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610837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77011.1
申请日:2023-11-23
IPC: G06Q10/0631 , H02J3/14 , G06Q50/06 , G06F17/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能源控制优化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农牧业园区能源优化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农牧业园区的运行数据,生成各类负荷需求分布数据和光伏发电数据集;获取农牧业园区规模,根据农牧业园区规模、光伏发电数据集和各类负荷需求分布数据建立综合能源配置模型;根据农牧业园区规模建立以成本最低或收益最大为目标的目标函数;根据综合能源配置模型和各类负荷需求分布数据求解目标函数得到各类能源容量优化方案。本发明通过农牧业园区规模设立不同目标函数,从而得到不同农牧业园区中各能源的准确容量,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561558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499430.1
申请日:2023-05-05
Applicant: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山东大学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Inventor: 贾东强 , 陈泽西 , 杨霖 , 晋文杰 , 孙玉树 , 于洋 , 李洋 , 刘博文 , 宋欣雨 , 许冲冲 , 王京辉 , 杨晨 , 李宏川 , 颜渊 , 马依兰 , 张辰琪 , 于东晓 , 郑艳伟
IPC: G06F18/213 , G06Q50/06 , G06N3/0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系统异常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根据配电系统在时间窗口内的时间序列数据,确定输入向量,其中,时间窗口的长度为七日,输入向量各自对应七日内的一日;将输入向量输入对应的日级注意力网络,得到日级时间特征向量,其中,日级注意力网络各自对应七日内的一日;将日级时间特征向量中的部分向量输入周级注意力网络,得到周级时间特征向量,其中,部分向量分别由日级注意力网络中的不同网络输出;根据日级时间特征向量和周级时间特征向量,预测配电系统在目标时刻的异常概率,其中,时间窗口包括目标时刻。本发明解决了对中低压配电系统中出现的异常感知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743581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994198.X
申请日:2024-12-31
IPC: H04N7/18 , H04N23/695 , H04N23/56 , H04N23/68 , H04N5/7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视化监控操作平台及电力工具。该可视化监控操作平台包括第一连接座和旋转云台,旋转云台包括驱动模块、安装平台、照明模块、视频采集模块、通讯模块和控制模块,驱动模块可沿着自身轴线旋转的设于第一连接座上,安装平台套设于驱动模块上,照明模块和控制模块均设于安装平台上,视频采集模块和通讯模块均设于控制模块上,驱动模块、照明模块、视频采集模块和通讯模块均与控制模块通信连接;其中,驱动模块带动安装平台旋转,照明模块提供光源,视频采集模块采集视频数据,控制模块控制驱动模块、照明模块和视频采集模块,通讯模块与控制模块以及外部终端进行数据交互。该电力工具包括操作杆和该可视化监控操作平台。
-
公开(公告)号:CN119596056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569582.5
申请日:2024-11-05
Applicant: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谐设备滤波检测方法、装置、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涉及电力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通过消谐设备采集负载侧电流,其中,消谐设备以并联的形式接入电网,消谐设备用于输出补偿电流,并将补偿电流注入电网,负载侧电流包括:电网的非线性负载的电流,消谐设备中至少包括:半导体开关;基于负载侧电流,检测负载侧电流的谐波分量,其中,谐波分量与补偿电流的谐波大小相同,相位方向相反。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消谐设备对谐波检测的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765199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73622.2
申请日:2024-12-30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低压配电网的触电保护方法,属于低压电网触电保护领域,采集用户侧的剩余电流信号;基于VMD将剩余电流信号分解为IMF分量;计算IMF分量的总能量,将不同频段能量值作为特征;将特征输入到预先构建的漏电故障类型识别模型中,所述漏电故障类型识别模型对不同漏电场景进行识别;基于漏电场景识别结果,执行保护判据。在复杂的剩余电流波形中精确提取触电电流分量,反映触电事故的程度,在得到触电电流后,根据该电流的有效值大小执行不同的动作措施,有效防止因干扰因子导致的RCD保护误动作以及触电状态下的拒动作。
-
公开(公告)号:CN11967499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880419.0
申请日:2024-12-1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接入场景下台区配电网调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方法首先确定台区配电网的拓扑结构,并在关键节点安装电能质量治理设备和柔性调压装置。聚类算法对分布式光伏进行聚类,并根据聚类结果确定各光伏的调节优先级。然后,根据台区侧的电压情况,结合分布式光伏的调节优先级,控制对应光伏的功率,并调节柔性调压装置和/或电能质量治理设备,以实现电压的稳定。该方法提高了电压调节的灵活性和准确性,优化了分布式光伏的调节策略,增强了台区配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9602263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569596.7
申请日:2024-11-05
Applicant: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IPC: H02J3/01 , H02M7/5395 , G01R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电流跟踪补偿方法、装置及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通过电流互感器检测电网的负载侧的电流,得到负载电流信号;将负载电流信号输入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中的数字信号处理器,得到指令参考值;基于指令参考值,利用复合控制器与脉冲宽度调制器生成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其中,复合控制器由比例积分控制器和重复控制器构成;利用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控制碳化硅半导体开关生成目标补偿电流,其中,目标补偿电流用于对电网中产生的谐波进行控制。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对谐波进行跟踪补偿控制过程中,仅仅利用PI控制器生成PWM信号,谐波电流的跟踪补偿控制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582221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66184.5
申请日:2024-11-2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配电网谐波抑制调控方法、装置及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确定综合优化目标,以及综合优化目标对应的目标函数;确定综合约束条件;依据综合优化目标建立搜索空间,并确定初始化的预设种群中的各个个体在搜索空间中的位置;依据位置和目标函数确定初始化的预设种群中的各个个体的个体适应度,并依据个体适应度迭代更新预设种群中的各个个体在搜索空间中的位置;依据综合约束条件和个体适应度在迭代更新后的预设种群中确定目标个体,并依据目标个体确定配电网系统的优化方案。本申请解决了由于相关技术中无法对配电网系统进行多目标综合优化导致的配电网运行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543161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569579.3
申请日:2024-11-05
Applicant: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谐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涉及电力系统控制技术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在电网的目标节点接入n台充电桩后,将目标节点接入消谐设备,并检测目标节点接入消谐设备后的谐波电流和谐波电压,其中,消谐设备包括:有源电力滤波器;基于谐波电流和谐波电压,评估是否对消谐设备的消谐策略进行调整,其中,消谐策略用于表示对目标节点产生的谐波进行控制的策略。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充电桩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过程中存在大量谐波,影响对充电桩的供电质量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253730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318179.5
申请日:2024-09-20
Inventor: 宋欣雨 , 张哲 , 王辰 , 梁子俊 , 赵俊杰 , 张鹏程 , 赵远 , 刘昊 , 刘晗 , 茂旭 , 张国春 , 刘英顺 , 杨峻宇 , 季雨 , 薛泽 , 张杰 , 王德崇 , 贾东强 , 杨博 , 吴宇桐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锁相环的光伏发电系统多电能质量协同提升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对采集光伏发电系统三相并网点的电流信号处理得到并网点的电流基波分量和电流谐波分量,并确定基波无功功率;根据并网点的电流谐波分量和所述基波无功功率分别确定谐波抑制所需容量和无功补偿所需容量;获取光伏发电系统的剩余容量,进行优化算法确定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的最优补偿系数;将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的最优补偿系数传输至光伏逆变器控制算法完成光伏发电系统多电能质量协同提升,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中延迟大,控制响应速度慢,需要锁相环,以及电能质量治理目标协同差的技术问题。
-
-
-
-
-
-
-
-
-