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241042B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410378383.6
申请日:2014-08-01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IPC: H01H7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波的轴向非直线传播减弱操动机构振动的结构及方法,采用阻尼材料制成的具有轴向曲折结构的轴对称连接件,其作用是减弱断路器操动机构动作所产生振动的影响和振动能量的传播;通过在操动机构中振动波传播路径上的某些位置添加阻尼材料制成的具有轴向曲折结构的轴对称连接件来改变振动波的传播路径,使得在其中传播的振动波同时具有沿轴向和径向传播的路径。该曲折结构还通过增加振动波的折、反射来进一步削弱振动强度、吸收振动能量。并且,阻尼材料与轴对称连接件曲折结构的组合使用,延长了振动波的传播路径,使得阻尼材料对振动波能量的消耗进一步增强。
-
公开(公告)号:CN104241042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410378383.6
申请日:2014-08-01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IPC: H01H7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波的轴向非直线传播减弱操动机构振动的结构及方法,采用阻尼材料制成的具有轴向曲折结构的轴对称连接件,其作用是减弱断路器操动机构动作所产生振动的影响和振动能量的传播;通过在操动机构中振动波传播路径上的某些位置添加阻尼材料制成的具有轴向曲折结构的轴对称连接件来改变振动波的传播路径,使得在其中传播的振动波同时具有沿轴向和径向传播的路径。该曲折结构还通过增加振动波的折、反射来进一步削弱振动强度、吸收振动能量。并且,阻尼材料与轴对称连接件曲折结构的组合使用,延长了振动波的传播路径,使得阻尼材料对振动波能量的消耗进一步增强。
-
公开(公告)号:CN107477354B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710807931.6
申请日:2017-09-08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六氟化硫/氮气混合气体充气装置及方法,包括:SF6进气接口、N2进气接口、监测模块、流量控制阀组、抽真空模块和充气出口;SF6进气接口、N2进气接口、监测模块、抽真空模块和充气出口均与流量控制阀组相连通;流量控制阀组为多通阀;流量控制阀组上设置有S1、S2、S3、S4和S5五个阀门;S1设置在SF6气瓶与SF6进气接口之间,S2设置在N2气瓶与N2进气接口之间,S3设置在监测模块与多通阀之间,S4设置在抽真空模块与多通阀之间,S5设置在充气出口与待充气装置之间。本发明通过混合气体充气装置对电流互感器进行充气,既能满足现场充气对混合气体比例、压力的准确度要求和绝缘要求,又操作便捷、成本较低。
-
公开(公告)号:CN107477354A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710807931.6
申请日:2017-09-08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六氟化硫/氮气混合气体充气装置及方法,包括:SF6进气接口、N2进气接口、监测模块、流量控制阀组、抽真空模块和充气出口;SF6进气接口、N2进气接口、监测模块、抽真空模块和充气出口均与流量控制阀组相连通;流量控制阀组为多通阀;流量控制阀组上设置有S1、S2、S3、S4和S5五个阀门;S1设置在SF6气瓶与SF6进气接口之间,S2设置在N2气瓶与N2进气接口之间,S3设置在监测模块与多通阀之间,S4设置在抽真空模块与多通阀之间,S5设置在充气出口与待充气装置之间。本发明通过混合气体充气装置对电流互感器进行充气,既能满足现场充气对混合气体比例、压力的准确度要求和绝缘要求,又操作便捷、成本较低。
-
公开(公告)号:CN104779092A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510152643.2
申请日:2015-04-01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1H3/6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3/6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波的径向非直线传播减弱操动机构振动的结构及方法,采用阻尼材料制成的具有径向曲折结构的中心对称连接件,其作用是减弱断路器操动机构动作所产生振动的影响和振动能量的传播;通过在操动机构中振动波传播路径上的某些位置添加阻尼材料制成的具有径向曲折结构的中心对称连接件来改变振动波的传播路径,使得在其中传播的振动波具有沿环向传播的路径。该曲折结构还通过形成驻波、增加振动波的折、反射来进一步削弱振动强度、吸收振动能量。并且,阻尼材料与中心对称连接件曲折结构的组合使用,延长了振动波的传播路径,使得阻尼材料对振动波能量的消耗进一步增强。
