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180292A
公开(公告)日:2017-09-19
申请号:CN201610139415.6
申请日:2016-03-11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维电网智能化发展水平评价方法,包括:将当前电网发展阶段中智能电网的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划分为效果层评价指标及基础层评价指标;将效果层评价指标按多个需求维度进行划分,并计算各需求维度的维度指标权重值;根据各需求维度的子指标计算子指标权重值;根据各维度指标权重值及子指标权重值计算效果层评价结果;根据基础层评价指标与效果层评价指标的灰色关联度计算基础层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值;通过熵权法根据基础层评价指标计算基础层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值;根据主观权重值及客观权重值计算组合权重值;根据基础层评价指标值及组合权重值计算基础层评价结果;根据效果层评价结果及基础层评价结果计算生成综合评价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06127377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451139.7
申请日:2016-06-21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宋璇坤 , 于建成 , 韩柳 , 麻秀范 , 吴磊 , 徐科 , 刘思革 , 任国岐 , 姚程 , 李军 , 肖智宏 , 黄飞 , 彭竹弈 , 洪潇 , 李龙 , 张小敏 , 段军红 , 胡殿刚 , 陈炜 , 徐昊亮 , 靳攀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6393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电网多能源综合协调水平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目前智能电网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以电力为核心的能源生态系统为研究主体,研究智能电网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相互协调,建立智能电网多能源综合协调水平评价体系;2)确定智能电网多能源综合协调水平评价体系的参考依据,专家对评价体系中的指标评分按照百分制进行打分,将评价体系中指标分为高、较高、中、较低和低五个等级;3)结合专家打分结果,对智能电网多能源综合协调水平采用三角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智能电网评价过程中。
-
公开(公告)号:CN107180292B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1610139415.6
申请日:2016-03-11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维电网智能化发展水平评价方法,包括:将当前电网发展阶段中智能电网的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划分为效果层评价指标及基础层评价指标;将效果层评价指标按多个需求维度进行划分,并计算各需求维度的维度指标权重值;根据各需求维度的子指标计算子指标权重值;根据各维度指标权重值及子指标权重值计算效果层评价结果;根据基础层评价指标与效果层评价指标的灰色关联度计算基础层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值;通过熵权法根据基础层评价指标计算基础层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值;根据主观权重值及客观权重值计算组合权重值;根据基础层评价指标值及组合权重值计算基础层评价结果;根据效果层评价结果及基础层评价结果计算生成综合评价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06100117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425393.X
申请日:2016-06-15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天津大学
Inventor: 宋璇坤 , 韩柳 , 徐弢 , 李军 , 王伟 , 胡殿刚 , 于建成 , 宋宁希 , 张小敏 , 段军红 , 吴磊 , 肖智宏 , 黄飞 , 彭竹弈 , 徐昊亮 , 庄博 , 靳攀润 , 高涵 , 王笑雪
IPC: H02J1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13/0006
Abstract: 一种基于最小配电区域的分布式馈线自动化装置配置方法,将分布式馈线自动化装置分为:采集单元,采集最小配电区域内开关处的电压、电流及流过开关的功率;设置单元,对相邻最小配电区域内的设备、限值及运行模式进行参数设置;展示单元,对采集单元采集的信息和设置单元设置的参数进行展示;通信单元,与上下游相邻的最小配电区域内的馈线自动化装置进行通信,并与主站或系统子站系统通信;计算单元,从采集单元和通信单元获得信息,分析当前开关动作状态;控制单元,根据计算单元的计算结果对所述最小配电区域开关的状态进行控制;蓄电池单元,用于对所述的分布式馈线自动化装置供电。本发明能有效解决分布式电源接入或是环网运行情况下的故障快速定位隔离。
-
公开(公告)号:CN104166785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410334022.1
申请日:2014-07-14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其包括以下步骤:1)计算保护装置的可靠性指标R;2)计算保护装置的速动性指标S;3)计算保护装置的灵敏性指标L;4)计算保护装置的耐久性指标N;5)计算保护装置的维修性指标W;6)计算保护装置经济性指标J;7)通过对所述指标R,S,L,N,W,J的计算,将得到的逆向评价指标转换为正向指标,使所有的指标具有相同的指向性,并将所有的正向指标转换为相对值指标,最后根据相对值指标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全面统一可靠性评价,相对值指标的计算值越大则保护装置的各个方面越完善,可靠性越高。本发明可以全面地评价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广泛应用于继电保护装置维护管理人员以及继电保护装置制造商。
-
公开(公告)号:CN104166785A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410334022.1
申请日:2014-07-14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其包括以下步骤:1)计算保护装置的可靠性指标R;2)计算保护装置的速动性指标S;3)计算保护装置的灵敏性指标L;4)计算保护装置的耐久性指标N;5)计算保护装置的维修性指标W;6)计算保护装置经济性指标J;7)通过对所述指标R,S,L,N,W,J的计算,将得到的逆向评价指标转换为正向指标,使所有的指标具有相同的指向性,并将所有的正向指标转换为相对值指标,最后根据相对值指标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全面统一可靠性评价,相对值指标的计算值越大则保护装置的各个方面越完善,可靠性越高。本发明可以全面地评价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广泛应用于继电保护装置维护管理人员以及继电保护装置制造商。
-
公开(公告)号:CN205541283U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20068070.5
申请日:2016-01-25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力检修警示装置,该电力检修警示装置包括:壳体、警示牌及检修装置,其中,壳体为中空结构,壳体的一侧壁设置有开口,开口通过一可开启的封闭结构进行密封,壳体中与开口相邻的两侧为透明材质,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两个隔层;警示牌设置于其中一隔层中;检修装置设置于另一隔层中。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可以在警示作用的同时,能够辅助工作人员的检修工作,在警示安全的同时,更加有效利用警示牌,为工作人员进行电力检修提供便利。
-
公开(公告)号:CN107425527B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710833133.0
申请日:2017-09-15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东南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统一潮流控制器静态安全预防控制方法。本发明将电力系统静态安全问题转化为优化问题,首先建立电力系统静态安全评价指标,作为优化目标函数;然后通过故障排序法对所有预防静态安全故障进行排序;由于UPFC拥有四种常用的潮流控制模式:定功率、电压调节、相角调节和阻抗补偿控制模式,各种控制模式控制特性各异,本发明将UPFC四种控制模式考虑到UPFC静态安全预防控制中,优化UPFC控制参数的同时,优化UPFC的控制模式;优化算法采用粒子群算法。计算结果表明,本方法得到的UPFC预防控制参数和控制模式能明显提高电力系统的静态安全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7425527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710833133.0
申请日:2017-09-15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东南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统一潮流控制器静态安全预防控制方法。本发明将电力系统静态安全问题转化为优化问题,首先建立电力系统静态安全评价指标,作为优化目标函数;然后通过故障排序法对所有预防静态安全故障进行排序;由于UPFC拥有四种常用的潮流控制模式:定功率、电压调节、相角调节和阻抗补偿控制模式,各种控制模式控制特性各异,本发明将UPFC四种控制模式考虑到UPFC静态安全预防控制中,优化UPFC控制参数的同时,优化UPFC的控制模式;优化算法采用粒子群算法。计算结果表明,本方法得到的UPFC预防控制参数和控制模式能明显提高电力系统的静态安全水平。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