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86836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614379.6
申请日:2022-12-15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中分部 , 武汉大学
Abstract: 计及场景概率及相关性的输电网络灵活性评价方法,该方法先基于新能源电源出力概率数学模型获取带概率特性的新能源出力场景,并结合系统负荷与新能源出力的相关性生成具有带概率特性的最优潮流计算场景,再对生成的各最优潮流计算场景进行最优潮流计算,得到各场景下各线路的负载率,最后基于各场景下各线路的负载率以及场景概率计算输电网络的系统灵活性。本发明在不仅实现了输电网络系统灵活性的有效评估,而且减少了计算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706916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560262.2
申请日:2023-05-18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中分部 , 武汉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统一潮流控制器的电网优化调度方法,第一步根据初始统一潮流控制器参数计算得到统一潮流控制器对系统节点的等效注入功率,第二步将等效注入功率代入构建的系统优化调度模型,求解得到潮流计算结果,第三步将潮流计算结果代入构建的统一潮流控制器寻优模型,求解得到最优统一潮流控制器参数,第四步以得到的最优统一潮流控制器参数作为下一次循环的初始统一潮流控制器参数,返回第一步进行下一次循环,直至达到循环次数,输出最终电网优化调度结果。本设计利用由系统优化调度模型、统一潮流控制器寻优模型共同组成的双层模型,提高了输电线路的利用率及传输能力,实现电网优化调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691602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397694.2
申请日:2023-10-25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中分部 , 武汉大学
IPC: H02J3/06 , G06Q10/063 , G06Q50/06 , G06N3/0475 , G06N3/045 , G06N3/094 , G06F18/23213 , G06N3/006 , G06N3/126 , H02J3/38 , H02J3/28 , H02J3/00
Abstract: 一种考虑灵活性和经济性的源网荷储协同规划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先基于历史数据生成多个可再生能源出力功率及负荷功率典型场景,然后基于生成的典型场景以及电力系统的灵活性评估指标,建立包括上层规划模型、下层运行模型的考虑灵活性和经济性的双层优化配置模型,上层规划模型以规划阶段的电网灵活性指标、系统年总成本最小为目标,下层运行模型以系统年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最后求解上述双层优化配置模型,得到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协同规划方案。本发明综合考虑了灵活性和经济性的相互影响,不仅保证了电网灵活性和经济性的提升,而且保障了节点灵活性资源的可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113628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0846306.8
申请日:2023-07-11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中分部 , 武汉大学
IPC: G06F30/20 , H02J3/38 , G06F30/27 , G06N20/00 , G06F119/12 , G06F119/06 , G06F113/04 , G06F111/08
Abstract: 一种基于Wasserstein距离测度显/隐式模型的典型场景生成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先针对风电、光伏数据,分别基于显式模型、隐式模型生成第一风电和光伏典型场景集、第二风电和光伏典型场景集,再从第一风电和光伏典型场景集、第二风电和光伏典型场景集中选取拟合稳定性和可靠性更优的典型场景集作为最终生成的典型场景。本发明同时构造出基于Wasserstein距离的显式和隐式模型,对风、光生成出一组效果最优的既定数量的典型场景,去代替海量离散数据,从而从宏观上刻画出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出力的主要不确定性特征,以便灵活地应用于电力系统的运行、调度、规划中,保证了典型场景的生成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353320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191088.5
申请日:2023-09-14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需求响应和网络重构的储能系统优化方法及介质,本发明创造性的运用了需求响应和网络重构手段对储能系统进行了规划。基于负荷调峰和功率差的基本思路制定储能的优化运行策略,再利用季节时序特性和分时电价的优化作用绘制风光出力功率以及负荷曲线,在此基础上构建储能系统三层优化模型,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算法,从而达到减少储能系统优化成本提高供电效益以及提高模型计算速度和精度的目的。最后通过IEEE 33节点算例仿真系统验证了本发明所提方法的有效性,通过引入分时电价优化负荷水平,考虑主动管理措施对储能系统进行优化,能够极大减少系统的投资和运维成本,优化主动配电网的运行,保证规划方案的实用性和优越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