411.3

    申请日:2022-04-25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吸附重金属有机材料领域,具体涉及刚柔相济的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刚柔相济的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其结构如式Ⅰ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刚柔相济的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制备重金属吸附剂中的用途。本发明的优势在于,将柔性结构引入到COFs框架中去,使得合成的刚柔并济的COFs材料不仅像刚性COFs一样具有良好的结晶度,还可通过简单的解离反应释放出柔性结构中大量的活性位点,而无需通过后功能化等方法额外引入新的官能团。本发明在基本不影响材料的孔道结构的前提下,实现了活性位点的原位可控构建,同时还保证了活性位点的分布均匀性。

    基于形态特征的电力负荷曲线自适应聚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423769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710655080.8

    申请日:2017-08-03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形态特征的电力负荷曲线自适应聚类方法,其提取获取的电力负荷曲线的形态特征,获取设定量个函数密度值作为初始的聚类中心;通过计算最小聚类代价函数值对电力负荷曲线进行分类:当相邻两次迭代的聚类中心变化量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将得到的聚类中心存入聚类中心集合;当设定量等于或大于预设阀值时,采用聚类中心集合中的所有聚类中心聚类得到聚类系谱图选取聚类中心和聚类中心数量;当相邻两次迭代的聚类中心变化量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获取当前聚类中心,之后采用最小聚类代价函数值对电力负荷曲线进行分类;当所有电力负荷曲线均分类至聚类中心所在电力负荷曲线簇时,输出当前聚类中心,电力负荷曲线簇和聚类中心数量。

    离轴级联超构表面轨道角动量解复用器件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92204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650272.1

    申请日:2023-12-05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离轴级联超构表面轨道角动量解复用器件的设计方法,包括沿着光路前进方向依次分布的红外激光器、反射式涡旋光束产生模块、缩束模块、解复用模块和显微模块,解复用模块包括第一级超构表面和第二级超构表面,第一级超构表面与第二级超构表面呈离轴系统,采用实际衍射场反向计算的方法优化了第二块相位修正元件的相位分布,并通过离轴设计消除了超构表面调制效率不足100%所产生的杂散光,极大减小轨道角动量解复用系统的体积,可以将杂散光导入到固定区域,不影响级联器件的性能。

    一种过渡金属硫化物-共价有机框架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803527A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310752195.4

    申请日:2023-06-25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含铀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过渡金属硫化物‑共价有机框架复合材料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上述过渡金属硫化物‑共价有机框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处理含铀废水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CdS@COF材料具有高效的化学吸附、增强的载流子分离效率和抗光腐蚀能力,并且稳定性和可重用性良好,具有优异的U(VI)萃取率和选择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