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616625B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211223679.1
申请日:2022-10-08
Applicant: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IPC: G01S19/37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GNSS实时数据偏移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实施测量的基准站站名并生成随机因子;根据所述随机因子计算得到原始偏移值;将基准站的精确坐标采用所述原始偏移值进行NEU坐标系变换,得到偏移后的坐标;将偏移后的坐标和基准站的精确坐标分别与基准站接收到的数据对应的卫星计算得到伪距差并设置进基准站观测值中,得到基于偏移后的坐标的基准站观测值。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将基准站精确坐标使用固定随机偏移的方式来生成基准站偏移坐标,求得生成的基准站偏移坐标与基准站精确坐标差异,生成偏移后的基准站数据,从而实现基准站数据的脱密,能够实现更低延迟的基准站数据偏移。
-
公开(公告)号:CN113358092B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110647211.4
申请日:2021-06-10
Applicant: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CN)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确定我国高程基准的垂直偏差的大数据数值算法,采用GNSS在全国范围内分布式测量各个实测点位的大地高;将各个实测点位的大地高以及经纬度信息分别输入EGM2008模型,获得以全球海平面为基准的海拔高和高程异常,输入CQG2000模型,获得以我国海平面为基准的海拔高和高程异常;计算以我国海平面为基准的高程基准差异和以全球海平面为基准的高程基准差异,计算二者的绝对差值,统计分析获得我国高程基准的垂直偏差。本发明分别利用全国1921个GNSS水准点和多个非水准点对CQG2000模型和EGM2008模型进行分布式的对比,获得更为准确的对比结果,提高垂直偏差的计算精度。算法简单,减少了模型误差,提高了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883336B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110195402.1
申请日:2021-02-19
Applicant: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延迟值的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获取三维空间内的延迟值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中,延迟值的计算方法,包括:根据每一已知观测站的坐标信息和每一被观测卫星的坐标信息,计算每一已知观测站与每一被观测卫星之间的视线距离,得到第一视线距离,已知观测站为已知延迟值的观测站;基于预设的加权方法,计算每一已知观测站对应的延迟值在未知观测站的延迟值的计算过程中所占的权重值;根据未知观测站的坐标信息和每一被观测卫星的坐标信息,计算未知观测站与每一被观测卫星之间的视线距离,得到第二视线距离;根据第一视线距离、第二视线距离、权重值和已知观测值,计算未知观测站的延迟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924270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610573.0
申请日:2022-05-31
Applicant: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基于GNSS的InSAR形变监测基准建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步骤:获取无地面形变先验信息的PS目标点的第一形变信息;利用所述第一形变信息对PS目标点进行分级与标定;根据所述分级与标定的结果,计算PS目标点的线性形变速率和高程修正值;将标定后的PS目标点作为InSAR形变起算基准建立InSAR形变监测基准。该技术方案利用GNSS长期连续形变监测信息作为先验信息,对InSAR中PS目标点进行参考点的准确、快速识别以及稳定性分级与速率标定,将标定后的PS点纳入PS基线函数模型和PS网平差模型,获得附有地面信息的PSInSAR形变场,保障形变基准参考点的客观性、可靠性和统一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764846A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2110055481.6
申请日:2021-01-15
Applicant: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IPC: G06T17/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字高程异常数据的转换方法及装置,通过选择预定分辨率及每分辨率下预定采样数的高程异常数据生成不规则三角网、制作栅格数据,并通过分带投影转换后,按照预定规格的格网数进行重新采样,从而得到DEM数据,以完成全国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成果大地高和正常高的转换,生成全国范围任意分辨率格网大地高转正常高差值(即高程异常值)的数据产品。能够实现全国似大地水准面计算模型转换任意分辨率栅格数字高程异常模型,转换涉及范围大、精度高,并且通过对转换后的数据进行裁切处理和接边处理,为形成一套新的覆盖全国、更为精细的数字地形数据提供了重要基础,同时,为数字地形数据精细化和变化更新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2949294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163506.4
申请日:2021-02-05
Applicant: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IPC: G06F40/274 , G06F40/126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卫星定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湿延迟数据文本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本发明以预先约定的观测站‑卫星号参数、观测站纬度参数、观测站经度参数、观测站大地高度参数、导航卫星系统类型参数、斜路径湿延迟参数、卫星高度角参数和卫星方位角参数作为列标题,来构建湿延迟数据文本,并在每一列对应的数据行中注入与这些列标题匹配的湿延迟数据,从而大大丰富了湿延迟数据,解决了现有湿延迟信息仅包括天顶湿延迟所导致的反映出对流层湿延迟在三维方向上的分布信息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883336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195402.1
申请日:2021-02-19
Applicant: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延迟值的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获取三维空间内的延迟值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中,延迟值的计算方法,包括:根据每一已知观测站的坐标信息和每一被观测卫星的坐标信息,计算每一已知观测站与每一被观测卫星之间的视线距离,得到第一视线距离,已知观测站为已知延迟值的观测站;基于预设的加权方法,计算每一已知观测站对应的延迟值在未知观测站的延迟值的计算过程中所占的权重值;根据未知观测站的坐标信息和每一被观测卫星的坐标信息,计算未知观测站与每一被观测卫星之间的视线距离,得到第二视线距离;根据第一视线距离、第二视线距离、权重值和已知观测值,计算未知观测站的延迟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924270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210610573.0
申请日:2022-05-31
Applicant: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基于GNSS的InSAR形变监测基准建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步骤:获取无地面形变先验信息的PS目标点的第一形变信息;利用所述第一形变信息对PS目标点进行分级与标定;根据所述分级与标定的结果,计算PS目标点的线性形变速率和高程修正值;将标定后的PS目标点作为InSAR形变起算基准建立InSAR形变监测基准。该技术方案利用GNSS长期连续形变监测信息作为先验信息,对InSAR中PS目标点进行参考点的准确、快速识别以及稳定性分级与速率标定,将标定后的PS点纳入PS基线函数模型和PS网平差模型,获得附有地面信息的PSInSAR形变场,保障形变基准参考点的客观性、可靠性和统一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764846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110055481.6
申请日:2021-01-15
Applicant: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IPC: G06T17/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字高程异常数据的转换方法及装置,通过选择预定分辨率及每分辨率下预定采样数的高程异常数据生成不规则三角网、制作栅格数据,并通过分带投影转换后,按照预定规格的格网数进行重新采样,从而得到DEM数据,以完成全国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成果大地高和正常高的转换,生成全国范围任意分辨率格网大地高转正常高差值(即高程异常值)的数据产品。能够实现全国似大地水准面计算模型转换任意分辨率栅格数字高程异常模型,转换涉及范围大、精度高,并且通过对转换后的数据进行裁切处理和接边处理,为形成一套新的覆盖全国、更为精细的数字地形数据提供了重要基础,同时,为数字地形数据精细化和变化更新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2949294B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110163506.4
申请日:2021-02-05
Applicant: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IPC: G06F40/274 , G06F40/126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卫星定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湿延迟数据文本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本发明以预先约定的观测站‑卫星号参数、观测站纬度参数、观测站经度参数、观测站大地高度参数、导航卫星系统类型参数、斜路径湿延迟参数、卫星高度角参数和卫星方位角参数作为列标题,来构建湿延迟数据文本,并在每一列对应的数据行中注入与这些列标题匹配的湿延迟数据,从而大大丰富了湿延迟数据,解决了现有湿延迟信息仅包括天顶湿延迟所导致的反映出对流层湿延迟在三维方向上的分布信息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