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非对称支护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255178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310337496.0

    申请日:2023-03-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巷道非对称支护方法,包括:S10、对待支护巷道周围的煤层进行微震监测,以得到微震事件空间分布特征;S20、根据待支护巷道所在环境的地质条件,构建地质三维模型,并进行静载应力计算,以获得待支护巷道周围的围岩应力场分布特征;S30、根据微震事件空间分布特征和围岩应力场分布特征,确定待支护巷道的悬顶挤压区域、岩柱撬动区域和塑性分布区域;S40、根据悬顶挤压区域、岩柱撬动区域、塑性分布区域和围岩应力场分布特征确定对于待支护巷道的支护方式;S50、采用支护方式对待支护巷道进行支护。本发明方法可以有效针对急倾斜煤层进行有效支护,降低了冲击地压的危险性,进而保证了急倾斜煤层的围岩稳定性。

    急倾斜特厚煤层覆岩改性方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542070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231855.X

    申请日:2022-03-09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急倾斜特厚煤层覆岩改性方法,包括:根据急倾斜特厚煤层地质覆层条件和物理力学参数得到煤层开采参数;根据煤层开采参数进行三维建模,并根据实际对急倾斜特厚煤层覆岩采掘过程中每一个微震事件的定位和释放的能量在三维建模上构建急倾斜特厚煤层覆岩的能量场展布规律图;在能量场展布规律图上画出能量释放的总区域,以及总区域内的低能量区域和高能量区域;将采掘工作面的位置顺次与总区域内的低能量区域、高能量区域连接,得到微震聚集路径,微震聚集路径为采掘扰动下能量的传导及释放路径;对低能量区域、高能量区域和微震聚集路径开展改性措施。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程实施成本高昂,工序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

    漏风量定量计算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884537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773218.0

    申请日:2024-12-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漏风量定量计算方法。漏风量定量计算方法,包括:根据发生漏风的场景确定漏风量的计算公式;若地表发生漏风,则先向待测井巷中释放示踪气体,且示踪气体的释放量为q;再根据公式:QD=Qc+QJ‑QM‑QP‑QW‑QN确定地表漏风量QD;Qc为工作面的采空区的瓦斯抽采总流量,QJ为工作面进回风量之差,QM为周边工作面或者采空区向工作面的漏风量,QP为周边巷道向工作面的漏风量,QW为工作面的瓦斯和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QN为工作面向采空区的防火注氮流量;若井下发生漏风,则根据公式:#imgabs0#确定密闭漏风量QDFQ;KDFQ为挡风墙的漏风系数,Δh为挡风墙两侧的压差,b为挡风墙的厚度,μ为挡风墙与巷道壁之间接触面的周长。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于地表漏风量和井下密闭漏风量无法进行测算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