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维码的电力设备信息管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08629B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1711053366.5

    申请日:2017-10-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二维码的电力设备信息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电力设备信息并输入到服务器中并存储,按照设定规则生成与电力设备信息对应的第一二维码标签,并由第一二维码标签生成第二二维码标签,将该第一二维码标签和第二二维码标签贴附于电力设备;工作人员通过手持设备扫描第二二维码标签,并提取出第一验证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验证后反馈验证通过命令,工作人员再扫描第二二维码标签,并验证通过命令提取出第二验证信息,并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再次验证并通过后,向工作人员的手持设备反馈电力设备信息,能够有效提高电力设备信息数据的安全性,防止非法人员根据设备信息对设备进行破坏,确保电力系统能够持续稳定运行,而且工作人员能够方便获取电力设备信息,提高信息获取效率,进而提高电力设备的运维检修效率。

    基于二维码的电力设备信息管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08629A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711053366.5

    申请日:2017-10-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二维码的电力设备信息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电力设备信息并输入到服务器中并存储,按照设定规则生成与电力设备信息对应的第一二维码标签,并由第一二维码标签生成第二二维码标签,将该第一二维码标签和第二二维码标签贴附于电力设备;工作人员通过手持设备扫描第二二维码标签,并提取出第一验证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验证后反馈验证通过命令,工作人员再扫描第二二维码标签,并验证通过命令提取出第二验证信息,并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再次验证并通过后,向工作人员的手持设备反馈电力设备信息,能够有效提高电力设备信息数据的安全性,防止非法人员根据设备信息对设备进行破坏,确保电力系统能够持续稳定运行,而且工作人员能够方便获取电力设备信息,提高信息获取效率,进而提高电力设备的运维检修效率。

    基于物联网的电力监测用供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421755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011194265.1

    申请日:2020-10-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力监测用供电系统,包括变压器、整流电路、缓冲保护电路、稳压电路、备用蓄电池、蓄电池管理电路以及电池供电切换电路;变压器的输入市电,变压器的输出端与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缓冲保护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缓冲保护电路的输出端与稳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蓄电池管理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稳压电路的输出端向低压直流负载供电,蓄电池管理电路的输出端与备用蓄电池的正极连接,电池供电切换电路的控制输入端与缓冲保护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电池供电切换电路的电源端与备用蓄电池连接,电池供电切换电路的输出端与低压直流负载以及稳压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确保整个电力物联网监测系统供电稳定性。

    架空地线接地状态监测预警系统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207851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211740586.6

    申请日:2022-12-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架空地线接地状态监测预警系统,包括电源单元、DC‑AC转换单元、控制传输单元、耦合加载单元、远程监控单元和接地参数采集单元;所述电源单元,向DC‑AC转换单元、控制传输单元和耦合加载单元以及接地参数采集单元提供直流电源;所述DC‑AC转换单元,其输入端连接于电源单元的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于耦合加载单元,用于将电源单元提供的直流电转换为设定频率和设定电压的交流电;耦合加载单元,其输入端连接于DC‑AC转换单元的输出端,用于将DC‑AC转换单元输出的交流电通过电磁耦合的方式加载于架空地线的测试点;控制传输单元,其输入单元与接地参数采集电源的输出端连接,控制传输单元与远程监控单元通信连接,控制传输单元的控制端连接于耦合加载单元以及DC‑AC转换单元;所述控制传输单元通过接地参数采集单元输出的采集参数生成相应的预警信息。

    低压直流电路供电控制电路

    公开(公告)号:CN112751410A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2011590266.8

    申请日:2020-1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低压直流电路供电控制电路,包括: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作为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于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作为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端;PMOS管M1的源极连接于三极管Q2的发射极,PMOS管M1的漏极连接于二极管D1的负极;所述过压检测电路用于检测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电压且在输入电压过压时向第一控制电路输出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出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一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入端连接于过压检测电路的控制输出端;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出端连接于PMOS管M1的栅极,第二控制电路的第一检测输入端连接于第一控制电路的检测端,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第二检测输入端连接于三极管Q2的集电极,所述第二控制电路根据第一检测输入端和第二检测输入端的电压信号控制PMOS管M1的导通与关断。

    电力通信网风险评估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711715A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811588733.6

    申请日:2018-12-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力通信网风险评估方法,包括步骤:S1:利用因子分析法提取电力通信网风险评估的原有的指标变量中的主因子对应的因子向量;S2:建立电力通信网提前预测模型,计算电力通信网提前预测的误差值;S3:获得电力通信网风险评估的提前预测值和电力通信网风险评估的误差预测值;S4:建立电力通信网风险评估的修正模型;S5:得到修正后的该电力通信网风险评估值;本发明通过对电力通信网评估指标的因子分析,能够以较少的几个指标变量反映原始数据的大部分信息,增加评价的科学性和降低评估成本,在径向基(RBF)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历史误差对未来的预测误差进行误差预测,应用该预测误差修正预测结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