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85526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13399.2
申请日:2024-03-19
Applicant: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总院分公司
IPC: C09J151/06 , C09J125/06 , C08F255/02 , C08F222/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聚丙烯接枝胶粘剂及制备方法。该聚丙烯接枝胶粘剂的原料中,各组分及质量份数为聚丙烯90~110份、马来酸酐2~5份、乙烯醋酸乙烯酯2~5份以及聚苯乙烯1~3份。该方法采用聚丙烯和马来酸酐制备母胶,将母胶与乙烯醋酸乙烯酯、聚苯乙烯混合得到混合物,对混合物进行熔融挤出,得到聚丙烯接枝胶粘剂。该聚丙烯接枝胶粘剂,耐湿热性优异、胶粘性好;该方法工艺简单、安全环保、全程无毒无害、成本低,有利于进行产业化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8346924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313258.0
申请日:2024-03-19
Applicant: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总院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油管道的温度控制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涉及输油管道内介质温度控制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训练得到用于预测上游站的介质的出站温度的温度预测模型;根据输油管道的当前运行数据和下游站的介质的预设进站温度,并利用温度预测模型,预测得到上游站的介质的目标出站温度;对输油管道的加热炉进行控制,以使上游站的介质的当前出站温度调整至目标出站温度的预设偏差内。本发明在满足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使输油管道全线节能降耗,通过对加热炉的自动控制方法,控制合理的上游站的介质的目标出站温度能较好地实现节能增效,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降低人工调节的工作量,而且还能保证加热炉的安全、高效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6677926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568533.9
申请日:2023-05-19
Applicant: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总院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气管道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对油气管道的模拟测试系统、方法、介质及设备。上位机和用于模拟油气管道的模拟装置,所述模拟装置包括:与油气管道关联的多个实体部件;通过所述模拟装置,对所述模拟装置中的目标实体部件进行测试,生成测试结果;通过所述上位机显示所述测试结果。可用于模拟输油气站场工控运行环境,从工业应用的角度验证测试回路中的任何装置如新型压力传感器、逻辑控制器及执行器的产品性能及功能,确保为新型设备工业应用够提供有效的测试验证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274902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364574.0
申请日:2024-03-28
Applicant: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总院分公司
IPC: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炉的温度和烟气组分监测系统,包括气体探头、气路、气体传感器、多个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分析模块和报警模块。通过本发明的定位系统,能够对加热炉的烟气进行实时在线分析,基于对烟气的组分,排烟温度及炉体运行温度的分析,能够对烟气的组分,排烟温度及炉体运行温度进行实时分析和报警,进而能够节省人力成本,减少劳动负担,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8480280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614964.9
申请日:2024-05-17
Applicant: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总院分公司
Inventor: 李东阳 , 翟星月 , 冀辉 , 李博 , 姚佳锐 , 张忠涛 , 刘国豪 , 穆承广 , 魏甲强 , 潘腾 , 李云杰 , 刘萌萌 , 贾宇 , 任向辉 , 闫紫坤 , 孙怡 , 杜娟 , 王荡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输氢管道阻氢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输氢管道用无机环氧陶瓷阻氢涂料及制备方法。该阻氢涂料包括组分A和组分B;组分A的成分包括水、第一分散剂、耐高温磷酸盐胶粘剂、绢云母和金红石型钛白粉,组分B的成分包括水、第二分散剂、硅酸钾、氧化镁、硅灰石粉和金红石型钛白粉。该制备方法分别制备组分A和组分B,再将组分A和组分B混合得到阻氢涂料。该阻氢涂料具有常温固化性能良好、制备得到的涂层结合力高、抗热冲击和抗氢渗透性能优异的优点,可以充分满足输氢管道的工业化应用要求;该制备方法步骤简单、效率高、成本低,具有良好的产业化推广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346594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518350.0
申请日:2024-04-28
Applicant: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总院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在线数据分析的输油泵机组监测方法,响应于输入的数据采集指令,获取输油泵机组对应的运行参数。其中,输油泵机组上设置有预设种类个传感器,不同种类的传感器用于采集输油泵机组对应的不同的运行参数。基于输油泵机组对应的运行参数,确定输油泵机组的运行效率。基于输油泵机组的运行效率不处于预设效率数值区间,生成第一告警信息。第一告警信息用于提示输油泵机组的运行效率不处于预设效率数值区间。基于输油泵机组的运行效率与预设效率数值区间的差距,调整输油泵机组对应的运行参数。能够提升输油泵机组的能源利用率,降低输油泵机组的运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462566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583432.3
申请日:2024-05-11
Applicant: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总院分公司
IPC: F04B5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在线数据分析的天然气压缩机组监测方法,响应于输入的数据采集指令,获取天然气压缩机组对应的运行参数。天然气压缩机组包括驱动机。基于天然气压缩机组对应的运行参数,确定天然气压缩机组的效率。天然气压缩机组的效率包括天然气压缩机组的多变效率、运行效率和驱动机的驱动机效率。基于多变效率不处于预设多变效率数值区间,和/或,运行效率不处于预设运行效率数值区间,和/或,驱动机效率不处于预设驱动机效率数值区间,确定天然气压缩机组运行异常,调整天然气压缩机组对应的运行参数,以提升天然气压缩机组的能源利用率,降低天然气压缩机组的运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22432359U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21199253.1
申请日:2024-05-29
Applicant: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总院分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天然气采样钢瓶运输和测试的推车,属于天然气采样钢瓶安全运输、存放技术领域。包括:车体框架、多个固定承托卡板、多个移动承托卡板、推车把手、多个助推脚轮、多个固定卡槽和多个限位卡块;固定承托卡板固定安装在车体框架上,移动承托卡板可拆卸地安装在车体框架上,多个固定承托卡板和多个移动承托卡板一一对应,推车把手安装在车体框架侧壁上,助推脚轮安装在车体框架底端,固定卡槽设置在固定承托卡板和移动承托卡板上,多个固定卡槽和多个限位卡块一一对应,天然气采样钢瓶平放在固定承托卡板和移动承托卡板上,并与固定卡槽和限位卡块卡接。本实用新型有利于对不同高度和气瓶口直径的天然气采样钢瓶大批量运输。
-
公开(公告)号:CN115789513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575343.1
申请日:2022-12-08
Applicant: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化天然气气化生产线优化组合方法及系统,涉及液态天然气气化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内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数量;计算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数量与所述目标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气化外输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获得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函数关系;根据预设生产负荷逻辑关系,获得组合函数关系;获取所述目标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当前的实时气化外输量;根据所述组合函数关系,获得实时生产设备管理方案,进行液化天然气气化生产。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大多数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在非保供期气化生产线利用率不高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实现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整体节能高效运行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115183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601105.7
申请日:2022-05-30
Applicant: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标准评价的权重确定方法及系统,涉及技术标准评价领域,该方法包括:根据待评价管道标准,构建用于管道标准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多个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配获得权重分配结果;获得带有指标权重的评价指标权重体系;采集获取目标地区的多维度信息,获得目标地区信息;根据目标地区信息和评价指标权重体系,对所述待评价管道标准进行评价验证,获得验证结果;根据验证结果,判断待评价管道标准是否可以在目标地区进行实施。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尚未有针对管道技术标准评价的方法,存在的管道技术标准评价不准确,影响管道技术标准推广实施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对管道技术标准进行准确评价和推广实施的技术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