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605852B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310601695.4
申请日:2013-11-25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大规模电网机电暂态实时仿真的并行拓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网络主拓扑结构进行网络分割;将网络分层分区;边界系统拓扑和子网全拓扑;子网变化拓扑;与机电暂态实时仿真集成;拓扑变化后,进行网络求解。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大规模电网机电暂态实时仿真的并行拓扑方法,采用基于MPI的并行计算结构,拓扑效率得以提高,状态变化元件采用局部导纳阵修改,局部因子分解技术提高计算速度,且变化拓扑只对本子网内元件变位的电压等级进行拓扑,缩小搜索范围,提高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462813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736920.X
申请日:2014-12-05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 , 清华大学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电站变结构双尺度数据融合方法,属于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构造粗、细尺度状态向量;采用母线模型对细尺度融合周期内的PMU和RTU节点量测量进行细尺度数据融合,构建细尺度融合量测方程;根据不同情况给定细尺度状态向量的初值;进行细尺度状态估计;直至粗尺度融合周期开始时刻到来构建粗尺度融合量测方程;给定粗尺度状态向量初值进行粗尺度状态估计,将粗尺度状态估计结果上送至调度中心,供调度员使用。本发明可以高效地、充分地利用变电站内来自RTU、PMU的多源数据,将量测量中的坏数据进行辨识和剔除,显著提高变电站状态估计的抗差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462813B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申请号:CN201410736920.X
申请日:2014-12-05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 , 清华大学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电站变结构双尺度数据融合方法,属于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构造粗、细尺度状态向量;采用母线模型对细尺度融合周期内的PMU和RTU节点量测量进行细尺度数据融合,构建细尺度融合量测方程;根据不同情况给定细尺度状态向量的初值;进行细尺度状态估计;直至粗尺度融合周期开始时刻到来构建粗尺度融合量测方程;给定粗尺度状态向量初值进行粗尺度状态估计,将粗尺度状态估计结果上送至调度中心,供调度员使用。本发明可以高效地、充分地利用变电站内来自RTU、PMU的多源数据,将量测量中的坏数据进行辨识和剔除,显著提高变电站状态估计的抗差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871288B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1711127317.1
申请日:2017-11-1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室气体减排量的测算方法及系统,分别计算电网、发电侧与电网联动协调部分和用电侧与电网联动协调部分在未来设定时间段内的温室气体减排量;根据上述三个温室气体减排量,测算电网温室气体总减排量。本发明分析电网公司各项温室气体减排量,并对各项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进行了定量测算,为电网公司制定实施温室气体管控计划与碳资产管理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07871288A
公开(公告)日:2018-04-03
申请号:CN201711127317.1
申请日:2017-11-1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06Q50/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76 , Y02P90/84 , Y04S10/545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室气体减排量的测算方法及系统,分别计算电网、发电侧与电网联动协调部分和用电侧与电网联动协调部分在未来设定时间段内的温室气体减排量;根据上述三个温室气体减排量,测算电网温室气体总减排量。本发明分析电网公司各项温室气体减排量,并对各项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进行了定量测算,为电网公司制定实施温室气体管控计划与碳资产管理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3533919B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11045121.4
申请日:2021-09-07
Applicant: 湖北工业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天线技术领域,公开了用于电力设备局部放电检测的小型化内置柔性天线传感器。本发明将阿基米德平面螺旋天线和指数渐变式高间隙比巴伦均设置在柔性基板的上方,且两者共面,将同轴接头设置在柔性基板的下方;指数渐变式高间隙比巴伦的始端与同轴接头连接,终端与阿基米德平面螺旋天线的始端相连;指数渐变式高间隙比巴伦为双臂结构,并采用指数渐变线的形式逐步改变间隙比,间隙比的最大值大于等于5;小型化内置柔性天线传感器用于耦合电气设备局部放电辐射的特高频波段的电磁波信号。本发明通过指数渐变式高间隙比巴伦降低阻抗,扩大使用范围,通过巴伦和天线本体共面实现轴向小型化,采用柔性基底实现与电气设备内部复杂结构的共形。
-
公开(公告)号:CN110514131B
公开(公告)日:2021-01-19
申请号:CN201910792325.0
申请日:2019-08-26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B1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层式光纤光栅二维应变传感器,包括刻在同一根保偏光删上的三个双重光纤光栅,所述保偏光删弯折呈等边三角形,三个双重光纤光栅分别布置在一边上,第一双重光纤光栅和第二双重光纤光栅均为应变测量光栅,第三双重光纤光栅为温度补偿光栅,且三个双重光纤光栅的中心波长不同;其中,三个双重光纤光栅和一根保偏光纤均被封装于封装膜内,在第三双重光纤光栅外设有有U型封装区,且U型封装区仅U型开口区域与封装膜连接。本发明的传感器在测量时可以表贴在不规则曲面表面进行应变测量,有效提高空间分辨率,使用时安装灵活,且由于其中一根光纤光栅为温度补偿光纤光栅因而能够实现温度补偿,环境适应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9633234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11604941.0
申请日:2018-12-26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R15/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15/24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灵敏度的光纤光栅电场传感器,包括上金属半球和下金属半球,增敏放大机构、光纤和绝缘板设置在上、下金属半球之间,通过两个金属半球来感应电场信号,该增敏放大机构的设计运用了逆压电效应和放大式增敏相结合的方法,增敏效果更加明显。电压信号通过导线传递到增敏放大机构上,增敏放大机构从而发生机械变形,该变形量经过增敏放大机构的放大输出一个相对较大的变形量并作用于光纤,使其中心波长发生变化,通过检测波长漂移量从而获得待测电场强度。该光纤光栅传感器增敏效果显著,体积小,使用范围广,适用于结构的微小应变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09633495B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811603254.7
申请日:2018-12-26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R33/032 , G01R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温度补偿的光栅光纤磁场传感器及制备方法和基于其的分布式测量系统,属于光纤传感器技术领域。包括磁场测量光栅、温度补偿光栅、磁致伸缩Terfenol‑D颗粒及环氧树脂基体四部分。磁致伸缩Terfenol‑D颗粒在环氧树脂基体中呈一定取向分布,因此磁致伸缩材料沿磁场方向的形变ε更加集中,采用金属化镍层使应变传递损失更小,并且颗粒形态可以有效减小的超磁致伸缩材料由于磁滞损耗及涡流损耗导致的异常热的产生从而整体上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本发明的传感器有效解决了温度补偿的问题,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同时还解决了光纤和环氧树脂的连接问题,提高了传感器的稳定性和服役寿命,体积小巧,易于在较小的空间中完成高精度的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543184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361417.0
申请日:2024-09-2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北分部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流闭锁故障后新能源场站的无功控制方法和系统,包括:获取直流闭锁故障后新能源场站的无功出力数据;根据所述无功出力数据,利用预先构建的无功控制模型,得到所述新能源场站的无功功率参考值;根据所述无功功率参考值,对所述新能源场站进行无功控制;其中,所述无功控制模型是以最大化所述新能源场站的无功备用为目标,并以暂态电压波动程度约束、暂态脱网风险度约束和可调节无功出力极限约束为约束条件构建的;本申请通过最大化新能源场站的无功备用,并结合约束条件,能够充分挖掘直流闭锁故障后新能源场站的无功支撑能力,形成容量可观的动态无功支撑资源,有利于防止电压波动过大导致的电压崩溃现象,提升电压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