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134576A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410338268.6
申请日:2014-07-16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1H36/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继电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引脚干簧管型双路跳闸节点瓦斯继电器,适用于运行中的变压器或分接开关等电力设备上的瓦斯继电器。它包括干簧管和浮子;在瓦斯继电器的壳体内设有重瓦斯保护装置和轻瓦斯保护装置。在壳体内的油流管道里设有变压器油,壳体上设有侧入口。本发明是在常规气体继电器的基础上使用一种具有三个金属簧片触点型干簧管作为信号输出节点,可有效防止因引脚外部绝缘不良造成误发报警或跳闸信号,降低在因外界干扰,增加保护的可靠性,能迅速区分是由于变压器漏油缺陷还是变压器内部故障。具有二次回路绝缘度高,使用安全可靠的特点,可以避免接点的误动作,结构简洁合理,效果明显,利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021868A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510425973.4
申请日:2015-07-20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现场测量高压断路器合闸过电压的简便方法,需一台高性能的示波器,所述的高性能示波器要求具有带宽至少为2G,采样率至少为4G/s,6-8个通道并具有存储功能;通过电缆将示波器与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侧相连接,在断路器合闸操作前启动示波器,在合闸操作过程中,示波器即可记录合闸时产生的过电压;利用示波器的存储功能等对记录的波形进行分析,可以分析其波形形状,同时对过电压的幅值及其频率特性也可以直接读取。本发明结构简洁合理,现场易于操作,效果明显,利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622342B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1710770557.7
申请日:2017-08-31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MVC架构的配网台区数据分析系统,是分析配电台区用电信息采集装置采集信息的智能分析系统。包括电力内网Web端数据库和离线客户端两部分;其中,离线客户端包括信息生成模块、数据分析管理模块、绘图模块和图形分析模块。本发明紧密契合智能配电网在线监测需求和特点,实现分析、预判断配网台区用电信息采集装置采集的信息是否准确。经过分析后判断采集的异常信息准确,无需前往现场对假异常进行治理,不但节省了大量人力和时间,同时具有灵活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等主要优点,使得配网在线监测技术应用更加智能化。
-
公开(公告)号:CN107622342A
公开(公告)日:2018-01-23
申请号:CN201710770557.7
申请日:2017-08-31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MVC架构的配网台区数据分析系统,是分析配电台区用电信息采集装置采集信息的智能分析系统。包括电力内网Web端数据库和离线客户端两部分;其中,离线客户端包括信息生成模块、数据分析管理模块、绘图模块和图形分析模块。本发明紧密契合智能配电网在线监测需求和特点,实现分析、预判断配网台区用电信息采集装置采集的信息是否准确。经过分析后判断采集的异常信息准确,无需前往现场对假异常进行治理,不但节省了大量人力和时间,同时具有灵活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等主要优点,使得配网在线监测技术应用更加智能化。
-
公开(公告)号:CN104377580B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410678836.7
申请日:2014-11-24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B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大型变电设备试验工具传输装置。本发明包括上下两大部分,所述的上部分装置的左侧为窄板,窄板的内部分布有方形孔,窄板通过横向斜坡与中间宽板相连,中间宽板上设有孔,中间宽板右侧通过竖向斜坡连接到长轴,长轴右侧与侧板相连接。本发明装置可挂接导线、导线夹及小型线盘等设备,通过下部伸缩杆将所需设备运送至大型变电设备箱体上,一次可运送多种试验设备,具有省时省力,结构简单合理,易于操作的优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显著提高了证试验人员的作业安全的保障性,同时也明显提高了试验的工作效率。适宜于在电力系统广泛使用和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4377580A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410678836.7
申请日:2014-11-24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B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B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大型变电设备试验工具传输装置。本发明包括上下两大部分,所述的上部分装置的左侧为窄板,窄板的内部分布有方形孔,窄板通过横向斜坡与中间宽板相连,中间宽板上设有孔,中间宽板右侧通过竖向斜坡连接到长轴,长轴右侧与侧板相连接。本发明装置可挂接导线、导线夹及小型线盘等设备,通过下部伸缩杆将所需设备运送至大型变电设备箱体上,一次可运送多种试验设备,具有省时省力,结构简单合理,易于操作的优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显著提高了证试验人员的作业安全的保障性,同时也明显提高了试验的工作效率。适宜于在电力系统广泛使用和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4296021B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111370334.4
申请日:2021-11-19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R35/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配电自动化设备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真型试验的配电自动化设备通信模块传输稳定性检测系统及方法。该检测系统包括:实验室测试系统、真型测试系统、数据对比系统和模拟主站系统,其中,实验室测试系统、真型测试系统、与模拟主站系统远程或就地无线连接。本发明紧密契合智能配电网自动化实用性要求,能够真实掌握不同供应商生产的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通信模块的真实无线传输水平,减少因通信模块本身缺陷导致的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运行异常,减少运维人员赴现场处理无法短时解决的运行故障,节省了大量人力和时间,使工作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559399B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111344035.3
申请日:2021-11-14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航插辅助插拔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绝缘手柄、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其中绝缘手柄、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均对称设有两个,两个第一支撑臂分别与两个绝缘手柄一体式焊接,两个第一支撑臂交叉设置,且通过第一主连轴连接,两个第一支撑臂远离绝缘手柄的一端均安装有第二主连轴,且通过两个第二主连轴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撑臂连接,两个第一支撑臂靠近第二支撑臂的一端通过两个从连轴分别连接有横梁板,两个横梁板分别穿过两个通孔。该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航插辅助插拔装置,防止作业过程中插头的掉落,保证了安装航插插接的准确性,同时减少了现场运维人员的工作时间和体力付出。
-
公开(公告)号:CN114559399A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111344035.3
申请日:2021-11-14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航插辅助插拔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绝缘手柄、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其中绝缘手柄、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均对称设有两个,两个第一支撑臂分别与两个绝缘手柄一体式焊接,两个第一支撑臂交叉设置,且通过第一主连轴连接,两个第一支撑臂远离绝缘手柄的一端均安装有第二主连轴,且通过两个第二主连轴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撑臂连接,两个第一支撑臂靠近第二支撑臂的一端通过两个从连轴分别连接有横梁板,两个横梁板分别穿过两个通孔。该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航插辅助插拔装置,防止作业过程中插头的掉落,保证了安装航插插接的准确性,同时减少了现场运维人员的工作时间和体力付出。
-
公开(公告)号:CN114301166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1344024.5
申请日:2021-11-14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1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智能配电自动化设备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电自动化一二次融合终端设备配置信息数字化录入方法。是利用一种配电自动化一二次融合终端设备配置信息数字化录入系统来实现,所述系统包括:配电自动化主站测配置信息智能获取模块,建立在单独的运行计算机上;智能数字化存储介质,具有微处理器、存储单元和操作系统。本发明通过录入系统大幅减少配电自动化一二次融合终端设备录入主站测配置信息时间,保证配电自动化一二次融合终端设备录入信息的准确性;借助智能数字化录入模式,简化繁琐的录入主站配置信息模式,减少现场运维人员的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有效保障信息录入的准确性,提高配电自动化设备使用效果和供电的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