-
公开(公告)号:CN107413187B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710807946.2
申请日:2017-09-08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环保型六氟化硫/氮气混合气体分离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监测模块、三通转换阀、直通阀组、增压阀组、高真空阀组、化学处理装置、混合气体分离装置和压缩回收装置;六氟化硫/氮气混合气体气室通过压力监测模块连接三通转换阀的入口,三通转换阀的第一出口通过增压阀组连接混合气体分离装置的入口,三通转换阀的第二出口通过直通阀组连接混合气体分离装置的入口,三通转换阀的第三出口通过高真空阀组连接混合气体分离装置的入口;混合气体分离装置的出口依次连接化学处理装置和压缩回收装置。整个分离回收过程全程无泄漏,又可以回收重复利用SF6气体,既满足环保要求,又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7726043B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710807925.0
申请日:2017-09-08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10kV六氟化硫气体绝缘电流互感器的混合气体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利用原SF6气体绝缘电流互感器本体,并对其气室瓷瓶承压、防爆膜承压以及二者与混合气体充气压力间的配合关系进行重新校核;步骤2、将SF6气体绝缘电流互感器中的SF6气体回收;步骤3、通过混合气体充气装置向SF6气体绝缘电流互感器内部充装特定比例和压力的SF6/N2混合气体。本发明对现有SF6气体绝缘电流互感器进行改造,既能满足现场绝缘要求,又可达到SF6气体减量、替代目的,且易于实现、成本较低。
-
公开(公告)号:CN107726043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10807925.0
申请日:2017-09-08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10kV六氟化硫气体绝缘电流互感器的混合气体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利用原SF6气体绝缘电流互感器本体,并对其气室瓷瓶承压、防爆膜承压以及二者与混合气体充气压力间的配合关系进行重新校核;步骤2、将SF6气体绝缘电流互感器中的SF6气体回收;步骤3、通过混合气体充气装置向SF6气体绝缘电流互感器内部充装特定比例和压力的SF6/N2混合气体。本发明对现有SF6气体绝缘电流互感器进行改造,既能满足现场绝缘要求,又可达到SF6气体减量、替代目的,且易于实现、成本较低。
-
公开(公告)号:CN107413187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710807946.2
申请日:2017-09-08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环保型六氟化硫/氮气混合气体分离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监测模块、三通转换阀、直通阀组、增压阀组、高真空阀组、化学处理装置、混合气体分离装置和压缩回收装置;六氟化硫/氮气混合气体气室通过压力监测模块连接三通转换阀的入口,三通转换阀的第一出口通过增压阀组连接混合气体分离装置的入口,三通转换阀的第二出口通过直通阀组连接混合气体分离装置的入口,三通转换阀的第三出口通过高真空阀组连接混合气体分离装置的入口;混合气体分离装置的出口依次连接化学处理装置和压缩回收装置。整个分离回收过程全程无泄漏,又可以回收重复利用SF6气体,既满足环保要求,又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4779092B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510152643.2
申请日:2015-04-01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1H3/6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波的径向非直线传播减弱操动机构振动的结构及方法,采用阻尼材料制成的具有径向曲折结构的中心对称连接件,其作用是减弱断路器操动机构动作所产生振动的影响和振动能量的传播;通过在操动机构中振动波传播路径上的某些位置添加阻尼材料制成的具有径向曲折结构的中心对称连接件来改变振动波的传播路径,使得在其中传播的振动波具有沿环向传播的路径。该曲折结构还通过形成驻波、增加振动波的折、反射来进一步削弱振动强度、吸收振动能量。并且,阻尼材料与中心对称连接件曲折结构的组合使用,延长了振动波的传播路径,使得阻尼材料对振动波能量的消耗进一步增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